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筆下的《將進酒》,讓人覺得失意與得意當事者是心知肚明,偶爾還是要裝一下糊塗,但糊塗也不好裝,把握好度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西遊記》西天取經一樣,雖然唐僧是肉體凡胎,看起來唯唯諾諾,大師兄孫悟空看起來武藝高強,二師兄八戒永遠沒有上進心,三師弟沙僧本本分分,白龍馬更是任勞任怨,可難就難在,如何把握好尺度,做一個識時務的人。
從表面上來看,孫悟空是最為厲害的,豬八戒是最不思進取的,但唐僧卻對八戒十分寬容,反倒一路降妖除魔出力最多的孫悟空,卻要被師傅時時壓制,這是為何?
圖片: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劇照
一、識時務者為俊傑
有一句古語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意思便是,認清當下時勢,該低頭的時候還是要低頭,就像是時勢造人一般,該聰明的時候一定要聰明,但該裝糊塗的時候萬萬不能太過聰明。
1、人生態度不同
提到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個人,雖然都跟隨唐僧西天取經,一個是大徒弟,一個是二徒弟,但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似乎孫悟空總是能和正能量搭邊,並且對於醜陋的一面嫉惡如仇,而豬八戒總是懶洋洋的,甚至還有些負能量。
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每次唐僧被妖怪抓走後,豬八戒都會說「你回你的水簾洞,我回我的高老莊」!
圖片:豬八戒嚷著要回高老莊劇照
如此負能量的豬八戒,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似乎他從來都沒有被唐僧處罰過,可反觀孫悟空,卻被唐僧的咒語懲罰多次,似乎唐僧心情不好的時候,緊箍咒就上頭,到頭來吃苦的只有孫悟空。
不難看出二人的人生態度完全不同,孫悟空在對與錯的面前,似乎只認事務本身的對與錯,然而豬八戒就完全不同,哪怕眼前的這件事情本來是錯的,只要唐僧說這是對的,那豬八戒也會附和著說是對的,完全不會站在這件事情本身的立場上去看待這個問題,隨時隨地都和唐僧保持在同一戰線。
也正因如此,在這不同人生態度的趨勢下,孫悟空和豬八戒在面對妖魔鬼怪的時候,給出來的態度和採取的行動截然不同,到最後誰能博得唐僧的歡心,便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事情。
圖片:唐僧護著豬八戒劇照
2、甘願成墊腳石
就像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時候,還曾經被唐僧所念的咒語傷了腦子,但歸根結底能說明什麼呢?就在孫悟空說白骨精是妖精的時候,豬八戒不僅鼓搗著唐僧要懲罰孫悟空,並且還讓師傅使勁念咒語。
一方面唐僧覺得眼前的白骨精,他們一家三口都死在了大徒弟的手上,另一方面也覺得眼前的這個女子完全不是妖精。
那豬八戒又怎能不知道眼前的白骨精是妖精呢?可豬八戒仍舊和唐僧站在了同一戰線,並且還在旁邊煽風點火,讓唐僧念起了緊箍咒。
事實表明白骨精就是個妖精,解救出唐僧之後,從未見過豬八戒和孫悟空師兄二人有過爭辯,也從未見唐僧訓斥豬八戒,師徒一行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西天取經的程度慢慢再次提升日程。
圖片:唐僧對孫悟空念緊箍咒劇照
似乎來來回回經歷這九九八十一難,給人的感覺總是肉眼凡胎的唐僧做出錯誤的決定,可豬八戒還要趨炎附勢,只有孫悟空每一次為了將他們拉回正軌,抓破自己的臉,給人的感覺便是唐僧確實是一個糊塗蟲。
可唐僧當真糊塗嗎?實則不然!自己收的徒弟,又怎會不知道徒弟的本領有多麼高強,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煉了那麼多天,最後煉出一副火眼金睛,是人是妖,是魔是鬼,一眼盡知,可唐僧在孫悟空作出判斷的時候,總是站在對立面,這是不是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識時務者為俊傑,千萬不要和自己的上司搶風頭,一個是上司,一個是員工,如果上司需要處處聽員工的決定和安排,那這個上司還有什麼實際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呢?孫悟空武功高強,卻愛憎分明,然而豬八戒就甘願揣著明白裝糊塗,甘願成為墊腳石,讓唐僧揚眉吐氣。
圖片:唐僧與孫悟空辨認妖怪劇照
二、想團隊管理者所想
師徒一行西天取經,這就是一個小小的團隊,在這團隊中管理者就是唐僧,雖然唐僧是肉眼凡胎,但唐僧手中所握有的權力比任何一個徒弟都大,因為唐僧是主角,剩下的只能是配角。
這也就說明團隊管理者始終擺在第一位,管理者的決定,對於員工而言就應該服從,當然了也可以反抗,但反抗的結果呢,似乎是自找沒趣。
1、品行很重要
在最開始的時候,孫悟空確實是大意了,以為自己的師父就是個凡人,看不出眼前是妖怪還是人,以為自己所做的決定,師父都會聽,然而在嘗了幾次緊箍咒之後,孫悟空也開始長記性了。
就像在烏雞國所發生的這件事兒一樣,烏雞國的國王都已經被放在水井中足足三年了,出於解悶又或者是猴子的潑性,所以孫悟空讓豬八戒從井中把國王背了出來,就是這樣一件事兒,被豬八戒牢牢記在心中。
這就像在職場中一樣,要想別人記著你的好很難,但要想別人記著你的不好,可能就是分分鐘的事兒,既然讓我不愉快了,我勢必會讓你也不爽,所以豬八戒在這時就準備給孫悟空找點茬兒,最直接有力的辦法就是讓師傅念緊箍咒。
把國王背上來的豬八戒說,猴哥說了,憑藉著他的能力完全能夠把國王救活。孫悟空一聽立刻炸毛了,都在井裡待了三年了,怎麼救活?可唐僧一聽這樣的回答,臉上就呈現出了不愉悅的表情。豬八戒連忙煽風點火,在這添油加醋之下,唐僧就念起了緊箍咒。
圖片:豬八戒在旁邊添油加醋劇照
這表明什麼?跟對團隊的管理者似乎黑的也能成為白的,學會溜胸拍馬屁也是一種本領,就看拍馬屁的人要怎樣表達?能不能瞅準時機?
緊箍咒念起之後,孫悟空立刻轉變話語,表示到地府去查一查要怎麼救人,可豬八戒仍舊依依不饒,表示明明在陽間就能解決的問題,沒有必要去地府。這讓唐僧的臉瞬間又陰沉了下去, 一言不合緊箍咒又開始上口,遭罪的還是猴子。
這讓孫悟空也完全沒有辦法,苦思冥想之下,去太上老君手中討來一顆仙丹,這才算是把燙手的山芋給扔掉了。但不難發現,似乎發生問題後,受懲罰的總是衝在最前面的孫悟空,難道豬八戒就沒有錯,還是唐僧對豬八戒的偏心被我們忽略?
所以說品行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面對掏心掏肺給自己的人,自己才能夠掏心掏肺給對方,面對人面獸心的人,倘若掏出了心和肺,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美食。
圖片:孫悟空與唐僧劇照
2、要會聽話
師徒一行,有極其聰明的,也有甘願留學拍馬屁的,更有任勞任怨的,可最後並非是任勞任怨最為踏實的那一個,就有好下場,這也就表示在一個團隊中,並非最踏實最勤懇的那個人,到最後就能夠得到管理者的青睞,倘若不信,咱們就接著往下看。
在翻越獅駝嶺的整個過程中,孫悟空差點都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剛剛和對方交手,就被困在了陰陽二氣瓶,好在菩薩及時出現,用了三根猴毛才救出孫悟空,可在這個過程中,唐僧給出來的表現,依舊是有條不紊,看不出任何的著急。
反而在豬八戒被白象抓走之後,唐僧在當時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還讓孫悟空趕緊想辦法把八戒救出來,這番舉動讓孫悟空怎能不氣憤了,而此時的唐僧作為一個管理者,就顯出了一副好口才。
千誇萬誇之下的意思,還是讓孫悟空去解救豬八戒,孫悟空經不起唐僧的這番說道,只能再一次和這些妖魔鬼怪去拼命了。令人不解的是,唐僧為什麼如此偏心豬八戒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豬八戒會聽話,聽話不意味著什麼人的話都要聽,而是要聽自己上司的話,並且是頂頭上司。作為一個管理者,自然很喜歡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下屬,而師徒一行中,豬八戒就很合唐僧的胃口。
圖片:唐僧在團隊中劇照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還有沙僧和白龍馬,雖然沙僧看起來很本分,但更為勤懇的是白龍馬,那這最勤懇的一個成員也需要受到相應的壓制嗎?回答是必須的!在一個團隊中,最勤懇的那個人似乎成不了太大的氣候,但卻最容易成為管理者心中的包袱。
這樣的人,能稱之為沒有任何追求,似乎永遠甘願原地踏步,甚至是向後走,金錢的誘惑,利益的誘惑,似乎一點作用也沒有,西天取經的過程中很少有白龍馬發揮作用的地方,最大的作用就是做好一匹馬,做好唐僧屁股下的坐騎。
儘管這樣,豬八戒也沒能讓白龍馬安安心心的一路到西天,豬八戒挑著行李開始抱怨著,太沉了,想讓白龍馬不僅馱著唐僧,還可以再馱大包小包的行李,可孫悟空一聽就立馬反駁,這白龍馬不是平常的馬,也是在菩薩的指點下,經歷了一番故事之後,才甘願作為一匹馱著師傅西天取經拜佛的馬。
這就不難看出,團隊的凝聚力和核心力固然重要,但各司其職更為重要,雖然是老實人,但老實人也並非是最好欺負的。老實人也應該適當抱一抱大腿,一直原地踏步,勢必會引起團隊其他人的不滿意,雞蛋裡頭也能夠挑出骨頭,這就是一個團隊,叫做團隊的精神和藝術。
圖片:孫悟空與白龍馬劇照
要想成就一番大業,不經歷苦難是不行的,就像唐僧師徒一行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夠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到最後才能夠得到如來佛的封賞和認可。然而在成就大業的過程中,偶爾也要揣著明白裝糊塗,更要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一定要聽話,更要會聽話!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