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在未來幾周,中國將通過兩件大事在國際舞臺展現實力,國際目光將再次聚焦中國。中美兩國領導人將在佛羅裡達會晤,這是他們首次面對面會談。5月,中國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些景象很可能引發更多討論,討論中國影響力增加以及它打算接過領導全球的擔子。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是否感興趣?它是否有領導能力?或許更有趣的問題是:它願不願意領導?閱讀國際媒體和中國國家媒體的報導,會得出一個印象——中國迫不及待想要放手一試了。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
但是明智的做法是用半信半疑的態度對待媒體的吹捧。在這些奉承之下是赤裸裸的事實,即中國遠未準備好接過領導全球的重擔,更不用說立志取代美國推動國際新秩序了。
的確,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希望增加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例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意將人民幣納入其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國成立了兩個多邊信貸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推出了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
這些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打算創造國際新秩序。
首先,中國努力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是為了在現有體系內工作,而不是為了推翻現有體系,它發揮影響力是為了自身利益能被更好地了解及滿足。
▲資料圖片:2016年5月18日,由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其次,吹捧中國領導世界毫無疑問會加劇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地緣政治擔憂。例如,曾有人擔心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有助於中國向海外輻射海上力量,亞洲小國將被迫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隊。
第三,不停地說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很多中國官員被衝昏了頭腦,認為他們無需從外部世界學習新思想和新方法了。在中國改革進入困境、需要更加開放以成為創新型國家之際,這種錯誤思想將產生消極效果。
文章稱,更重要的是,中國最應關注的是整理自家後院,這應該成為首要重點。儘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依然在經歷向全面市場經濟的痛苦轉型,需要努力平衡經濟,減少對投資的依賴,增加消費。
隨著經濟放緩,中國政府還需要應對社會不穩定帶來的風險。中國或許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它依然需要帶領數千萬人擺脫貧困。面對所有這些任務,中國很難與美國競爭全球領導者地位。是的,中國完全有理由推動全球化,它曾是其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是中國應該警惕聲稱它打算擔任全球領導者的言論。
俄媒:中國向世界推廣全球化新規則
據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4月1日報導,中國近期正在大力向世界經濟推廣新的全球化理論與規則,希望在該領域成為全球「時尚的引領者」。對北京來說,全球化戰略的關鍵在於加強科技合作,破除技術創新交流的各種障礙。
2017年3月在博鰲舉辦的亞洲論壇足以說明問題。博鰲論壇表明,在北京看來,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與此同時,也是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進而帶動經濟發展的條件。
中國希望藉助境外投資和擴大自主創新潛力,來實現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點擊查看更多>>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警惕糖衣炮彈。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