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媽媽最大的印象是:脾氣好。想吃什麼會脫口而出:媽,幫我買XXX,而我媽會「欣然」接收我的話,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淘寶每天逛無數遍,被種無數次草,錢包自然也是空空空,對於大學生的我,也少不了媽媽的接濟,通常她在我軟磨硬泡下會報銷我的帳單;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以沉默對之,她自然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表面平靜,我想可能內心波瀾起伏吧……我似乎把我媽對我的好,當成了理所當然。
我忽視了我已是一個成年的大學生,我內心似乎還沒有做好角色的轉變,遇到我媽時,我自動變成沒長大的小女孩。疫情居家,我媽似乎漸漸耐心耗盡,她會流露出不耐煩,幼稚的我還沒有察覺到自己的無知,一次次頂撞,矯情地落下了不值錢的淚水。天知道:可能我媽滿腦袋的問號吧?父母對子女好,毫無疑問是發自內心的,可是我應該肆意揮霍嗎?顯然,我自私又自利,完全不懂換位思考,甚至幼稚到沒有責任意識。所以啊,我爸會說:你真的很奇怪,越對你好的人,你越是殘酷對待!這話一點不假,我已成年,我有我要背負的責任,我要好好愛敬父母,努力成長為一棵能遮風擋雨的大樹,庇護著他們,而不是一次次忽視父母的無奈、辛苦。越是對你好的人,越要好好珍視。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也在兜兜轉轉地尋找,但是請珍惜可愛的父母,他們是我們最珍貴的人生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