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自動為你推薦一部熱門好片
扒叔身邊的人都說:滿載而歸的《都挺好》在最後一刻翻船了。
前44集殺千刀群魔在亂舞,竟然用最後兩集給全員惡人洗得一乾二淨,不留汙漬?
曾經多少劇迷聯名上書怒拒「大團圓結局」:蘇家不家破人亡,我們讓都挺好豆瓣評分死無葬身之地!
編劇們都是狠人,冒著被扇的風險也要給《都挺好》一個好歸宿。
結果咬牙切齒一個月的觀眾,哭得稀裡譁啦不說,還要啪啪打自己的臉。
最後兩集可以說是全劇淚點峰值,外加倪大紅、郭京飛、姚晨等演技大神終極battle,所以效果異常震撼。
嘴上說不要,其實躲在被窩裡哭了一晚。
今天扒叔另闢蹊徑,頂著鍋蓋想表達一些不同意見:
「和解式」結尾並非大團圓,也並沒有強行洗白,或許這個偏離原著的結局,對每個感同身受的觀眾來說才最好。
先說這最後幾集發生了啥。
一切改變的契機,是蘇家「作神」蘇大強得了老年痴呆。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作妖一輩子的蘇大強,終於能好好坐下來,回顧人生過往,收拾自己造成的爛攤子。
摳門的蘇大強拿著一籃水果到朱麗家親自道歉。
對比上一次趾高氣揚的態度,蘇大強這次一反常態低聲下氣,把明成婚姻的失敗包攬在自己身上。
這是蘇大強首次作為失職父親為逃避責任而懺悔。
然後又去墓地看望老伴。雖然一輩子都活在蘇媽的陰影下,但蘇大強對老婆的感情遠不止懼怕和厭惡,他哭笑不得地念叨著「到頭來還是遂了你的願」。
蘇大強的徹底認命,是對老婆一輩子的壓榨做出了生命終結前的釋然。
紮根最深、最難解開的的心結,是對明玉「模稜兩可、飄忽不定」的父愛。伴隨著病情加重,蘇明玉的全身心付出,蘇大強壓抑多年的情愫終於實現井噴式爆發。
但別忘了蘇大強還是蘇大強,他的劣根屬性仍然戳著明玉的心。
不允許明玉把自己生病的事告訴明哲、明成,好讓他們安心創事業、過好小家庭。對蘇明玉事毫不客氣,「命令」唯一的女兒照顧好自己。
這是蘇大強式的「偏心」,我們已經見怪不怪。
但最後一句話才真正讓這種「偏心」合理化:對不起,爸讓你受委屈了,誰讓你是我的女兒呢?
蘇大強對明玉的折磨仍然繼續,只不過這一次是從仇人般的懼怕和逃避變成軟弱父親對強勢女兒的依賴。
或許是疾病的副作用讓蘇大強沒力氣繼續作妖。讓他放下精明和算計,念起曾經最虧待、最對不起的女兒的好。
比如那本釀成血案的「習題集」,蘇媽不給明玉買導致後來的明成打傷明玉的腦袋,這些蘇大強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但他的懦弱自私和逃避責任讓這份愛被扼殺在搖籃裡。
非得等到蘇大強在犯糊塗的時候才從潛意識裡萌發出來。
所以有了全劇最高潮、最撕心裂肺的哭戲。
犯病的蘇大強悄咪咪地攢下30塊錢私自跑出家門給明玉買習題集,恰好被心急如焚四處找人的明玉撞見。
撕扯中明玉才發現蘇大強意識裡還惦記著那本從未得到過的「習題冊」。
明玉瞬間暴哭,所有關於這個家帶給她的傷痛、委屈、無奈全被掀開,明玉鏤空的「親情」在延遲十幾年的父愛裡得到填補和滿足。
她像一個走丟了的孩子,牽著許久都沒碰過的手,重走老宅的路。完成「未完成的事」。
蘇大強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成為明玉解脫和釋然的契機。如果不是蘇大強不再憋著、忍著、算計著,這份愛也不會這麼輕易地暴露出來。
姚晨在這裡貢獻了從影以來的最佳哭戲,像小孩子一樣哭到不顧形象、暢快淋漓,包含著受寵若驚後的不知所措,和壓抑許久的無盡委屈。
而打老婆、打妹妹的明成,投資失敗,婚姻破碎,隨著蘇媽這個保護傘的消失,明成曾經耀武揚威的巨嬰光環徹底褪去。
所以他的「洗白」並不是轉性,而是對現實連環打擊的妥協。
他的結局相比於原著明確很多,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
去非洲打拼事業,臨走前完成與朱麗的最後會面。明成沒有提出任何復婚的請求,他也沒奢求。但編劇給了觀眾一個希望的懸念,因為朱麗還背著明成送的包,還會為他流淚。
成功的明玉對曾經不願接受現實的明成來說是一種壓迫,是一個被蘇媽捏造的「假想敵」。
明成完成和明玉的致歉,是他接受自己是個loser的開始。
姚晨這次的哭戲比蘇大強那次隱忍很多,她還是恨的、委屈的。欲言又止的「哥」,終究沒能喊出來。這是蘇明玉的防線和尊嚴,在這場成年人的戰役裡明玉是勝利者。
明哲還是那個明哲保身的明哲,過著自己的小家,當著電話裡的「雲老大」。
為啥看到最後大家都恨不起來了,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
當然除了驚嘆幾位演員扭能轉三觀的業務能力,更感動於蘇家人之間斬不斷的關係,不管這種關係是緊張的還緩和的。
中國式家庭存在很多矛盾問題,但也並非一無是處。
比如一致對外的「家族觀念」。
蘇家第一次齊聚一堂不再窩裡哄,是因為無賴舅舅的上門訛錢。
蘇明哲打圓場,蘇明成做打手,蘇明玉做軍師。一唱一和,配合完美。
明玉的心狠手辣、財大氣粗,被明成當做家族的榮耀和武器。
明成第一次對妹妹的維護也出於「蘇家受辱」這個敏感點。
明玉和明成第一次聯手,也是站在了阻撓保姆小蔡的統一戰線上。
家庭矛盾的瞬時和解,都是因為轉移的火力,緩和了氣憤。在同仇敵愾,同甘共苦裡找到久違的血脈相連的感覺。
作天作地的父親,大包大攬的老大,能文能武的老二,能抗能打的老三,就像每個家族裡都有一個謝廣坤,任何家庭分子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
當然,很多人最大的質疑和不滿在於,飽受摧殘和荼毒的蘇明玉憑什麼選擇諒解?她最終還不是選擇向父權式家庭關係低頭?她最終還是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但仔細想一想,功成名就的明玉如果想徹底逃離原生家庭,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她大可一走了之獲得清淨。畢竟兩個哥哥並非「不肖子孫」。
然而蘇明玉的留下並不是妥協或者受虐,而是一種變相的「耀武揚威」。
作為家裡唯一的女性,她終於在蘇媽退位之後,開始施展在家中曾經遺失的地位,形成新的權威。
蘇媽去世之後張羅後事,主動攬下照顧蘇大強的任務。
當然還有後面幫蘇明成擦屁股,不追究,還幫著哥嫂重返崗位。
同時向大哥伸出援助之手,解決明哲一家的生存窘境。
付出最多的對象是磨人的蘇大強。蘇大強被騙得一乾二淨,明玉出錢補窟窿。大強鬧自殺,明玉劈頭蓋臉的一頓怒罵讓他秒慫。
「你跟你媽一模一樣」。
明玉接替了蘇媽在家中的「家長」地位,她需要在家庭關係裡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蘇明玉從來沒想過脫離原生家庭。因為這裡藏匿著她的終身遺憾和情感寄託。
心理學有一種說法叫做「未完成的事」。人總是會在不同階段完成特定的任務,需求被滿足時才能暢通無阻地走下去。
但蘇明玉在最需要愛的人生階段缺失了來自原生家庭關照和呵護,她永遠不會甘心,她必須找到在原生家庭裡找回遺失的位置。
蘇大強同樣需要一個機會,釋放他「未完成」的父愛。
原生家庭之殤之所以難以解決,是因為它紮根在時間的深處,形成一道伴隨一生的陰影。
我們都等著明玉能和原生家庭來個雷厲風行,一刀兩斷,然後大呼痛快,在影視劇裡找到斬斷血親魔咒的快感。
但家庭和個人間的千絲萬縷在中國語境下更為複雜。強行斬斷,只會讓自己鮮血淋漓。
《都挺好》的團圓,說到底是蘇明玉一個人的「大團圓」。她實現了自我療愈。
獲得愛情,也放下過去,重新開始。
或許這對於渴望被愛的蘇明玉來說,才是最好的結局。
如何在和原生家庭中的抗爭中獲得勝利?蘇明玉或許提供了一個答案:
先把自己做好,保持理性,彌補傷痕。親情不是毒藥,也不是蜜糖,它只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調和劑。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