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已經有了對象的女性來講,最想知道的自然是男朋友愛不愛自己的問題。有人說,愛不愛一個人從對方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來,但事實上哪裡有那麼多的心理專家,僅能從眼神中就能看出愛不愛呢?
那麼有沒有其他更高效、準確的方法,去判斷對方是否愛自己呢?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曾說過,關於真愛需要滿足這三個命題,分別是:激情、親密和承諾。男女雙方是否能做到這三點,才能確定他們是否真的相愛。
激情往往是短暫的,但同樣也能讓你達到高潮。
對於情侶雙方而言,激情來自於身體,也來自於生活,更來自於感情需求。有些人僅僅將激情等同於性,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比如當粉絲見到自己愛豆的時候,這也屬於激情的一種,而當情侶之間忽然很默契的時候,也會有片刻的激情。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就是因為有了激情才會有造夢的動力,正如之前日本的「平成廢物」一樣,他們之所以得過且過,就是因為缺乏激情,從而沒有造夢的渴望。
從生理角度來講,當一個人產生激情的時候,身體會釋放多巴胺,從而讓你感到愉悅和快感,這也就是將,愛一個人是會成癮的。
激情往往是短暫的、稍縱即逝的,但是對於長久的感情來講,就需要另一種東西,那就是「親密」。
激情就像是晚睡的睡袍,而親密就像是白日的正裝,兩者都不可或缺,但親密又重於激情。
如何正確區分親密和激情呢?
打個比方,當你和另一半抱在一起的時候,如果兩個人越抱越燥熱,越來越有某種欲望,那麼這種情況就是激情。但反之,兩人抱在一起後,逐漸開始打瞌睡,那麼這種情況就是親密了。
親密會讓人感到放鬆,而激情會讓人產生衝動,大抵如此。
親密的作用就像是催產劑一樣,這是讓人能夠感到平靜的一種激素。有些情侶在一起時間久了之後,總覺得兩人之間沒有激情,覺得兩個人開始不愛了,實際上並非如此,親密之愛就是讓兩人從「激情之愛」過渡到「平靜之愛」,就像是我們對待自己的左右手一樣,這僅僅是有愛沒感覺的階段,並不是不愛。
最後的「承諾」,並不表示海誓山盟,人們往往在激情的時候喜歡許下承諾,而這種承諾僅僅只是「愛的泡沫」,往往會土崩瓦解。
承諾來自三點:用心、用腦和投入。
總有人說男人婚前婚後是兩副模樣,為什麼一個婚前有情調的男人,婚後會變得宛若智障?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沒有用心。婚前短暫相處的關係,往往是裝出來的,這叫人設,可婚後必然是日久見人心的,各種小缺點也就暴露出來,當讓人處於長期相處的關係之中的時候,這才是見證「承諾」能力的時候。
承諾不等於諾言,承諾是兩人求同存異的過程,讓兩人彼此交融,而不是分成兩個部分。
所以說,當你不知道一個男人是否愛你的時候,你就應該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對方,不要等感情「用進廢退」的時候,還暗戳戳地以為男朋友本身就不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