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冠戰役實錄之一:紐約,風暴滔天

2021-02-15 同語軒

編者按: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已成定勢,看不見的敵人,沒有硝煙的戰場。美國,毫無疑問處於戰時狀態。各州的疫情不同,而紐約,不出意料地成為美國的風暴之眼。終於,這座繁華喧囂的城市不得不慢下來,靜下來。政客們忙著紛爭和作秀,鍵盤俠們忙著展露智商和底線,醫生們護士們,默默接受挑戰,義無反顧地走上前線。百年一遇的病毒,史無前例的危機。一線華人醫生的記錄,只是個人的視野,卻是真實的存在。 

為援助武漢抗疫的捐贈才告一段落,我們紐約自己不知不覺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一下變成了「美國的風暴眼」。新冠檢測陽性人數每天都象坐了火箭一樣往上躥,醫院裡急診室外面排起了長隊,後來不得不搭起帳篷以緩解急診室的壓力。Brooklyn 穩穩地上升到了紐約市第一位。好朋友們從不同的醫院紛紛給我發簡訊:「be careful ...」 (務必小心), 「we have a young healthy patient intubated...take care" (我們有年輕病人插管了),"ppl who has history of OSA and asthma did not do well..." " We are going to open the third ICU ", (我們要開第三個重症監護區)" We are running low PPE"(我們的防護用品就要用完了).

這天我正巧值產科麻醉的班,下午一路從鄉下的家開車到紐約城。一路上暢通無阻,車量比平日驟減。到了lincoln tunnel 的時候,感覺這隧道簡直是為我一個人修的(圖一,圖二)。雖然醫院擇期手術基本取消了,可生孩子還要繼續。我除了負責產科麻醉,還要負責covid 19 病人插管。大概晚上九點多,我的電話響了。護士說:「陳醫生,需要你的幫助,一個ICU的新冠病人需要插管」 "。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樓下跟我的麻醉護士一起開始穿戴,看樣子她還處於迷糊狀態。一邊穿防護,一邊嘴裡念叨,「 真的嗎?天哪,我還沒準備好呢 」。很顯然她對等待我們的嚴峻挑戰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說實話,我也沒有。穿好防護以後,手術室的護士又很心疼地幫我倆加了一層口罩。因為沒有護目鏡, 我們就用帶面罩的外科口罩代替了。出發之前,手術室護士給我倆拍了一個照片(圖三),做為首次出徵covid19 插管的紀念。

圖一:紐約lincoln tunnel 收費站圖二:紐約lincoln tunnel

插完管回來之後,我非常自豪的把我的照片發到了幾個朋友圈,想顯擺一下我的防護行頭。結果沒想到我非但沒得到得到任何表揚,反而激起了朋友圈的普遍同情。首先我的大學群先開了鍋,我們老班長目前也在代表山東援鄂(圖四)。大家普遍認為美國的防護跟中國比有點兒太讓人擔心。有的同學問「你為啥沒有蓋住脖子」,有的人問「你的N95口罩 呢?」 ,還有的問「你們沒有連體防護服麼?」,「你沒有護目鏡麼?」...我心想,這還是我冒著浪費裝備的罪名,自己武裝的呢。不信你們到我們ICU看看去,我們那裡的大夫都是短袖手術服呢。長話短說,那個班值得實在不太平。我在整個醫院上躥下跳。凌晨兩點開始,兩個硬膜外分娩陣痛(其中一個病人接近400斤)和一個剖婦產,做完天就快要亮了。

圖四: 對比一下援鄂的同班同學的裝束

下夜班昏頭昏腦睡了一天,醒來發現我的微信圈已經爆炸了。先是我博士班的同學,「老同學,我給你寄兩盒N95 救急吧...多保重啊」。我心裡立刻暖融融的,我們美國醫生真的淪落到了要接受捐贈的地步麼?管不了那麼多了,居然現在還有人藏著3M N95 這寶貝。誰讓我們醫院快沒了呢,我總不能戴個普通外科口罩去給covid 19病人去插管吧。我立刻去amazon 搜了一下,這種3M 1860s的N95 漲到了幾十刀一個。哇塞,心裡偷偷樂了一下,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最富有的人(圖五)。我們科楊大夫的太太給我們每個人準備好了護目鏡,這下不用擔心病毒進眼睛裡了(圖六)。WeStar 的朋友給我們麻醉科寄了kimberly clark 的350個N95 口罩。裡面還有熱情洋溢的簡訊(圖七)。國際義醫的徐醫生給我們麻醉科寄了防護服和護目鏡。我高中的同學居然成立了捐贈籌備組,為我們購置防護用品..接著好朋友秋萍也開心地告訴我,當地的華人社區給她所在的醫院捐了很多N95 口罩等防護物資(圖八)。她還為此接受了華人電視臺的採訪,由衷地為華人社區的義舉而自豪。

圖五:博士班同學寄的N95圖六:同事楊醫生的太太贈送的護目鏡🥽圖七:朋友熱情洋溢的簡訊

今天剛剛收到了一個好消息,聽說聯邦有一大批防護物資這個星期會到紐約,希望我們目前僅僅是黎明前的黑暗。這幾天我聽了一個朋友的建議,把所有佩戴的首飾,包括最喜歡的戒指、項鍊、手鐲和手錶都放到了首飾盒裡,準備輕裝上陣。

紐約的抗疫才剛剛開始。做為一個普通醫務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們想跟支持我們的朋友說" 我們準備好上戰場了" 。 

眾所周知,美國上周起就已經當之無愧的坐穩了新冠世界老大的位子。紐約更是讓人大跌眼鏡,我萬萬沒想到作為國際大都市,世界金融文化中心的紐約,會走到今天這麼慘痛的地步。正如州長所說:「 is it insensitive? Is it arrogant? ... this is not a joke ...I am not kidding ...」

這幾天我擔心的除了周圍的風雲突變,還有政府和CDC始終也沒有給我們醫院合適的防護用品。我們麻醉科 Covid 19 插管的裝備猶如小米加步槍,每天都會聽到醫院的同事被感染的壞消息。上班簡直就是如履薄冰。今天又有八個外科住院醫離崗,一個收住院;口腔外科因為高危暴露的原因,三個大夫被感染,其中一個口外住院醫出現了咳血症狀;急診科的主管醫生勞累交加,也被感染了 ; 兩個產科醫生被隔離, 一個運送人員插管上了呼吸機....

今天集團的領導之一,地區副總, 把自己的診斷書發到了朋友圈,我開始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細看看,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的寫著 Covid 19 檢測陽性。我們這位副總年輕有為, 才39歲的他怎麼也中招了呢?畢竟是年輕,他輕傷不下火線;在家休息治療期間還在給紐約醫院各個麻醉科開會討論新冠抗疫。

這幾天醫院的氣氛越來越不對頭,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多,疑惑和驚恐寫在每個人的臉上。我手機裡的簡訊也開始變得讓人特別揪心 「Wenie, I intubated today in ED . War zone .They did not give me anything (PPE), wtf...Full. Pts in the hallway . Depressing as shit. Sorry ..」 ;「 Today at xxx hospital ,too many codes and intubations , all covid. Some young. Some old. Some Hispanic .Some Asian. It does not discriminate.」 「It’s a war and the enemy is invisible 「。

周六我又值24小時產科麻醉,因為剛收到很多來自華人團體和朋友捐贈的防護用品(圖一),我心裡踏實了一些,那些來自素不相識的朋友們的捐贈真的是溫暖人心。科裡同事們稱我為的「PPE Santa  (送防護用品的聖誕老人)」。

這天剛一接班,就聽到「Attention , Attention, code blue 7th floor , code blue 7th floor」 。我把朋友剛送的連體防護服 (bunny suit) 和護目鏡一股腦兒套在身上。出發前跟同事Dr. G 互相拍了工作照(圖二,圖三),準備在朋友圈曬曬我們的裝備。

我倆一進病房,holy crap! ,整個病房每個屋子都醒目地貼著 Covid 19 的標記(圖四),剛要插管,「code SICU,code SICU」 。我們倆扭頭又衝到了SICU,幾個大夫護士已經開始胸外按壓CPR。這樣來回折騰了不到一個小時我的護目鏡早就開始起霧,眼前一片模糊。我根本是啥都看不清楚。套在防護服裡的我全身溼透,臉上的汗噼裡啪啦往下掉。我準備插完管洗個澡,樓上還有六個孕婦排隊等著我打分娩鎮痛呢。我可不想帶著病毒把她們全都傳染了。

沒想到我們醫院不僅沒有合適的防護,洗個澡都很奢侈。我一打開值班室淋浴,哎呀媽呀,水龍頭的水細得就像得了前列腺肥大病人拉尿一樣。放了半天也沒熱水。我剛出的一身汗遇到了冰冷的涼水,立刻渾身起雞皮疙瘩。我在冰冷的淋浴裡打了兩個噴嚏,就跳出來換好新的手術服。那邊產科的醫生臉色鐵青,「陳醫生,你應該只負責產科病人。我們的產婦等了你一個小時,她們很痛的.」 「 是,可是新冠病人呼吸困難,就要死了.」 不管我怎麼解釋,這個產科大夫鐵了心要把事兒搞大。不一會我就收到了她的群發簡訊來抱怨 「 麻醉科應該安排專門給新冠病人插管的醫生 」 。她這一折騰,麻醉科立刻有兩個同事從家裡趕到了醫院成立了臨時的插管小隊。這下大家的周末就徹底泡了湯。

在產房做完了分娩鎮痛,已經是下午兩點了。臨時插管的同事C告訴我,我們訂了披薩餅,我才反應過來我們都還沒吃飯,肚子開始咕咕叫。醫生休息室裡,我們四個人面面相覷。(圖五)「我們是不是該向武漢那樣剃個頭?」, 「 我今天會寫好遺囑。」 ,「周末我們需要幫手,你願意幫忙嗎?」  嗯,我好像沒有什麼其他選擇。

我們幾個正討論明天的計劃,「 code blue labor and delivery」 。我立刻意識到樓上懷孕的新冠病人出事了 . 「 是那個BMI 55 的病人? 「 「 是的,就是她「。 給BMI 55的病人(你想像不到的胖) 插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Dr. M 非常給力,試了兩次就成功。為了保住孩子,產科醫生決定立刻剖腹產。Dr. G馬上自告奮勇「 讓我來吧。」, 「 別,今天是你的生日,沒蛋糕至少可以去歇一會兒」。我們手術室根本就沒有負壓房間,在裡面給新冠陽性的病人做兩個小時手術?自求多福吧!我這次有了經驗,乾脆沒戴護目鏡, 只用了面罩( 圖六)。

「我們每天都學到新東西。 」 成了我們的口頭禪。這個病人的麻醉比我想像的要困難得多,氣道峰壓到了54cmH2O , PEEP 24cmH2O,氧飽和度還是上不去。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covid-19 Disaster(covid 19 ARDS加BMI 55 再加上懷孕 )。我第一次衝著手術醫生叫喊:「快點把孩子拿出來!」。果然,孩子出來以後,病人氧飽和度逐漸好轉。聽到嬰兒的哭聲,大家都鬆了口氣。孩子被送到NICU以後,母親生命體徵平穩了很多。我可以靜下心來寫病歷了 「 是個男孩還是女孩?」 ,臺上四個人大眼瞪小眼,高年級住院醫N 衝我做個鬼臉 「陳醫生問得好」 ,敢情一屋子人沒人注意生的是男是女。「不管怎樣,是個健康的孩子,這個我們都知道」。

下夜班開車回家的路上,平日車流不息的FDR空蕩蕩的。Brooklyn bridge 依然保持著往日尊嚴(圖七)。我在想,驕傲的紐約客們將如何面對這史無前例的滅頂之災, 我自己在這場曠日持久戰中,又應該如何保持穩定的心理和情緒。這時候我的電話又響了,同事打來的「兩個病人自己把管子拔掉了,我還得重新給他們插管. 我們的propofol 和succinylcholine也快用完了,沒有庫存,需要等才有藥.」。

放下電話,我對自己說, 「什麼不要想,現在什麼都不要想。明天再想,明天,會是新的一天。」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合作或投稿,請聯繫:

tongyuxuanweixin@gmail.com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訂閱

相關焦點

  • 美國新冠戰役實錄8: 誰是誰的希望?
    紐約街頭的花意盎然。  今天新增死亡數降到了兩千以下,雖然總死亡數已經超過越戰中美國死亡人數。病毒繼續開疆拓土,現在報導新冠能造成兒童的川崎病,這是一種兒童期的自身免疫病,是需要及時診治的急症。同時研究者也發現兒童感染者的病毒量並不比成人感染者低。而養老院不出意外成了重災區,加州新冠死亡人數中40%是養老院居民,德州的數據也是如此。
  • 原來《紐約風暴》裡的陳紅,才是最美的?
    雖然陳紅是古典美女,但一直覺得她最漂亮的一部電視卻是這部現代戲《紐約風暴》,當時覺得她簡直美呆了。她的確是個天然的大美人。小時候看紐約風暴,覺得她超美,班上女同學髮型都學她真是好看得沒邊了範冰冰都無法超越的美~~~~~~時裝警匪動作連續劇,《紐約風暴》是描述一個中國熱血青年,如何在罪惡橫行的紐約城中,不畏強權,除暴安良的電視連續劇集。
  • 《紐約風暴》中的猥瑣男,你還記得嗎
    我第一次看曾偉權的戲是這部《紐約風暴《紐約風暴》是由呂良偉《紐約風暴》這部劇在當時算是大製作了,我是通過這部劇開始有了國外、美國、紐約、唐人街的意識,也是通過這部劇開始有了審美的意識。在這之前我還只是看《西遊記》《封神榜》《新白娘子傳奇》這類的神話劇。
  • 紐約風暴已至 州長籲減少外出 颶風「蘿拉」致24人死兩州80萬戶斷電
    紐約也已經迎來了雷暴雨天氣,州長科莫敦促人們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出行。隨著周末臨近,一個風暴系統將移過五大湖區,從西部進入紐約,並從周五晚上開始到周六,給紐約北部大部分地區帶來降雨的可能性。"我們的應急小組正在晝夜監控這些風暴,我們敦促紐約人從周四開始為惡劣天氣做好準備, 並限制任何不必要的出行,"州長科莫說。"我們也在跟蹤颶風『蘿拉』,因為它正在接近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並有可能在周末晚些時候給紐約帶來暴雨。"
  • 這是美國人現在最憤怒的事,一場新風暴要來了!
    現在,美國人最憤怒的一件事,卻是一名黑人的非正常死亡,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一場新的風暴要來了。因為就在北京時間2月24日凌晨,一個大陪審團裁決出來了。看了一下美國社交媒體,美國輿論譁然,這一裁決迅速上了熱搜。普魯德之死,曾是去年轟動美國的重大事件。當時41歲的普魯德,去紐約羅切斯特探望哥哥,突發精神疾病。家屬報警尋求幫助,警察迅速趕到。執法記錄儀拍攝的幾段視頻顯示,當時普魯德全身赤裸,被多名警察圍住,可能考慮疫情吧,他還被戴上防吐頭罩。
  • 孫驍驥讀史:1997亞洲金融風暴實錄
    換言之,九十年代的整個亞洲成為了資本逐利的新戰場,而這個戰場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東亞和東南亞。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將國際資本吸引到了亞洲市場呢?這股強大的資本吸引力就來自所謂的亞洲奇蹟。這個「奇蹟」實際上源自於近幾十年來亞洲國家高速的經濟發展。
  • 人食人實錄 (十大禁片之一)
    電影《人食人實錄》劇情採倒述的方式進行。1979年,一個由3男1女組成的電影攝製小組在南美洲南非叢林,尋找消失的食人族部落,沒想到卻一去不回。一位教授因此出發探究原因,一年以後,他們的電影膠片被發現帶回了美國,上面正是這些攝影者整個探險的過程。這部《人食人實錄》片子是義大利一系列食人族電影中最出色的一部。
  • 《紐約時報》:疫情強化中國製造業地位,美國一些政客願望落空
    《紐約時報》14日稱,中國11月對美國出口按美元計價達519.8億美元,同比上漲46.1%,創下歷史紀錄。這令那些指望借疫情「減少貿易逆差、促進位造業回流」的美國兩黨政客們,願望落空了。《紐約時報》:美國人被困家中,與中國的貿易回升今年1月底,中國率先向全世界通報新冠病毒的發現、以舉國之力抗擊疫情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竟拋出「疫情有助於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等言論。
  • 《紐約風暴》當中的陳紅,詮釋了什麼叫美人如畫
    《紐約風暴》當中的陳紅,詮釋了什麼叫美人如畫年輕時候的陳紅有多美,如果沒有看過當年的影視作品,確實是很難想像的。有人說《水雲間》中的汪子璇,有人說是《三國演義》中的貂蟬,還有人說是《聊齋》中的連城。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部作品,還有一部陳紅主演的電視劇《紐約風暴》,可能很多人沒有看過。在這部作品當中,陳紅清新靚麗,一雙動人的眼睛閃閃發光,一頭飄逸的長髮格外迷人。她所散發出來的氣質,令人為之傾倒,用傾國傾城來形容,感覺也不為過。
  • 91W指向海南,92L風力40Kt,新風暴倒計時,權威預報:又對準美國
    91W指向海南,92L風力40Kt,新風暴倒計時,權威預報:又對準美國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般來說,大陸天氣變化太快,而事實上,海洋更兇猛。這一段時間來,東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十分活躍,多個風暴胚胎,乃至新風暴生成不停。
  • 紐約新冠病毒最初主要從歐洲和美國其他地區傳入
    紐約新冠病毒最初主要從歐洲和美國其他地區傳入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6.08 星期一     新華社華盛頓6月6日電 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美國新冠疫情「重災區」紐約市的新冠病毒最初主要從歐洲和美國其他地區傳入。
  • 陳紅最美的時期,看看《紐約風暴》裡的她素顏有多美
    可是一直覺得她最漂亮的一部電視卻是這部現代戲《紐約風暴》,1996年出品播出的《紐約風暴》由陳紅,呂良偉,胡兵,陳孝萱主演,小時候看紐約風暴,覺得她超美,班上女同學髮型都學她真是好看得沒邊了。那個時候的陳紅清純、萌動,用傾國傾城才能形容她的美貌,精緻的五官,無辜而清澈的眼神,可是說是一個無法超越和複製的經典。
  • 《鬼影實錄外傳》首曝海報 神秘男孩目露兇光
    《鬼影實錄外傳》海報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 《鬼影實錄》系列電影在美國恐怖片領域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偽紀錄片」的霸主,全面超越《女巫布萊爾》系列。但派拉蒙電影公司今年萬聖節卻沒有推出《鬼影實錄》系列電影,導致恐怖片市場頗為冷清。不過,很快新的「鬼影」風暴就要來了,除了《鬼影實錄5》之外,還有一部《靈動:鬼影實錄外傳》(Paranormal Activity: The Marked Ones)即將在2014年1月3日登場。
  • 王尚一剖析美國大選:川普風暴 (一)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競選美國總統,不僅在美國掀起風暴,也將決定世界走向。川普風暴是場規模前所未有的真人秀。美國大大小小的媒體幾乎都調動起來,參與到這場真人秀中。與川普風暴相比,所有美國大片、選秀節目、時尚潮流、名人網紅等都不值一提。在未來三個月,川普風暴將席捲全球,成為世界最關心的大事。
  • 綜述:美國紐約新冠肺炎病例數飆升 醫療物資面臨短缺
    新華社紐約3月25日電綜述:美國紐約新冠肺炎病例數飆升 醫療物資面臨短缺新華社記者長遠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急劇惡化,最大城市紐約已成為美國疫情「震中」。專家和當地官員認為,人口密度高導致病毒在紐約加速傳播。未來幾周,病床和醫療物資短缺將成為棘手問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5日晚,全美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5778例,紐約市累計確診17856例。
  • 霸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在美國時間2月13日開始,一個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恭賀新春形象宣傳片亮相紐約時代廣場,巨型的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中國企業向全世界人民拜年致意。作為電池行業的領軍品牌,超威當仁不讓,以「2018,全球為超威黑金喝彩」的標語霸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向世界展現中國製造的強大實力,展現超威優秀的品牌力和雄厚實力。
  • 颳起橙色風暴,思皓霸屏紐約時代廣場,X8和A5隻是開胃菜
    思皓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世界第一屏,向世界宣告:造全球車從這裡開始,把腳步邁向世界的思皓,霸屏首秀只是一個開始。眾所周知,位於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納斯達克&路透社大屏,是全球頂級品牌的最高秀場,被譽為「世界第一屏」,「矗立在世界十字路口的潮流風向標」。
  • 《紐約時報》:美國驅逐非法移民無異於輸出新冠病毒
    新華社紐約6月23日電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刊載題為《美國為何在輸出新冠病毒》的評論文章稱,作為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大規模驅逐尋求庇護者的行為是在將病毒傳播到美國以外,尤其是拉美國家。
  • 喜訊|惠州一學生被美國紐約大學提前錄取
    喜訊|惠州一學生被美國紐約大學提前錄取 2020-12-2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19紐約大蘋果音樂節】美國紐約隨行攻略
    紐約大蘋果音樂節是紐約地區最重要的夏季音樂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