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和傅昆萁恩怨始於2009年10月。當時傅已入國民黨,未獲提名卻打著黨旗名號參選花蓮縣長遭開除黨籍,但傅當選。當年國民黨在全臺17席縣市長只當選12席,與2005年14席相比掉了2席(花蓮、宜蘭),外界質疑馬顏面盡失。
2009年底,金溥聰接黨秘書長,任務是2010年底「五都」選舉(臺北、新北、臺中、臺南、高雄)要保住「三都」(雙北、臺中),金不願與地方派系妥協,雖然達標,但「五都」總票數少於民進黨,同年底傅昆萁為保住縣長職位,與太太徐榛蔚離婚並派任徐為副縣長,遭「行政院」撤銷徐的人事任命,檢方並依偽造文書罪(假離婚)起訴傅、徐二人,遭花蓮地方法院分別判處徒刑6月和4月,均得易科罰金,「監察院」再開罰100萬元,傅反擊稱司法構陷。
2010年2月花蓮縣「立委」補選,國民黨推王廷升,傅昆萁挺無黨籍施勝郎,當時金溥聰親赴花蓮輔選至少4次,每次都批施是黑道曾受管訓,批傅是「打著藍旗扯國民黨後腿」,後來王當選,傅與金結下梁子。
2012年,王廷升爭取「立委」連任,傅昆萁推嫡系張志超參選;另外,當時氛圍民進黨蔡英文可能贏馬英九,地方傳出傅要馬先到花蓮縣政府會合,2人再與王廷升「3人合體」象徵泛藍大團結,條件就是恢復傅的黨籍。
當時另傳,傅昆萁還透過當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向黨中央「溝通」,但馬、金溥聰及黨中央都質疑傅居心叵測而拒絕,馬、金並以傅官司纏身(炒股案)、社會形象不佳、花蓮地方反彈等理由,未答應恢復傅的黨籍。但選舉關鍵時刻,傅仍出席前主席吳伯雄造勢活動,表態挺馬。
2016年國民黨大敗後,傅昆萁想恢復黨籍卻始終繞不過花蓮縣黨部這一關。傅當初是花蓮黃榮華黨部(黃復興黨部的支黨部)通過撤銷黨籍,得由黃榮華黨部召開考紀會與花蓮縣黨部委員會通過恢復黨籍案,再送黨中央考紀會及中常會同意、追認,但地方黨部反對者未接獲開會通知的情況下,通過傅的恢復黨籍案,全案出現嚴重瑕疵。
2018年9月12日傅昆萁因炒股案判決8個月徒刑定讞,2019年4月18日刑滿出獄,傅與太太、花蓮縣長徐榛蔚在前「立委」沈智慧陪同下,拜會當時黨主席吳敦義,當時組發會主委李哲華出面力阻,要傅循地方黨部讓程序完備,傅黯然離去。
中評社的另一篇評論稱,金溥聰見識過黨內買辦文化與和稀泥文化,最深刻的經驗,莫過於2010年他肩負五都選舉的成敗。當年他堅持不向地方系派系妥協,承受可能丟掉四都(只保住新北市)的極大壓力,後來國民黨雖保住三都(臺北、新北、臺中),但五都總得票上輸給民進黨,讓擔住主席的馬英九贏得並不好看,當時險勝臺中市長的胡志強,選後就曾表示無奈。
講白了,所謂不向地方派系妥協,就是不讓地方派系予取予求,更白一點,就是拒絕地方派系「獅子大開口」索討高額的選舉資源,雖然金贏了,但得罪黨內一干人。
金溥聰長年擔任馬英九核心幕僚,深知馬為人處事,所以稍有暗黑情事時,必定先阻擋在前,因此讓他深受馬英九信任,但也讓他遭眾人質疑「獨攬大權」、批評「馬金體系」、「用人小圈圈」,甚至有人嘲諷兩人的性取向,讓他憤而興訟。
然而,仔細檢視馬臺北市長的「馬團隊」、黨主席的「馬團隊」,以及馬執政8年的「馬團隊」,就會發現,許多原屬「核心幕僚」的重要成員接續離開,而且從此與馬保持距離,不在核心之列,例如詹啟賢、歐晉德、葉金川,屬於發言人體系的,包括吳育升、遊梓翔等。
另一個現象是,國民黨因為2013年9月「馬王政爭」釀成嚴重分裂,地方派系從此盡歸「立法院長」王金平麾下,導致每逢大小選舉地方派系協調時,黨主席還得借重王金平「喬」的實力才能勉強促成派系合作,如果不是2020韓國瑜的「韓粉」威力收服地方派系,王執意參選耗盡人脈關係,只怕2020國民黨敗選後的慘狀,豈能用「四分五裂」來形容。
國民黨連吃兩次大選敗仗後,興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念頭,之前爭取返回國民黨失利的傅昆萁趁勢捲土重來。黨內形成兩股意見,一是馬、金的反對,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國民黨在低潮,有人願意回歸已經不錯了,能收一個是一個。就像新黨主席鬱慕明就認為列隊歡迎都來不及了,沒道理還反對傅回黨。
國民黨其他人什麼態度?舉兩個例子好了,臺中市議會黨團新任書記長陳政顯分析金溥聰反對傅崐萁恢復黨籍時說,國民黨又展現內鬥內行的一面,他認為,此事明顯與私人恩怨有關,但在主席補選、黨內改革的過程中搞內耗,對黨無益,只會讓外人看笑話而已。
金溥聰反對傅昆萁恢復黨籍的理由是,人體弱時,受到病毒侵入,就很容易生病。黨籍「立委」馬文君19日妙答:只要國民黨自己要有抗體就好了。
他們支持誰?
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