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國或被日本牽入對華戰爭 兩國曾殺紅眼

2021-01-19 環球軍事

中新網7月28日電 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紀念日,境外媒體表示,該公告既宣示了盟國對日投降要求,也扮演著盟軍對日本的最後通牒的角色,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日本軍事崛起,應不是東亞和美國之福。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27日刊文分析,「無條件投降」是二戰中由美國提出的軸心國投降模式。與此前各次戰爭中的投降不同,「無條件投降」不僅強調瓦解軸心國的軍事力量,同時也要求根除這些國家的軍國主義政治基礎,並由此開創新的國際社會安全秩序。

分析稱,70年過去了,未被徹底清除的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仍有死灰復燃的危險,這個問題也一直影響著日本的國內政治和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美國《世界日報》當地時間27日社論《日本走向軍事大國 改變東亞情勢》一文表示,檢視近一年多來的軌跡,日本在美國鼓勵和默許下,快速解放自身軍事力量,朝軍事大國發展,並與美國強化軍事同盟,戰略意圖不言可喻。

歷史的進展很弔詭。上世紀太平洋戰爭,美、日兩國殺紅了眼,美國總統杜魯門鑑於日本皇軍負隅頑抗,採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玉石俱焚策略,為恐戰爭曠日持久,美軍犧牲更重,動用兩顆原子彈,才使日本投降。美國先以「和平憲法」綁住日本再以軍事手段遂行國家意志的權利,並積極扶植日本成為安定亞洲的基石。

70年過去,時移勢易。戰後美國對日政策從「抑制」變為「扶持」以來,日本防衛政策每一次重大變化,均迎合美國的全球戰略。

社論指出,日本真正難題在經濟。中美未必直接軍事衝突,但小國摩擦把大國拉下水的可能性卻不低。日本軍事崛起,應不是東亞和美國之福,只是美國已顧不到其後遺症了。

臺灣《中國時報》28日刊文指出,安倍主政下,新安保法案強勢過關。不過,政治不能只看單一面向,如同國防與外交在政府涉外事務的運作上向來扮演黑白臉一樣,安倍政權亦是如此。

日本新華僑報28日報導援引前首相村山富市觀點表示,戰後70年來,和平憲法一直守護日本遠離戰爭危害。村山認為,重要的是坦誠地承認歷史事實,認真反省錯誤,並表明不再重蹈覆轍,這樣日本才有光明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亞洲兩國殺紅眼,都將飛彈秒瞄準核設施!俄美同時警告,解除武裝
    前段時間伊朗神秘襲擊事件浮出水面,美以兩國針對伊朗軍事活動還未消停,另一邊處在亞洲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又大打出手,局勢隨時都面臨被引爆。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6日,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互相放狠話,一旦遭到來自對手襲擊,將進行報復性打擊。
  • 約翰·皮爾格: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
    在紀錄片上映之前,導演約翰·皮爾格1日在《新國際主義者》雜誌上發表了同名評論文章,圍繞美國對華戰略,從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的角度,為自己的拍攝主題給出了佐證。作者在文中還提到了毛澤東與美國互動的一些歷史。
  • 外媒:中俄兩國正在組建「新型軍事聯盟」,即便是美國也無法將之擊敗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2日援引新加坡《亞洲時報》消息稱,隨著美國的相對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發生衰退,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組建一種「新型軍事聯盟」,其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聯盟體系更加靈活,而即便是美國也無法戰勝「中俄新型軍事聯盟」。
  • 美國反戰組織:美國對華輿論現在「非常危險」
    環球時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在尼克森總統圖書館的演講,被廣泛解讀為對華「新冷戰」宣言,您怎麼看?班傑明:蓬佩奧的講話令我非常擔心,美國推動對華「新冷戰」已經有一段時間,他的演講是正式宣告。作為美國公民,我們現在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教育其他人關於「新冷戰」的危險、背後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說它對美國人害處極大。
  • 德國日本兩國經濟名列世界前茅,幾十年來為何至今無法超越美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說過「本世紀,美國將繼續領導全球一百年」;這不是歐巴馬口出狂言,而是美國確實有這個實力,就全球眼下而言,短期內沒有任何一國可以超越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為何美國總統歐巴馬可以這麼放豪言壯語?
  • 《環球時報》專訪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日本的未來取決於對華...
    疫情期間人們感受到互助的溫情,各種摩擦爭議帶來慣有的蕭索,日本緊隨遏制中國的美國步伐更是導致信任難題。但今年兩國高層的互動往來、RCEP的籤署等,都顯示中日有更大的相處和共同發展空間。時近年底,恰逢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履新,《環球時報》記者於17日對他進行書面專訪,請他回看這一年兩國間的交流互動,並展望未來的中日關係。本報也是垂秀夫履新後第一家採訪他的中國媒體。
  • 日本這個態度的轉變很關鍵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開始對日本為期三天的訪問,中日經濟領域最高級別的交流機制——兩國經濟高層對話也將在時隔8年後重啟。外媒稱,多種跡象顯示,中日兩國關係正在轉暖。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曉磊在接受參考消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17年5月份開始,日方就對中國在態度上有了明顯轉變。此後幾個月中,隨著中日雙方多番積極互動,兩國關係確實正處於改善和回暖的通道中。張曉磊說,此次日本對華態度向好發展的基礎和原因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解讀。
  • 偷襲珍珠港20分鐘後,日本才遞上對美宣戰書,美國:你們等著瞧!
    為了確保偷襲成功,日本在外交上大放煙霧彈,這點體現在對美國的外交上。眾所周知,珍珠港事件前,美國長期實行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竭力避免捲入戰爭。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美國向日本大量出售鋼鐵、石油、航空用油等,大發戰爭財。後來,隨著美國利益受損,羅斯福政府決定對日本採取禁運措施。日本認為要打破這種局面,一方面需要繼續南下擴大侵略範圍獲得戰略資源,另一方面則要對美軍先下手為強。
  • 殺紅眼了,亞塞拜然動用白磷彈開路,夜色中的白色火花收割生命
    近期以來,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納卡戰爭,已經讓雙方殺紅了眼。儘管亞塞拜然處於優勢,但是地面部隊疏於訓練,缺乏空地協同作戰能力。讓其在面對亞美尼亞組織的敢死隊襲擊中,損失不小。為此,殺紅眼了的亞塞拜然也開始動用違禁武器,為己方大軍開路。
  • 戰爭爆發前有什麼徵兆?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日雙方如何博弈
    二戰期間,日本野心太大,不斷拉長戰線,最終資源耗盡,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更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在二戰後期,日本在對華戰爭中日漸感到吃力,資源消耗厲害,後勤明顯跟不上戰爭消耗的速度。
  • 川普變臉的影子:1913年美國突然放棄對華善後大借款
    早在1899年美國就提出了在華「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政策。1912年塔夫脫總統又提出「金元外交」政策,明確指出對中國「現政府的一貫目的是促進那些由中國同美國及其它列強的條約所保證的重要改革,以此鼓勵美國資本用於中國的發展」。那麼為什麼在1913年美國會突然放棄精心策劃的對袁世凱政府的善後大借款呢?
  • 兩大強國鐵了心倒向美國?外媒:各自心懷鬼胎
    美國為了實行霸權統治,全球尋求「代理人」已經是各國心照不宣的事情了。有外媒對此發表過很有意思的評價,稱川普在歷任美國總統之中「鶴立雞群」,以往的美國總統爭先恐後當群主,川普卻熱衷「退群」。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即使美國想「世人皆醉我獨醒」,各大代理人也不會放它「獨善其身」。
  • 日本網友怒了,火藥味升級兩國人民「開戰」!
    最近,除了美國一直在國際上爭惹是非之外,日韓兩國最近也是不太安寧。這不,在前兩天日本就還專門召開了一起新聞發布會,用來控訴韓國的行為。日本一方公然喊話韓國,稱若是該事件情況屬實,那麼日韓兩國關係就受到嚴重的影響。更是有不少日本網友在網上劇烈的聲討韓國,呼籲政府對其進行制裁。
  • 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
    日前,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受到國內網友關注。然而,就在今天,山本寬竟在微博上發文,聲稱日本二戰期間在華擴張「符合當時帝國主義潮流的侵略行為」,為自己早年的爭議性言論進行解釋,再度惹來非議。
  • 美國打開了日本動武的潘多拉盒子
    在中美兩國就一攬子問題進行坦率交流時,美日兩國防長達成了歷史性的共識,即將安倍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寫入《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並希望在年底前完成修訂工作,以強化美日同盟。  東北亞局勢陷入到更為複雜難解的困局中,因為美國因素的攪擾,本區域的地緣政治博弈變得危險難料。
  • 1979年中越戰爭,中國打了勝仗,美國反而是大贏家?
    實際上,兩國建交的第一個變化很快浮現:2月17日,中越爆發邊境戰爭,中方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 這場戰爭是中美兩國建交後的首度合作,中國擊敗了越南,而美國則贏了越南背後的蘇聯。
  • 美媒:中國不應該忘了這些「美國英雄」,是我們幫著打跑了日本
    當地時間7月21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其官網頭版刊載了一篇介紹美籍援華航空大隊——"飛虎隊"的文章。文章對"飛虎隊"的形成經過,及在華作戰情況作了詳細介紹。CNN在文中更是不忘強調——這些美國僱傭軍是中國的英雄。
  • 1940年美國譴責日本,不是因為發動非正義戰爭,而是因為欠錢不還
    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國奉行的是孤立主義,即不管世界打得天昏地暗,我只管埋頭賺錢,大發戰爭橫財。德、日都從美國進口了大量物資。如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的這年,日本93%的銅、91%的汽車、61%的油料、60%的鋼、49%的機械都來自美國。整個戰略物資中54.5%來自美國。
  •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即殺紅眼,後市避險情緒繼續發酵或利多黃金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即殺紅眼,後市避險情緒繼續發酵或利多黃金; ① 全球匯市主要高風險幣種在周三亞洲時段都錄得了回落走勢,而 日元匯價則反彈走強,原因在於美國選情前景的更加不確定性,尤其在混亂的第一場大選辯論過後,雙方候選人都拒絕承諾會在計票初步揭曉城市體面認輸,這令全球投資者擔心大選投票日過後可能出現僵局,並引發政治、社會、經濟各領域的全面混亂。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日本國內的進步人士也曾開展過反對日本統治集團侵略和戰爭政策的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戰爭的爆發。於是,日俄戰爭已不可避免。 2月12日,中國清政府以日俄兩國 「均系友邦」為由,宣布局外中立。俄軍由於補給困難以及指揮無能,屢遭失敗。5月,日軍佔領大連;1905年1月又陷旅順;3月,奪取奉天(今瀋陽);5月,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擊潰俄羅斯調來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由於對馬海戰的慘敗及國內革命的爆發,俄羅斯已毫無獲勝之可能。此後美國出面調停,8月10日,日俄雙方在美國樸茨茅斯正式舉行和談,於9月5日籤訂 《樸茨茅斯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