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天氣特別悶熱。一到傍晚,如果沒有風,就會渾身冒汗。加上整個楊村幾乎底樓到處都是彩印、印刷、廣告等各種小作坊,機器無節制的轟鳴聲,有節制的咣當聲,不時傳來,房間實在待不住,還是到夜市逛逛。當天的百家號還沒有日更,看看有沒有什麼素材。於是,小編走了二百米左右,來到夜市。楊村的夜市很小,菜場,夜宵攤,地攤等幾乎混雜在一起。
正當小編在夜市東張張西望望,無聊的打發時間時,猛然聽到不遠處有好幾個人大聲嚷嚷,還夾雜著女人的聲音。小編趕緊三步並著兩步,來一探究竟。原來是一個背帶背著小孩的年輕女子(看著穿著打扮與口音就知道是雲貴川一帶的)與一個賣水果的攤主在爭吵。攤主的口音應該是河南皖北方向的。吵架的起因好像是,女子賣西瓜前,問攤主西瓜甜不甜,攤主說包甜,可女子吃了剖開的一瓣西瓜後,感覺味道不是很甜,就要求退款。其實,這種情況,是很難說清楚的。哪怕就是警察蜀黍來了,也是不能說孰是孰非。
邊上圍了十幾個人,熙熙攘攘,七嘴八舌。攤主不願退款,女子不依不饒。雙方相持不下。大有肢體衝突一觸即發之兆。
正在這時,只見一個挑著兩筐白瓜(我們老家叫香瓜。就是白皮,圓圓的,每個瓜一、兩斤大小),年紀大概七十歲左右的長者。看樣子,也是準備來夜市賣瓜的,因為籮筐裡還有一桿老稱。
老年人走到攤位跟前,放下擔子,用一種半生不熟的義烏普通話(老者的聲音有些沙啞)先問清楚了兩人爭吵的原因,然後讓女子把裝西瓜的塑膠袋給他。大家都屏住呼吸,想看看老年人幹什麼。
只見這個老年人問女子給了攤主多少錢,女子說是十六塊。這個本地的老者,從貼身的腰間,布做的帶鎖扣錢包裡,大小不一的一疊錢拿出一張十塊的。可能感到手有點滑,用手沾了一口吐沫,再抽出一張五塊的,最後,從最上面拿起一張一塊的紙幣,遞到年輕女子手裡。沙啞著喉嚨說:「孩子,你們外地人,帶著孩子不容易。你把西瓜給我,這十六塊錢給你。」
就在大家都愣愣的發呆時,只見這個說話沙啞的老者,把西瓜放在了籮筐裡,一聲不吭的朝著前面走去。
小編醒悟過來,趕緊大喊一聲:「大爺,等一下,我買你的白瓜」。猛然間,大家都回過神來,不需要誰說什麼,也不需要誰下什麼提議,所有人來到大爺跟前,把大爺的白瓜籮筐圍住。大爺嘿嘿笑出了聲:「謝謝,謝謝」!
大爺,該說謝謝的不是你,而是我們這些本來看熱鬧的人。是你,詮釋了什麼叫人間的愛。你沙啞的喉嚨,發出來的聲音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