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卓別林電影人士藝術成就大獎於近日揭曉,著名導演、演員姜文獲此殊榮。
「卓別林藝術成就大獎」(The Chaplin Award)以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命名,成立於1972年,至今已頒發48屆。卓別林獎的目的是致敬大藝術家,這個獎項每年都會頒給一位在全球範圍內對電影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該獎項也是為表彰獲獎者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所作出的長期貢獻,而不是針對單一成就的嘉獎。
受全球範圍新冠疫情的影響,卓別林的孫女凱拉·卓別林女士在瑞士的卓別林博物館遠程公布了「亞洲卓別林電影人士藝術成就大獎」的獲獎結果。她評價姜文:他是中國現代電影的「狂人」。
卓別林本人獲得第一屆「卓別林獎」,此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伊莉莎白·泰勒、奧黛麗·赫本、阿爾·帕西諾、達斯汀·霍夫曼、梅麗爾·斯特裡普、湯姆·漢克斯、芭芭拉·史翠珊、摩根·弗裡曼等多位藝術家都獲得過「卓別林獎」。
而之前兩年獲得該榮譽的亞洲電影人是梁朝偉(2018)和張藝謀(2019)。
在中國影壇,才華橫溢,風格標新立異的應該不在少數,但是要說到鬼才這個評價,姜文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姜文是個獨樹一幟的人物,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同類,他導出過被所有人拍手稱快的傑作,也拍出過那些讓人一臉懵逼的純個人化藝術片。
姜文的才華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中,已經得到了太多人的認可,其中不乏張藝謀、馮小剛等領軍式導演。作為演員,他是那個帶著強烈男性荷爾蒙又不乏幽默感的硬漢;作為導演,他帶著濃烈的姜文式風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姜文風格明確又極具藝術鑑賞價值的作品,讓很多人對其厚愛有加。
總歸一句話,姜文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電影人。
姜文於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而他的成長之路最初的展露才華並聲名鵲起之時,便是出演1987年的《芙蓉鎮》,憑藉此片中的表演將當年的百花獎最佳男演員收入囊中,甚至因此和同時出演的劉曉慶有過一段在多年之後才承認的緋聞。
如果說《芙蓉鎮》讓大家對於這個新生代演員開始刮目相看的話,那麼在1988年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紅高粱》,則是將當時的姜文推向了演藝事業的一個高峰。1987年夏天姜文進入《紅高粱》劇組,面對的是第一次當導演的張藝謀,因為角色塑造等問題,他和張藝謀從頭吵到尾,最後吵出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大作。
姜文在這部莫言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中飾演的餘佔鰲是一個極具個性和民族精神的人,他個性剛烈,性格中有一種粗野狂暴,但又富有原始正義感和生命激情,而這也和姜文自身的氣質不謀而合,讓他在影片中的表演大放異彩。
作為一個胸中裝滿了才華的人,自然不會滿足於在表演上的成功。1991年底,王朔把《動物兇猛》交給了姜文,他看完之後決定要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1993年8月到1994年1月之間,姜文執導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該片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一群紅衛兵小青年的成長故事。
影片通過少年馬小軍在青春期放蕩不羈的生活,回憶與幻想與動蕩的時代背景交織在一起。作為姜文的第一部自導自演的影片,就被之後的《時代周刊》評選為「九五年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此片的成就和他在導演上的造詣可見一斑,按照王朔對其的評價,所有人對其的討論不管是票房或是看法,有一方面是共同認可的,那就是中國需要有這麼一位導演。
就這樣,在此片之後姜文的作品也大多極為優秀。1997年和張藝謀第二次合作出演了電影《有話好好說》,又一次塑造了一部經典影片的角色,之後姜文自導自演了《鬼子來了》,2000年5月,《鬼子來了》在未通過審查的情況下,姜文參加了坎城國際電影節,並憑藉該片榮獲了評審團大獎,由於「違規參賽」姜文受到了電影局「五年內不能擔任導演」的行政處罰。
有人說姜文是大陸演藝人員中,產量特別少,影響卻很大的人,這與他的犀利眼光和獨特創作有很大的關係。這點,在他最喜歡的導演作品《太陽照常升起》上也是有所體現。
該片以環形敘事結構的方式,講述了四段分別發生於1958年及1976年間,看似分散又相連的故事。這部電影也被認為是一部藝術電影,由於劇情有留白,保留有想像空間,多數觀眾反映看不懂,但是姜文卻是對其很是滿意。他想表達的不需要所有人都理解,其實在名字上他已經將片子的主旨表達的十分清楚。按他自己的話說,我就是想要表達:太陽照常升起。
在這裡不得不說的是,他也因為這部影片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周韻。在之後的電影中類似於《讓子彈飛》這種電影,更是將他那種極具特色的幽默手法發揮到了極致,那種荒誕之中的嘲諷讓人感覺無人能出其左右。
姜文拍攝的影片中,大量的符號隱喻是一大特徵,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總逃不過霸氣和強硬之類的形容,而正是因為這種個人氣場,他的電影也充斥著男性躁動不安的荷爾蒙和咄咄逼人的徵服欲望。
槍作為現代戰爭必備的武器,順理成章地出現在了姜文的電影裡。在姜文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槍的出現更多是代表著青春期少年對成長的渴望,而年少的莽撞多以不小心擦槍走火的尷尬結局收場。
《鬼子來了》至今看來都是抗戰題材的佳作,槍在此片中代表著反抗,但卻被高高掛在了房梁上,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最後打響它的竟然是癱瘓在床的瘋七爺。
《太陽照常升起》中,姜文扮演的唐老師被下放農村,槍就變成了發洩憤懣的工具,雖然姜文把開槍場面拍的浪漫異常,但怎麼看都透著人過中年後的悽涼感。
姜文電影以刻畫男性世界為主,女人的出場都是點綴但又有著特別的韻味。《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於北蓓在文革時代直接和一群男生混在一起,《太陽照常升起》裡的林醫生為了追求梁老師不惜主動參與摸屁股事件,《讓子彈飛》裡的花姐在妓院上演美女救英雄,《一步之遙》裡的完顏英為了嫁給馬走日不惜以槍相對。
這種以男性視角來講述女人的方式,在姜文的電影裡隨處可見,正如姜文所說女人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了解的,或許這也算是表現女人美好的絕佳方式吧。
論色彩運用的癲狂程度,當然首推奧利弗·斯通的《天生殺人狂》,該片的色彩如同孩子的信手塗鴉讓人不明覺厲。
反觀姜文電影的色彩運用並不以數量取勝,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姜文把回憶部分做成了彩色,而成年部分則變成了黑白色調,到了第二部影片《鬼子來了》姜文來了次大逆轉。
馬大三被砍頭前的135分鐘是黑白色調,隨著馬大三人頭落地,他眼中的世界不斷翻滾旋轉,色彩也隨之變為彩色,最後被一抹明豔刺眼的紅色吞噬,可以說影片所有的黑白段落都是為了等待最後那一抹紅色。如此癲狂的做法,在中國也就是姜文這個鬼才導演才能想得出來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姜文電影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節奏的明快。《陽光燦爛的日子》以抒情為主節奏稍顯緩慢,但在這之後姜文就開始了永不停息的加速度。比如《鬼子來了》和《讓子彈飛》裡多人對話的場面,劇中人物的臺詞如連珠炮一般,拍的尤其高效。《太陽照常升起》裡瘋媽坐火車回家的段落,節奏也是流暢得近乎瘋狂。
「我的問題是怎樣才能達到好的標準,姜老師則不然,他的問題則是如何能夠節制他的才華,對於他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溢出來的聰明。」馮小剛導演曾這麼評價姜文。如果說自我調侃你是馮氏幽默的殺手鐧,那充滿潛臺詞甚至性暗示的金句設計,就是姜式幽默的拿手好戲了。
在姜文的電影裡,各種性暗示的臺詞和情節是隨處可見的,雖然屢遭電影審查機構的刪減,但絲毫阻擋不了他變著法的打一些「性感」的擦邊球。
姜文曾不止一次說過,電影對他來說就是一場夢,而這個夢又顯得有些荒誕不經。在他的電影裡,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是混淆不清的,僅一步之隔卻又永遠遙不可及。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在老莫拿敲碎的酒瓶捅了劉憶苦之後,畫外音隨即響起提醒觀眾這只是幻想而已,《太陽照常升起》源於瘋媽一個魔幻的夢,影片更是像極了一場夢幻無常的人生,《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的結尾部分也都營造了一種大夢初醒的氛圍,讓觀眾感覺恍惚間仿佛度過了一生,殊不知只看了一場電影而已。
縱觀姜文的電影作品,濾去那些熱鬧的情節和亢奮得近乎瘋狂的聲音和畫面,最後留下的其實是無奈的悲情。無論是被朋友們疏離後泡在泳池裡祭奠青春的馬小軍,還是報仇未果反被砍頭的馬大三,無論是被下放後遭妻子背叛的唐老師,還是「革命」成功後被兄弟們遺棄的張牧之,甚至包括亡命天涯最終卻又自投羅網的馬走日,他們身上都有宿命般的悲劇色彩。或許在姜文看來,他們的命運也是那個荒誕的夢的一部分吧。
姜文所建立的屬於自己的標誌性的電影風格,以富有想像力的視覺元素與引人入勝的情節為特色,讓全世界電影愛好者都備受鼓舞且樂在其中。所以,此次獲得有著「終身成就獎」之稱的「卓別林獎」可以算是實至名歸了。
有些人之所以被稱為「大師」,我想是因為他們始終走在平凡人面前。姜文無疑可以被稱作這種人,細看他的作品並不多產但大多都是精品,半數都帶有映射社會問題。
無論是對於我們觀影還是中國電影的成長,我們總是需要一些不隨便跟風,帶有自己明確特徵和意義的電影來警示我們的社會,甚至觸動我們的靈魂。我們總是時常慶幸,還有如姜文這樣的人將他的才華毫無保留的釋放在璀璨的中國電影史上,並將永遠熠熠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