《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想收哪吒為徒,於是設計將他引到江山社稷圖中。電影畫面裡,一副展開的捲軸畫懸於半空,哪吒指尖輕觸畫軸,一圈圈漣漪出現,接著便被一股力量吸進了畫中世界。待他睜眼,就像來到了世外仙境:奇山異水,宮闕甚壯,方才還在雪山上滑行,倏爾又落入蓮池,水面清圓,細看每片荷葉上都有一個小世界。畫面製作得精緻唯美,引人入勝。

後來,哪吒又從太乙真人的褲子裡找到了火尖槍。但見那槍身通體泛金,當槍尖的機關若蓮花般綻放時便會噴火。機關啟動的瞬間,金屬摩擦聲格外脆爽,一聽就是利刃。

我對這些比拼打鬥的物什不感興趣,也分不清它們的區別。但看電影時,那些生動精美的畫面很是吸引我。
《有英氣:兵器傳說圖典》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它是五色神石(基於中國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自製內容IP管理品牌)出品的中國神話兵器繪本,由科班出身的繪者呂洋手繪。一共69件兵器與法寶,我們耳熟能詳的如意金箍棒、九齒釘耙、乾坤圈、混天綾等等都囊括其中。開本較大,印刷清晰,色彩瑰麗,想像豐富,原本興趣缺缺如我,也禁不住被圖片攫獲視線,進而查看文字解說。
1.手繪想像豐富,色彩瑰麗,突出兵器特點
風火輪呼嘯來去,乾坤圈漫射金光,紫金鈴飛沙走石,芭蕉扇布雨八荒……畫幅色彩瑰麗,想像豐富,往往能切合兵器的特點作畫。
風火輪是哪吒的法器,《西遊記》中它被描述成手持法器,稱為「火輪兒」;《封神演義》則描述成「腳踏金霞風火輪」,主要承擔「交通工具」的功能。哪吒腳踏風火輪的形象更為大眾熟知,作者也參照《封神演義》的描述繪畫,兩隻圓輪四周流雲環繞,沒有畫成正圓形更使其呈現出風中呼嘯之姿,有一種動起來的感覺,也突顯了它風馳電掣的特點。
萬鴉壺顯威時,「萬隻火鴉飛騰入城,口內噴火,翅上生煙」。繪者緊緊抓住這個特點,在壺周圍添上一圈似鳥似火的圖案,好像吐著火舌的鴉鳥正漫天飛舞。
萬鴉壺的剋星是霧露乾坤網,「霧露者乃是真水」。繪圖充分展現出法寶的水系特徵,以水藍色為主色調,呈絲網狀,其間點綴著顆顆露珠,四周泛起浪紋。
陰陽鏡半紅半白,「把紅的一晃,便是生路;把白的一晃,便是死路」。繪圖中鏡分左右兩半,左白右紅,兩邊各自伸出一隻纖長的手,五指展開有搖曳之感。尤其是左邊蒼白的手,指尖發黑且尖銳,似乎下一刻就要將人扯入陰曹地府。
2.文字解說內容充實,糾正知識誤區,填補知識盲區
文字分為原文和解說兩部分。原文註明出處,來自《西遊記》《封神演義》《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續子不語》《古小說鉤沉》等古書,以《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為主。解說內容包括兵器法器的源流、主人、造型、威力、名字含義、相關故事等等,填補了我很多知識盲區,也糾正了我此前一些知識誤區。
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從小到大,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金箍棒都是棍狀,首尾同粗細;但其實棒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武器,和測量水文的工具相似。它的原主人是禹,禹治水時用它測量江河湖海的深淺。洪水泛濫平息後,禹將其投入東海以求穩定水情,所以才名「定海神針」。
孫悟空的緊箍。緊箍原來有三種,緊箍、金箍、禁箍,配合各自的同名咒語使用。孫悟空只戴了緊箍,金箍被觀音菩薩變成五個圈子套住了紅孩兒的頭和四肢,緊箍則套在了黑風山的黑熊精頭上。
豬八戒的九齒釘耙。九齒釘耙是絕頂兵器,一旦發力「連地府的閻王都懼怕三分」。它製作極其考究,匯集了諸多神仙的智慧和仙力:「太上老君親自動手鍛造,熒惑星君親自生火添柴,五方五帝為它的設計出謀劃策,六丁六甲十二位神仙也為了它大費周折。」從耙頭、耙柄到耙齒的設計無一不有所講究,暗合了宇宙空間、四時八節、九宮八卦等古人的世界觀。
3.圖文並茂,從兵器與法器入手撕開了了解中國神話史的一道口子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閆德亮在《古代神話定型與華夏民族形成》一文中說:一部中國古代神話史就是一部華夏民族早期形成史。誠然,它決不僅僅是虛構文學,其中映射出早期文明形態,積澱了文化內涵,包孕著民族精神,具有更深層次的歷史價值和文明意蘊。
這本書從兵器與法器入手,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為我們撕開了了解中國神話史的一道口子,其間乾坤之大令人嘆為觀止。正因如此,這決不是幾章幾節、一本兩本書就能夠述清的。這本書的意義就在於,它嘗試提供一個點來激發讀者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我的興趣點已經被觸發了,不知道你的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