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藥監:美白等產品非法添加藥物較為嚴重 警惕醫美面膜陷阱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化妝品安全風險管理年度報告(2019-2020年度)》 蔡敏婕 攝

中新網廣州7月14日電 (蔡敏婕 李婷婷)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14日發布《化妝品安全風險管理年度報告(2019-2020年度)》。該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郭昌茂介紹,預判廣東今年化妝品安全總體風險可控,具體風險突出主要表現在省內部分市場、部分產品的安全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四非」(非法生產、非法添加、非法經營、非法標籤)等問題,以及美白、祛斑和祛痘類等功能性產品非法添加藥物問題較為嚴重,風險程度較高。

廣東省是全國化妝品產業第一大省。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5日,廣東省持證生產企業2686家,佔全國55%,其中新增100家,增長3.7%。

報告指出,在化妝品質量抽驗方面,2019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廣東承擔500批次抽樣檢驗任務,抽檢產品類別包括面膜、美白/祛斑、防曬、燙髮、嬰幼兒護膚類等10類,合格率95.4%。主要不合格產品集中防曬類檢出成分與配方不符、染髮類檢出染髮劑成分與配方不符及菌落總數等。

而在廣東省抽驗化妝品方面,2019年省抽化妝品任務3638批次,產品類別包括面膜、美白/祛斑、防曬、染髮、祛痘、護膚(易重複使用或宣稱過敏)及其他類共7類,合格率為97.8%。主要不合格產品集中在防曬產品和染髮產品存在防曬劑、染髮劑檢出成分與批件或產品標籤不一致,面膜類產品不合格集中在微生物方面,祛痘類產品主要檢出禁用物質激素及抗生素。檢出成分與標籤或批件所含成分不一致的原因是生產企業擅自改變已批准配方生產,未履行企業主體責任。

針對市場上掀起的「醫美面膜熱」,郭昌茂稱,消費者應提高警惕,正確對待,「行業內所謂的醫美面膜是指持有醫療器械備案憑證的面膜(大多為Ⅰ類醫療器械),其主要成分是醫用輔料,其實質用途是用於輔助治療皮膚疾病或損傷。健康的皮膚不需要使用醫美面膜,也沒有證據顯示醫美面膜比普通面膜具有更好的護膚功效」。

根據風險監測結果和2020年風險形勢預判,廣東省藥監局發出消費提醒:掌握必要的化妝品安全常識,才能正確選擇和科學使用化妝品,尤其要注意識別醫美面膜陷阱,發現違法違規產品及時投訴舉報。(完)

相關焦點

  • 祛斑、祛痘、面膜裡添激素、抗生素 這些行為廣東零容忍
    為了快速起效,在祛斑、美白的產品面膜裡添加激素、糖皮質激素;在祛痘產品裡添加抗生素……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祛痘、祛斑、面膜又恰恰是日常消耗量巨大的常用化妝品。針對這些非法添加,廣東將採取零容忍。「經過科學、綜合評估,我們做出了今年全省化妝品安全總體風險可控、具體風險突出的評估預判,具體風險突出主要表現在省內部分市場、部分產品的安全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四非」(非法生產、非法添加、非法經營、非法標籤)問題、批發市場經營秩序問題、電商微商經營秩序問題,以及美白、祛斑和祛痘類等功能性產品非法添加藥物問題較為嚴重,風險程度較高」。
  • 警惕「醫美面膜」消費陷阱
    □ 吳學安「能夠加速創面癒合」「能夠治療皮炎」「能夠祛除紅血絲」……諸如此類的宣傳語,近年頻繁地出現在網售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宣傳上,讓消費者認為,醫美面膜無論從安全性還是護膚方面都超越了普通面膜。這些網售的醫美面膜真的有用嗎?多位醫生就此表示,醫美面膜相當於皮膚科的「創口貼」,在美容護膚方面的作用不如普通面膜。
  • 識別醫美面膜陷阱 謹慎購買功效產品
    非法行為依然是化妝品安全的最大威脅,主要集中在非法添加糖皮質激素、汞、抗生素等禁限用物質生產銷售祛斑、面膜、祛痘類化妝品。 △圖為省藥監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郭昌茂介紹相關情況 注意識別醫美面膜陷阱
  • 警惕面膜類化妝品消費陷阱
    網購各類美妝護膚用品,如今在年輕人群體中已成為流行的消費方式,其中面膜的購買量巨大。各大電商平臺上所售的面膜種類繁多,卻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宣稱,美白、抗皺、祛痘……只需一片「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就能搞定。特別是「械字號面膜」,被很多年輕女性奉為「爛臉救星」的明星產品。
  • 「醫用面膜」充斥電商平臺 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原標題:「醫用面膜」充斥電商平臺 警惕面膜類化妝品消費陷阱7月21日,為推動《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實施,進一步規範化妝品註冊備案及生產許可、質量等管理問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起草發布了《化妝品註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藥監局官方提醒:醫美面膜是個陷阱!別瞎用
    這兩年醫美面膜被炒的紅紅火火。每次說讓大家適度看待面膜功效的時候,總有小夥伴說:建議使用醫美面膜。醫美面膜安全性高,功效好。如果在此之前你一直還認為醫美面膜相比普通面膜來說功效更好,更安全,能放心大膽的無限制使用。那現在應該醒醒了。就在昨天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對「醫美面膜」做出闢謠。
  • 「醫用面膜」充斥電商平臺 警惕面膜類化妝品消費陷阱
    網購各類美妝護膚用品,如今在年輕人群體中已成為流行的消費方式,其中面膜的購買量巨大。各大電商平臺上所售的面膜種類繁多,卻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宣稱,美白、抗皺、祛痘……只需一片「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就能搞定。特別是「械字號面膜」,被很多年輕女性奉為「爛臉救星」的明星產品。
  • 醫用面膜擅打「擦邊球」 警惕面膜類化妝品消費陷阱
    網購各類美妝護膚用品,如今在年輕人群體中已成為流行的消費方式,其中面膜的購買量巨大。各大電商平臺上所售的面膜種類繁多,卻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宣稱,美白、抗皺、祛痘……只需一片「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就能搞定。特別是「械字號面膜」,被很多年輕女性奉為「爛臉救星」的明星產品。
  • 「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有神效?國家藥監局發聲:根本不存在!
    最近國家藥監局發布提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消費者應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在選購面膜時,消費者往往被推薦使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或者被冠以「醫學護膚品」的「妝字號面膜」等。這些面膜在網絡上銷售火爆,不少網紅直播間都在推薦,據稱比普通面膜標準高、功效強、更安全。
  • 深扒「醫美面膜」真相:添加成分成謎,備案用途是治療軟組織損傷
    相比「藥妝」和「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這個概念則更加唬人,不過現實一樣殘酷,也沒有「械字號面膜」這一說。2020年1月2日,國家藥監局在《警惕面膜消費陷阱》的官方科普中強調,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它雖然是醫療器械產品,但其實是醫用敷料,醫用冷敷貼,而不是面膜。
  • 醫美面膜?不存在的!
    來源:經濟日報你買過「醫美面膜」嗎?那些所謂的「械字號面膜」,或是打著「醫學護膚」旗號的妝字號面膜。這類面膜標榜自己標準更嚴、功效更強、安全性更高,聽起來仿佛很可靠。不過,國家藥監局近日科普:醫美面膜,都是消費陷阱。「械字號面膜」:實為醫用敷料在淘寶搜索「械字號面膜」,出現的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不少商家會在頁面的顯眼位置標記「械字號」字樣,並曬出自己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 「醫美面膜」真的那麼神奇嗎?當心「醫美面膜」陷阱
    #醫美面膜#「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復敏感肌……」「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一段時間以來,被一些商家稱為「拯救皮膚神器」藉助電商平臺、社交媒介等營銷渠道成為流行的護膚用品頗受追捧然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0年1月指出所謂的「醫美面膜」實為醫用敷料按照醫療器械管理條例醫療器械產品不能以
  • 當心「醫美面膜」陷阱
    事實並非如此——當心「醫美面膜」陷阱「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復敏感肌……」一段時間以來,被一些商家稱為「拯救皮膚神器」的「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等頗受追捧,藉助電商平臺、社交媒介等營銷渠道,成為流行的護膚用品。
  • 醫美級護膚品年銷量近10億!械字號面膜好在哪裡?
    醫美級護膚品年銷量近10億!械字號面膜好在哪裡?近年國貨護膚品崛起颳起了一股醫美風,越來越多美眉們也開始了「醫美面膜」的追捧之路。在去年的雙11,醫美品牌械字號銷量更是高達10億!然而,很多女孩子對醫美面膜的概念其實很模糊,在沒了解清楚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盲目跟風,這也是導致近年來「醫美面膜」身價不斷上漲的原因,一片「醫美面膜」的價格甚至是「妝字號」面膜的數倍!在小紅書、微信、百度等平臺上就可清晰看到消費者對於醫美面膜的追捧。
  • 8大最值得入手的醫美面膜排行榜,醫芙寶排名第一
    最近,一個名為"8大最值得入手的醫美面膜排行榜"帖子火了,從這個排行榜看,主要是作者對目前幾款比較流行"醫美面膜"親身使用後進行點評並排名,而排名的重點是在醫美面膜在日常皮膚護理的表現,而第一名被名為"醫芙寶""醫美面膜"摘得,這也引發了萬千網友的討論和分享。
  • 高價買「械字號」面膜做日常護膚產品?「醫美面膜」的這些坑,你掉...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明確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這也意味著,所謂的「醫美面膜」只是炒作概念,根本不存在! 「醫美面膜」價格是「妝字號面膜」數倍 市民唐女士最近去某美容機構做了點陣雷射祛斑,術後面部有不少小出血點。
  • 媒體揭「醫美面膜」陷阱:該叫法並非專業名詞,系商家創造
    「『醫美面膜』的叫法是被商家創造出來的」「面膜我現在只用醫美的!」「我要把其他面膜的錢省下來全買醫美面膜!」……打開一些社交平臺,經常能看到關於「醫美面膜」的推薦。記者在某平臺上搜索「醫美面膜」時,出現的綜合推薦雖已與面膜無關,但搜索「械字號面膜」時依然有1萬多條信息,並有以「全能面膜」等為關鍵詞的產品推薦。另一個電商平臺雖然屏蔽了「械字號面膜」關鍵詞搜索,但搜索「醫美面膜」時仍有近2000個產品連結。
  • 國藥監發布不合格化妝品通告 希恩等祛痘類產品成違禁添加重災區
    其中,祛痘/抗粉刺類產品違禁成分添加問題突出,染髮類產品批件與標籤標識不一致,而多款染髮劑、面膜、防曬、爽身粉、潔面和精華液被曝光為假冒產品。通告顯示,經上海、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調查核實,標示名稱為漢雅潤黑染髮露(黑色)等25批次染髮類產品,標示名稱為尤維防曬隔離乳SPF50+PA+++1批次防曬類產品,標示名稱為皙之源瑩潤雪肌冰膜1批次面膜類產品,標示名稱為籤吻芳顏祛斑精華液1批次祛斑/美白類產品(非面膜類產品),標示名稱為瑞軻雅煥顏淨痘修護霜等2批次宣稱祛痘/抗粉刺類產品,標示名稱為苗絲匯營養液(養髮型)1批次養發/育發類產品為假冒產品
  • 國家藥監局:「械字號面膜」屬違法宣稱
    消費者對「醫美面膜」並不陌生,在社交平臺和電商平臺的宣傳中,它們加入了膠原蛋白、神經醯胺、蝦青素等成分,具有祛痘、消痘印、修復敏感肌、收縮毛孔、美白嫩膚、抗衰等功效,因此被消費者視為拯救皮膚問題的神器。 而國家藥監局在官網發布科普性文章,明確表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並提醒消費者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 還在將美白抗皺寄希望於「醫美面膜」?別被商家誤導了!醫美面膜...
    那麼,實際情況,所謂的「醫美面膜」真的有那麼好嗎?速報「醫美面膜』的叫法是被商家創造出來的」「90後」女孩小李自己第一次使用俗稱的「醫美面膜」是在2014年,在北京某三甲醫院皮膚科做了雷射治療後,醫生給她開了一款膠原蛋白敷料,其用法和外觀與普通面膜類似,但價格高出好幾倍。醫生開的這款輔料,很快在網絡上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