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九月初提問《八佰》票房到底能不能破30億,或許只能回答「有可能」。因為彼時《八佰》如電影市場大盤的整體情況一樣,受到了開學的嚴重影響,單日產出大幅下滑。加上當時後續《信條》及9月11日某大片口碑尚未明朗,且9月18日檔期仍有可能空降較大體量影片,《八佰》票房確實存在著卡九的可能性。然而到了九月中旬,前兩周大片的口碑和票房走勢已浮出水面,9月18日、9月25日的相對空檔也基本確定了影片陣容,加上《八佰》已勢在必得地公布了放映日期延長至10月21日(僅為密鑰生效日期,具體排片由影城決定),基本可以預判《八佰》的30億票房穩了。
不談內容和質量,只看市場表現《八佰》也擔得起「傳奇」二字。在影院經歷了近半年的停工後,處於恢復期的電影市場讓絕大多數的大體量電影的片方都處於觀望狀態,因為在市場還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誰先上都要冒著成為炮灰的風險。此時《八佰》扛起「救市」重任,成為復工後第一部大體量國產新片(此前雖有一些影片上映,但普遍體量較小,取得了一定票房的多為進口重映片)。
而《八佰》上映初期的表現可謂一鳴驚人。在僅安排晚場限時點映的情況下,《八佰》憑一己之力讓大盤在工作日接連破復工後票房紀錄,也讓它在正式上映前就已拿下了4個日冠。8月21日《八佰》正式上映後,內地電影市場大盤單日票房對比去年同期的由跌變漲,一直保持了20多天。這樣的市場恢復情況在全球電影市場都無疑是領先的,《八佰》貢獻了巨大的市場份額。
面對對手,《八佰》可謂所向披靡。8月25日,在七夕新片來勢兇猛的情況下,《八佰》上座率和場均人數指標依然領先,僅短暫失去日冠1天後便重新奪回日冠,並一直保持到9月10日。9月4日,諾蘭新片《信條》強勢來襲,取得了更高的排片,預售成績也一騎絕塵,但《八佰》在當日一直努力追趕,最終以更強的上座率保住了日冠(當日票房粗暴《信條》略高於《八佰》,但次日修正後的精確數據顯示《八佰》在9月4日依然以微弱優勢登頂)。9月11日新片雖然終結了《八佰》的日冠,但《八佰》自身受到的衝擊並不大,後續仍有再次逆襲回日冠的機會。
雖然九月上旬內地電影市場大盤的總票房依然領先於2019年,但由於接下來的九月中旬在2019年是中秋小長假(2020年中秋與國慶重合,落在了十月),而接下來9月18日的檔期並未如預期一樣等來《阿凡達》的重映,已定檔的影片票房潛力偏弱,9月25日由於和國慶檔離得太近且因為調休的緣故周末只有1天假期,所以也不會有什麼有分量的影片入駐,再加上《信條》和9月11日上映的大片的票房走勢不算特別理想,九月後半程形勢顯得比較嚴峻,九月整體電影市場大盤也不容樂觀,很難保持同比前一年的增長。
基於後面一段時間裡可預見的市場相對低迷的情況,雖然《八佰》距離成為中國內地影史第十部進軍「30億票房俱樂部」的影片只有幾億的差距,卻有可能需要較長的周期才能補足。不過只要達到30億票房,《八佰》即可躋身內地影史十強,並向影史第九的《我不是藥神》(綜合票房31億)發起挑戰。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可以提前鎖定2020年中國內地票房冠軍。因為接下來2020年剩下的重要檔期只剩下國慶檔(含中秋)和12月的賀歲檔(含聖誕節和跨年夜),後者因為缺乏法定假期加持難以衝擊單片30億的量級,國慶檔雖強勢且種子選手多,但多片競爭下很難一片獨大,也缺乏2019年國慶特殊時間節點的加成,所以要想動搖《八佰》的單片紀錄十分不易。
電影市場瞬息萬變,口碑為王的時代加上網絡傳播的迅捷,很多票房種子選手敗下陣來也只是一兩天的事情,與之相反,口碑上乘的影片也會爆上加爆。如果僅從喜好的角度來看,9月18日上映的懸疑片《死無對證》和9月25日藝術聯盟影院上映的《菊次郎的夏天》都是本人感興趣的影片,也期待九月後半程體量不大的這些影片中能出現黑馬,讓大盤有一些新的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