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裡的屍體袋,醫務人員臉上的被口罩勒出的痕,物資短缺下的出現的各種「自製」口罩……
一幕幕富有衝擊力的畫面,組成了抗疫大劇《在一起》近日發布的9個單元故事的預告片花。
《在一起》通過多元化視角,客觀還原了小人物們在大環境下平凡善意的舉動。
只要是經歷過這場疫情的中國人,看到這個預告片,就仿佛穿越回了今年年初那段特殊的日子,一定會深受感動。
老文認為,此劇會創造著國產電視劇的另一種可能性,這是一次跨時代的創作。
堪稱「神仙陣容」的主創團隊,特殊的故事題材,敏感的時期…《在一起》給我們帶來的,絕不僅僅是感動。
這部抗疫大劇,從不同的視角和層面向觀眾展現這次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動人故事,記錄這段特殊的集體記憶,向觀眾呈現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處。
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共同挺過這次難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強大的凝聚力。
幾個月前,當《在一起》電視劇項目啟動的時候,國內疫情防控的局面還不是很樂觀,公眾的情緒仍處於緊張之中。
得知《在一起》的籌拍消息後,許多人都提出了強烈的質疑:「為什麼不拍紀錄片?現在就開始唱讚歌嗎?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就不能以後再拍?」
其實,直到現在,老文前幾日在寫《在一起》的預告時,在評論區還是能見到很多網友對該劇有很多質疑的聲音。
其中三分之二的評論,讓老文看了感到有些無奈,甚至感到不適。由此看來,某些人對於《在一起》這部劇的成見還是很深的。
但是,若沒有《在一起》這種激勵人心、反思過去的作品,我們又如何珍惜當下,警醒與未來?
目前,集齊國內一線導演編劇和演員的《在一起》已完成前期拍攝工作,除了《決戰火神山》還未放出預告,我們還未得窺見其真容,但據悉全劇預計在國慶節前後將播出。
劇中十個故事分為20集,講述了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
《搜索24小時》懸疑感很強,讓觀眾緊繃神經;《同行》有公路片質感,故事讓人感動;《口罩》則顯得更接地氣,讓觀眾感同身受。
雖然風格各異,但十個故事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有很強的紀實感,而且很多主演都是素顏出鏡的。
《在一起》在2月份準備籌拍,編劇團隊到武漢就取材了幾個月,投入拍攝又是幾個月,直到預計10月份上線播出…
7個多月來,10個單元故事,協調了無數人力物力和相關部門,如此特殊的主題,拍攝的難度是很大的。
該劇創造了另一個紀錄就是,電視劇的策劃、創作、攝製和播出都在同一年,這在以往的中國的電視劇歷史上還未出現過的情況。可見,這個作品是帶著任務而來的,它的創作意義十分巨大。
當時網絡傳言說,《在一起》裡會有關於鍾南山院士的劇情,並且由陳道明來演鍾南山,甚至有消息稱劇組會邀請鄧超來飾演李文亮醫生,這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網友熱議,似乎很多網友對於這個傳言感到並不是很滿意。
不過,片方很快就出面闢謠了,片方表示在和廣電總局溝通時,大家的共識就是要寫疫情中那些平凡的小人物,雖然鍾南山院士貢獻非常大,但劇情的主角還專注於各行各業為疫情出力的普通人的故事。
所以說,本劇聚焦的是疫情下的平凡人。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劇中的人物,會發現劇中的每一個主角其實都有人物原型,我們在新聞裡都見過他們。
雷佳音在《擺渡人》單元中飾演的外賣小哥,就是千千萬萬為疫情出力的普通人之一。他的原型是在疫情期間武漢的快遞小哥汪勇。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敢去病人最多的金銀潭醫院,都對這個地方敬而遠之。
但汪勇不怕危險,努力組織志願者車隊,動員網約車企業參與,免費運送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
同時,他帶領其他志願者持續保障著金銀灘醫院工作人員的用餐。
後來,汪勇的優秀事跡被報導,他也成為了聯合國發布的「全球青年抗疫榜樣」之一。
另外一位,是在《我叫大連》單元中由鄧倫飾演的宋小強原型)——大連小夥蔣文強,在預告一出來就登上了熱搜。
蔣文強的經歷有點「傳奇」,當時,蔣文強本來要去長沙,但因為個人的疏忽,變成在武漢下了車,他只好留在武漢。
由於封城期間街道上也沒有商店開門,旅館也沒有營業,他身無分文,身邊沒有親友,當蔣文強走投無路的時候,看到了醫院招募志願者的消息,他就義無反顧地去參加了,所以才有了劇中有這些故事。
在《我叫大連》的片段中,原型蔣文強也客串出演,在採訪中,蔣文強也分享了很多在醫院的故事。
他去了醫院的重症區做保潔員,雖然這份工作所處的環境很危險,他一開始的確很害怕被感染,工作也不太積極,但是看著身邊的醫護人員都兢兢業業奮鬥在一線,他也慢慢為了一個有責任擔當,衝在抗疫一線的小夥子。
他留在武漢陰差陽錯的這段特殊經歷,也被網友戲稱為「漢囧」。
不過老文覺得,蔣文強這輩子能有這次危險但刻骨銘心的經歷,真挺值得。
事實上,不僅僅是汪勇和蔣文強,《在一起》中的許多角色都有原型人物和故事,他們是護士、醫生、社區工作者、記者等等。
每個人都在疫情期間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閃耀著光芒。
除了群體刻畫以外,《在一起》還挑選了很多平凡而動人的細節,例如頻上熱搜的村幹部「關公大刀守門」、歷時四天騎著自行車回武漢支援的女醫生、毅然更改生產線改做口罩的個體戶老闆們……
這些故事都充滿著打動人心的力量。《在一起》是對過去的回顧,是對未來的警醒,也是對當下的一種珍惜。
很多網友也提議給該劇配上英文字幕,讓某些外國人也看看,憑什麼中國是最先控制住疫情,並且有序地復工復產的!
這種特殊的題材已經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會帶給我們很多感動,作為一部時代獻禮片,老文相信《在一起》將給我們帶來非常精彩的呈現。
你對《在一起》有什麼期待呢?你當時為疫情做出過什麼貢獻呢?我們評論區見!
看了老文的文章,別忘了點讚、關注老文的南北腔調,每日為你走心推送影視資訊,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