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可以稱為中國發展最為飛速的時代。
那個時代可以真的稱得上遍地是黃金,隨便一個想法就可能帶你成為百萬富翁。
除了下海經商成為一大熱潮,出國留學鍍金同樣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浪潮。
彼時的鄭小龍和馮小剛,便以此作為題材,合作拍攝出經典作品《北京人在紐約》。
其中除了實際和矛盾的劇情和人物關係,代表了美麗、堅強、勇敢的角色阿春,同樣成為了大家熱烈討論和喜愛的對象。
而阿春的扮演者,正是曾在美國有過6年求學生活經歷的王姬。
起初剛入行的她並沒有出國的想法,因為拍攝電影《塞外奪寶》而選擇走上演藝道路的她,原本的打算是北京電影學院或者中央戲劇學院這樣的戲劇院校。
但是機緣巧合之下,並沒有被兩家學校錄取的她,反而考上了更為嚴苛的北京人藝。
在人藝的這段時間,王姬起初並沒有得到太大的重視。
數年只能在臺上跑龍套的她,甚至因為北京人藝的特殊要求,連外面的工作和拍攝都不能接。
一邊看著自己的藝術生命被消耗,一邊又是似是而非領導的重視或忽略,她早已對工作單位不滿。
好在混資歷的時間幾年後熬出了頭,在舞臺上擁有了重要角色之後,王姬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也有了十分亮眼的主持表現。
可是隨後就被通報批評,王姬對人藝的不滿也到達了頂峰。
此時看著身邊的朋友都在計劃出國發展,對於大學夢依舊有期待的她,在演完自己第一部主演的話劇《北京人》後,選擇辭職前往美國求學。
美國的日子哪有那麼好過,一度狼狽拮据的她,吃了不少難以為人道也的苦,也受了很多的歧視和白眼。
好在她後來的男友高峰千裡尋妻,經過5次籤證被拒之後終於順利與她在美國匯合。
兩人一起在異國他鄉互幫互助的日子,多多少少讓他們都有慰藉和溫暖。
很快結婚的她們不僅拿到了美國的綠卡,更有了一個可愛女兒的降生。
1993年,王姬決定回國探親。
彼時再次懷孕的她,卻受到了馮小剛的熱烈邀請,認為她是《北京人在紐約》裡阿春的不二人選。
面對重新演戲的誘惑,她最終還是沒有拒絕,帶著孕初期的身體,就投入了緊張的拍攝。
生活不規律的拍戲生活,再加上一直不舒服卻要保持狀態的條件,摸著肚子也曾有過擔心的王姬,每天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寶貝,你跟媽媽一起扛一下」。
好在經過先兆流產等一系列的驚險,王姬還是順利生下了兒子。
這時家庭幸福,事業同樣揚帆起航的她,決定留在國內發展,讓孩子們也接受祖國的教育。
但是她沒想到的是,兒子曉飛在1歲那年,突然爆發了癲癇以及智力障礙等各種先天性的問題。
世界一瞬間崩塌後,她不得不打起精神走上了漫長而艱辛的求醫問藥之路。
憑藉著一股對孩子的拳拳愛意,她帶著孩子走遍了天南海北,有任何一絲的希望也不放過。
期間高昂的醫藥費、診療費以及路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王姬就拼命的接戲掙錢,好繼續給孩子看病。
幾年的痛苦經歷後,曉飛的癲癇得到了全面控制,智力問題卻絲毫沒有逆轉的可能。
而這幾年的時間裡,全心全意都在為兒子付出的她和家人,都忽略了女兒的感受,甚至一直在耳提面命的告訴她,一定要照顧好弟弟,對弟弟好。
王姬自己也知道這對女兒並不公平,她也十分的愧對女兒,但是她知道,如果不這樣做,等她百年之後,兒子又能託付給誰照看。
好在從小在被忽視的環境下長大,女兒依舊十分的懂事和優秀。
長大之後本可以有更高成就的她,決定背負著因為弟弟欠下的債務,走進娛樂圈工作。
而王姬甚至給女兒定下了一個「十年之約」,第一年的所有收入上交,第二年的90%收入上交,第三年的80%收入上交,一次類推,直到第十年之後,她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
對於母親的要求,她雖然猶豫,卻也明白,不論是母親還是弟弟,他們的未來都只有自己在意。
所以她也欣然接受,用責任鞭策自己更快的成長。
面對這樣的弟弟和兒子,她們的心中一定也有萬般的憐惜和不舍。
所以對於孩子的產前、產中、和產後檢查,都是不可避免和缺少的一步。
對於此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END——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這裡是每天發現新看點的小眼睛,歡迎各位的關注,比心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