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主要講述了喬爾發現女友克蕾婷藉助先進儀器洗掉了兩人的記憶,於是也報復性地做了同樣的事。可當記憶被一點一滴消除時,喬爾才重新發現女友令人著迷的優點,以及回憶起自己當初愛上她的原因,並千方百計要保住殘留記憶的故事。
影片卡司豪華,除了金·凱瑞和溫斯萊特,還有綠巨人浩克的扮演者馬克·魯法洛,2002年《蜘蛛俠》的女主克爾斯藤·鄧斯特,以及飾演《指環王》男主佛羅多的伊利亞·伍德等(他倆還有拍攝一段尺度很大的床戲,但考慮到最後影片的長度,導演還是選擇剪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金·凱瑞的表演,他一改往日無釐頭的喜劇風格,扮演一個性格內向,沉默少言的男人,相當出彩。
影片中文名字其實應該被叫做《曖曖內含光》,出自東漢崔瑗詩的《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意思是表面上暗淡無光,而內在的東西卻蘊含光芒。一般多指有才德的人,只求內在充實,不求表面的虛榮。這樣的翻譯剛好對應了英文版原名《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
但因為「曖曖」和「暖暖」看上去太過接近,於是片名就漸漸被大家讀成《暖暖內含光》了。
而影片直譯的名字《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則是出自英國18世紀大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的一首詩。純潔無辜的人太幸福了
世人都健忘,遺忘了世人
純淨的心裡有永恆的陽光
禱告都應驗
願望都得以償
亞歷山大·蒲柏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從小生病,身體殘疾,身高只有1.37米。
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遭遇,才能創造出如此令人動容的詩句。
說回影片,喬爾和克蕾婷本是性格不合的一對,一個沉默內向,一個率真隨性。男主喬爾本是一個不喜歡行動的人,當他看見一個性格果斷,有行動力的女生出現在自己面前時,會傾向於被對方吸引。但同時,喬爾討厭女主的也正是這一點。她跟異性過度親密,有太多的主動交際。
而女主是一個沒有自信,特別害怕孤獨的人,她渴望內心的平靜,所以她喜歡男主有知識,愛思考。但卻不喜歡男主無聊,乏味,表情像一個受傷的貓,怕自己也被改變成這樣。其實她所愛的和她所恨的都是同一個人。
對於相愛的兩個人,如果彼此都失去記憶,是否還能一見鍾情?雖然喬爾和克蕾婷失去記憶後,還能彼此相愛,但正如他們對白所說,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兩人可能會再次相互爭吵,彼此猜疑,發生衝突。
在早先的劇本裡,編劇考慮過另外一個結局,年老的克蕾婷又一次選擇抹除了喬爾的記憶,而在此之前,她已經做過很多次了。這樣的結果,似乎證明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永恆的愛情,愛不過是一個「西西弗斯式」的悖論。——無論重來多少次,都會是一樣的結果,人與人無法和睦到老。西西弗斯不停地推著石頭上山,每次石頭都滾落山腳,讓人哀嘆不已。
但如果,我們所要的,不是「推上山頂」的結果,而是「不斷往前推」的過程,和這種堅持的形式之美呢?對於「愛情」這個問題來說,若我們反過來想,或許能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
即使按照編劇早期設想,克蕾婷一生重複消失了多次記憶。但每次生命重來,她都義無反顧地愛上了喬爾。或許他們彼此的矛盾永遠無法消除,兩人就如同黑夜奔走,看不見前路,每次都走向錯誤的方向,但是,存在於二人心中的愛,在最悲哀與憤怒時,仍然願意相信愛情的那份堅持,如同永恆的陽光一般,照耀在他們內心的深處,永遠給他們希望和指引。所以,不從悲觀的角度來看,這故事完全可以理解為對愛情最崇高的讚美。
愛情本就不是一帆風順,而是磕磕絆絆的。甜蜜和折磨永遠都是伴隨而在,只不過在這層伴隨關係下,隱藏的是兩人之間無盡的原諒、寬容和不計較。當時光不再,回首往事時,你或許發現正是這些瑣碎,無聊,充滿爭吵的回憶,再加上彼此之間的熱情,如膠似漆,無話不說,共同構成了「愛」的全貌。
亞伯拉德曾經在給艾洛伊斯的書信中說,
為了避免引起懷疑,我們有時會有一些爭執,但是那些是出於愛,而不是出於不滿,它們不代表憤怒,而是代表了一種最甜蜜的溫柔。所以,對於「愛情」本身,它不會因為爭吵,懷疑而變得不再是「愛情」,換句話說,這「爭吵和懷疑」正是愛情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影片的最後一幕,二人重逢,聽著彼此留下的磁帶,結果又發生了新的爭執。他們明白,二人還是會爭吵,還是會懷疑,一切都會重複,但那又如何呢?喬爾不想再後悔,他在走廊喊住了克蕾婷,不管將來有沒有完美的結果,只要現在,自己依然愛著她就足夠了。
愛,到底是什麼呢?
是被各種爭吵和磕絆折磨的巴不得忘了對方,遠離對方?
還是即使遠離了對方,卻又不自主的覺得仍然愛他(她)?我們究竟是看重前一句話,還是後一句話?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後一句,選擇相信美麗心靈深處的永恆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