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襲擊,對我國醫療系統造成較大負荷,同時也預示著醫療建設將獲得更多的投入和更快的發展,"醫療新基建"成為國家新基建的關注重點。
6月23日,人民網播出的新一期《人民訪談》欄目——賦能醫療 搶佔先"基",邀請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創始人曾光教授,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以及平安好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邢立萍同臺,共同探討"醫療新基建"在未來醫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抗疫,第三方醫療獲肯定
疫情被業界喻為對第三方醫療機構的一次大考。從目前的輿論狀況和關注度來看,第三方醫療機構經受住了此次考驗,並成為醫學界的"流量明星"。
我國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取得的戰略成果,彰顯了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也體現出國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的初步成效。疫情之下,第三方醫療機構補足基層醫療短板,一起發揮"守門人"作用:很多第三方醫學影像機構在第一時間推出遠程診療、遠程閱片服務,符合資質要求的醫學檢驗實驗室主動請纓,配合公立醫院開展核酸檢測,為新冠肺炎的應檢盡檢付出巨大努力。
平安醫保科技旗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即是從始至終參加這場人民健康守衛戰的第三方醫療機構之一。作為布局醫療科技產業的典型代表,依託平安集團"金融+科技"的核心戰略指引,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充分發揮"三位一體"創新優勢,從各個環節切入打出戰"疫"組合拳:聯合日方合資夥伴海外募捐,7.5萬餘件緊急醫療物資運送到湖北抗疫前線;旗下檢驗實驗室開展核酸檢測,助力復工複查;檢測中心集合全國影像專家提供7*24小時遠程閱片;緊急派遣基於5G技術打造的64層移動CT車馳援湖北省人民醫院、江漢方艙醫院,緩解方艙醫院缺少CT設備的困境,輔助新冠肺炎診斷,共承接12000餘例影像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當前,尤其在新興的移動醫療在基層衛健服務水平整體不足的當下,移動CT車在助力緩解實體醫療機構資源分布不均方面發揮了抗疫先鋒作用。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的移動CT影像車完成一例肺部CT篩查平均用時僅1.5分鐘,一天最多可進行340例CT篩查。車上還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智慧影像系統"平安好影像",高清晰度的CT圖像可直接上傳雲平臺,線上的全國專家就能實時進行遠程診斷指導,減輕前線影像醫生的壓力。邢立萍表示,隨著醫改政策的貫徹落實和科學技術的普及,未來以移動醫療為代表的創新醫療科技將加速崛起,為醫患帶去更多便利。
進入疫情後期,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傾全國實驗室之力支援"武漢大會戰",並推出新冠無憂檢查,通過"核酸檢測+抗體檢測+CT篩查"三項合一服務,全面助力復工復產復學。
協同公立,第三方醫療成有力補充
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初衷,是要發揮第三方醫療力量對公立醫療體系的支撐作用。在突發性公衛事件應急的緊要關頭,第三方醫療機構勇於作為是使命和職責,也是機遇。
邢立萍在訪談中表示,疫情使整個醫療行業都面臨著新挑戰,而醫技服務作為醫療機構診斷能力的核心更是首當其衝。第三方醫療機構擁有設備、技術、資源以及資金上的優勢,可以與這些基層醫療機構相互補足,從而實現對區域醫療能力、基層醫療質量的整體提升。
目前,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通過旗艦、衛星、加盟、託管、移動等運營方式,在現有醫聯體建設的基礎上與醫聯體內各區縣的龍頭醫院共建區域醫技平臺,通過優質專家資源下沉、遠程醫療協作網絡、教育培訓等形式全面賦能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區域醫技服務能力,助力推進落實分級診療。
針對各級醫療機構之間信息共享程度低,尤其是第三方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共享困難的問題,邢立萍認為,這實際上是影響了患者轉診過程中診療信息的傳輸,增加了患者的就醫成本,且降低了醫療機構的診療效率。因此,構建互聯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十分必要,可實現公立醫療機構與第三方醫療機構診療信息的共享。
此外,平安健康(健康)檢測中心將搶抓新基建發展契機,加快5G網絡布局,充分利用AI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將基層與中心城市連接起來,結合各地區的醫聯(共)體建設,大力推動影像、檢驗、病理等醫技中心集約化建設。
搶佔先機,第三方醫療將大有可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公共衛生建設及基本醫療服務時,除了要求從制度上和投入上補短板,醫療信息化、網際網路醫院等醫療科技因在抗疫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也受到政策重點扶持。
節目現場嘉賓一致認為,醫療服務模式的變革首先帶來的是醫療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同時也帶來醫療保健、健康管理上的巨大進步,而在變革的路上,能夠敢為人先、搶佔先機、推動科技創新,則至為重要。以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已投入使用的移動檢測車為例,通過移動檢測車讓醫療設備跑起來,讓優質醫療資源動起來,靈活地為基層民眾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兩癌篩查、健康教育等國家規定的基本公衛服務項目。不過,在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的規劃中,提供從車輛及設備的維護、保養、標本檢驗、分析和數據上傳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只是過程,最終是要將數據與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打通,提升居民健康檔案數據規範化水平,依託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開展服務並逐步取消相應紙質檔案,合理量化基層人員工作量,提升基層服務效能,並且基於人口健康標籤,利用全國的優質醫療和專家資源,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定製化的後續健康管理服務。
從政策剛頒布時的蹣跚起步、跌跌撞撞邁開稚子之腳,到抗擊疫情期間逆風而行、擔當重任的全新蛻變,第三方醫療機構的發展前行愈發步履矯健。賦能醫療,搶佔先"基",創新生態,以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為代表的第三方醫療機構將多方齊聚力,共繪醫療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