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
關於大衛路易斯的總結性球評,其實很早以前就想寫,但去年夏天巴西人從切爾西轉會阿森納,這種好好盤點自家球員的動力便消散了,而隨著上輪英超這位藍橋故人在伊蒂哈德上演「至暗時刻」引發眾怒,又覺得到了完成這份拖欠已久作業的時候。ps:願上帝保佑槍迷。
說實話,大衛路易斯這名球員,真是見過大場面的:旅歐生涯十餘載,輾轉於本菲卡、切爾西、巴黎聖日耳曼、阿森納這些豪門之間;以主力或輪換主力身份,拿遍了其他職業球員窮極一生都無法拿到的榮譽;經歷過安聯逆轉拜仁奪歐冠的輝煌,也體驗過家門口被德國人打成7:1的酸楚;曾被藍軍以創紀錄的高價賣到大巴黎,又曾以3400萬鎊的身價從大巴黎重返藍軍……他的履歷,堪稱精彩。
然而,頗有意思的是,就是這樣一名經歷豐富、榮譽等身、獲得轉會市場認可的世界級中衛,在球迷圈的風評卻是褒貶不一:喜歡他者稱其為「充滿攻擊性的上搶中衛」,厭惡他者謂之曰「時好時壞的神經刀」,兩種評價一左一右,一天一地,看得吃瓜群眾一臉懵逼。
大衛路易斯究竟是一名怎樣的球員?在什麼情況下他才能百分百發揮?我們不妨來說道說道。
大衛路易斯——從不安於平穩的神經刀
正如筆者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圍繞大衛.路易斯的評價總是與「神經刀」、「侵略性」等詞彙相關,而這當然是由他的踢球方式所決定的。
巴西人的技術特點,真可謂是「黑白分明:優點是上搶、正面攔截能力出色,擁有一定的腳下技術和長傳功底;而缺點則是位置感差,協防意識不足,以及時不時在後防線上玩火。
遙想當年,藍軍主帥還是老好人安切洛蒂,阿布大手一揮,花費2500萬英鎊從本菲卡引進年僅23歲的大衛路易斯,考慮到當時轉會市場的通脹水平,這個價位買一名中衛無疑是誠意滿滿的表現。話說回來,23歲的路易斯似乎也有資格讓藍軍掏這筆巨款,環顧同年齡段的其他中衛球員,防守比他穩健的侵略性不如他,侵略性高於他的防守又沒他靠譜,總而言之,巴西人是那個時期歐洲最好的年輕球員之一。
大衛.路易斯效力切爾西期間,正趕上斯坦福橋最為動蕩的年頭,穆一期的那批肱股之臣年歲已大,新老交替不可避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便是作為特裡接班人而引入的。
按照切爾西的本意,他們將路易斯看做一塊璞玉,這塊璞玉的內核是完美的,但其表面有許多雜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在頂級球隊和頂級隊友搭檔歷練,拂去雜質,盡顯本真。
然而,藍軍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十分骨感,從安切洛蒂到二進宮的穆裡尼奧,大衛路易斯的第一次藍橋之旅行經歷了多達五名主帥,卻從未有哪位能真正教會他理解中後衛之於球隊防守的意義。當初從本菲卡出來人們就知道他有能力有身板,防守技巧也不錯,但就是毛裡毛躁、易失位、易分心,而3年後,大衛路易斯還是那個大衛路易斯,在穩定性方面沒有任何長進,可藍軍帥位可是已經換了4茬了。
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11-12賽季博阿斯執教時期,小小鳥同志在後場防守策略上推行高位壓迫,由此上搶能力出色的路易斯成為了葡萄牙人的心頭愛。然而,巴西人的表現顯然對不住博阿斯對他的一再袒護,聯賽第12輪與利物浦的天王山之戰,坐鎮主場的切爾西在上半場第33分鐘便遭遇當頭棒喝。回看藍軍的這次丟球我們不難發現:丟球事故緣起米克爾的帶球失誤,緣盡於大衛路易斯的貿然上搶。
當貝拉米接到蘇亞雷斯的傳球時,他的身前只剩下大衛路易斯一名切爾西防守球員,按照常理這時中衛最好的選擇是封堵對手的傳球或射門路線,而大衛路易斯卻在這時貿然上搶,然後被貝拉米傳球前的假動作騙過,藍軍後防由此城門大開。
大衛路易斯的這次失誤只不過是其整場比賽糟糕表現的縮影,多次失位+被蘇亞雷斯輕鬆一過一都是黑點,而在賽後加裡.內維爾那句「他的表現就像10歲孩子用遊戲機操控出來的」也將巴西人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似乎從那時起,人們已經開始質疑其否能成功接班特裡這件事了。
而等到穆裡尼奧重回藍橋,一位注重低位防守的性格主帥遇上一位追求上搶的性格中衛,二者豈能相安無事?果不其然,13-14賽季大衛路易斯出場機會大幅下降,一年後就被賣到了大巴黎。而談到出售大衛路易斯對球隊的影響時,穆帥也沒忘給巴西人傷口上撒把鹽,他表示:「我們不會想念他。」
離開英超加盟法甲,在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下,不少巴西球迷開始期待大衛路易斯能夠沉澱自己,改掉毛躁的壞習慣,可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願。
16-17賽季初的一場法甲聯賽,蒂亞戈.席爾瓦因傷缺陣,路易斯與小將吉姆佩爾組成中衛搭檔。毫無疑問,時任大巴黎主帥埃梅裡希望路易斯能夠沉穩一些,帶帶身邊的小兄弟,沒想到這哥倆的關係正好倒了過來,吉姆佩爾在路易斯面前反倒更有大哥風範。當上半場路易斯因為一次莽撞的防守動作送給摩納哥一粒點球時,埃梅裡那怒其不爭的表情簡直絕了。
此後至今,大衛路易斯二次出徵英超,先是重回藍橋,然後又轉戰槍手。巴西人的確在大部分場次的比賽中展現出了自己整體防守能力的強大,但該犯渾時卻也從不含糊,比如說17-18賽季對陣諾維奇時「驚為天人」的2分鐘2次低級失誤,再比如說本賽季尚未結束就送出4個點球的迷之操作。
如何激活路易斯?他只能做小弟!
通過分析大衛路易斯多年效力豪門的經歷,關於如何發揮其最佳實力的問題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筆者的答案是:大衛路易斯的踢球風格決定了他必須要有人給他填坑,從歷史經驗來看,安排一位穩健的「大哥」與其搭檔是一個選項,而通過改革戰術體系隱藏其弱項則是另一個選項。
就選項一而言,回看巴西人的職業生涯上升期(第一次效力切爾西以及轉戰大巴黎),其身邊都有一個「大哥」對他耳提面命。而必須指出的一點是,筆者這裡所說的「大哥」,並不一定非要在年齡或資歷上長於路易斯,關鍵在於足夠穩重,能夠冷靜看待自己這位「人來瘋」隊友的神操作,然後迅速補位。當然了,如果這位大哥年長又充滿威嚴那就再好不過了,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特裡和蒂亞戈.席爾瓦。
話說當年大衛路易斯搭檔特裡的時候,「老蔣」已經不年輕了,三十出頭的藍軍隊長正好符合「穩健+年長」的特點,於是乎這個階段路易斯雖然偶爾會犯下大錯,但總體上是中規中矩,時不時還能進個任意球什麼的。而隨著時間推移,等到特裡年齡再大一些,不復當年之穩健時,這對中衛組合的搭檔效果就開始爆炸了,從這一點來看,穆裡尼奧留住功勳特裡坐鎮更衣室,高價拋售路易斯是相當明智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大巴黎時期「弟媳」和路易斯的搭檔其實就是其切爾西生涯的翻版:身邊是國家隊隊長+俱樂部隊長,成熟穩重而又擅長填坑,多麼美妙的組合。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法甲聯賽整體水平較低,而大巴黎又是絕對的領頭羊,路易斯和「弟媳」的搭檔幾乎沒受到太大的挑戰,其缺點很大程度上也就被掩蓋了。
而從選項二來看,孔蒂的三中衛組合是路易斯這個浪子能夠重回頂級中衛行列的關鍵,「二愣子」一反以往「大哥帶小弟」的模式,而是通過體系優勢填補路易斯的缺陷。
在孔蒂執教藍軍並贏得聯賽冠軍的那個賽季,大衛路易斯和阿茲皮利奎塔、卡希爾組成了切爾西門將身前的最後一道防守線。孔蒂的成功得益於將路易斯從固定的防守位上解放出來,儘管從陣型圖上來看,路易斯是拖後的那一個,但是否拖後與其是否自由沒有關係。以往巴西人隨意上搶就是不顧防守位置,而在三中衛體系下,他的上搶則是位置自由的體現。
我們發現,三中衛體系下路易斯在大部分場次的比賽中被隱藏了起來,不用直面對手球隊的攻擊群,他需要做的是為兩名邊中衛補位,而當兩名邊中衛都回防到位時,他又自由了,可以放心大膽地上搶。
槍手體系下的難題:沒大哥也沒體系
不少阿森納球迷應該知道,雖說本賽季披上槍手球衣的路易斯一度送出了四個點球,但在此前的三個賽季,他可是一次送點經歷也沒有。路易斯當然還是那個路易斯,他從來沒變過,真正在變的是他的搭檔以及所處的體系。
按照上文筆者「如何激發最強路易斯」的理論,即要麼有大哥,要麼有好體系,可惜阿森納二者都沒有。
看看路易斯送點名場面發生時他的中衛搭檔分別是誰:3次帕帕,1次穆斯塔菲,姑且不談帕帕和穆斯塔菲各自表現如何,就說說這倆人和路易斯搭檔誰當「大哥」的問題,毫無疑問是後者,而從小弟變成「大哥」路易斯是啥表現,當年巴西那場7:1可以告訴你。
拋開誰當主將的問題,再來看體系。埃梅裡時期阿森納中衛秉持著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上搶,且戰且退坐等對方射門的策略,路易斯的個人上搶次數是少了,但換來的是槍手被對方狂轟濫炸,雙中衛疲於奔命顧此失彼。而到了阿爾特塔任上,在發現槍手現有人員配置踢不出他想要的高位逼搶後,乾脆就回收陣型,防守時變陣4-4-2,依靠託雷拉的攔截能力以及中前場區域站位展開防守,然後由中後場上搶奪回球權,這種打法下自然能夠發揮路易斯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他的神經刀也隨之而來了。
寫在最後:
阿森納的防守問題能全怪路易斯嗎?當然不能,但巴西人的確就是這樣一個稜角分明的存在,在沒有大哥帶頭或好體系加持的情況下,阿爾特塔想倚靠路易斯構建穩定的防線並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