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鐘10億、1小時102億!
雙11的玩法,這次被馬雲用在基金銷售上。螞蟻金服上市,這個巨大的噱頭沒有便宜了外人,鋪天蓋地的廣告,無論你在刷手機、等公交、坐電梯、隨手打開支付寶,都能看到那幾個熟悉的身影。
今年的爆款基金沒少賣,但賣得如此霸氣的也只有馬爸爸能辦到。一些平時連基金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親友,這幾天也跑來問價值君,這個戰略配售基金值不值得買?
這個問題不能籠統回答。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戰略配置?這5家封閉基金有什麼貓膩?甚至還要考慮螞蟻金服未來的股價走向。搞清楚這幾個問題,你就知道這種基金適不適合自己了。
什麼是戰略配售?
規模足夠大的公司,他們要上市的時候,可以拿出一部分的股本,不面向二級市場打新,而直接賣給一些戰略投資方,這部分股票就是戰略配售股票。
對於一般投資者,想享受新股的暴漲福利,只能去打新,萬一打中了,開盤第一天就能坐享巨大的漲幅。
對於戰略投資方,他們享有100%的打新命中率,能妥妥吃下開盤第一天的巨大漲幅,但是第一天他們不能賣,第一周也不能。戰略配售的股票有1年的鎖定期,也就是1年內都不能賣出這部分股票。
這5家基金有什麼貓膩?
平時我們接觸到的基金銷售廣告都是花裡胡哨的,很多人這次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事實上,這5家基金非常特別,起碼有兩點區別於我們平時接觸的基金,一點是18個月的封閉期,另一點是10%的戰略配售上限。這兩點正是意向投資者要重點考慮的對象。
1、戰略配售只有10%
雖然5家基金都是120億的規模,但是戰略配售的上限只有10%,加起來也就60億。相比萬億級別的規模,這點配售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說,有人認為螞蟻股票配售是怕沒人買,這種想法是很天真的,人家根本不愁賣,只是拿一點點出來做營銷。
螞蟻的體量畢竟極大,像京滬高鐵、公牛集團這些盈利能力爆表的公司,上市之後的上漲空間也很有限。當然,螞蟻比他們更牛逼,我們可以對標阿里巴巴的港股,上市1年以來,最大漲幅也就50%左右。
假設18個月後,螞蟻股價上漲50%,由於戰略配售只佔10%,所以對基金淨值的漲幅貢獻只有5%。即使非常樂觀的情況,18個月後螞蟻股價上漲100%,市值逼近阿里,對基金淨值的貢獻也只有10%。
所以我們首先要看清,這5家不是純粹的戰略配售基金,跟很多主流基金一樣,他們90%的倉位用於投資泛科技和消費,只是鎖定了螞蟻金服作為十大重倉股之一。而其他基金也完全可以在螞蟻金服上市後將其納入十大重倉股之一。
2、封閉期18個月
我們平時接觸的都是開放式基金,隨時買隨時賣。封閉式基金有一個封閉期,一般是成立後1~5年不等,封閉期內不能賣出,即使你明知道股市轉熊,也只能幹瞪眼。正因為這個缺點,封閉基金的數量越來越少,多數基金都是開放式的。
當然,封閉基金的這個缺點同時也是優點,很多股民虧於頻繁操作,這是一次強制自己拿長線的機會。而且基金成立的6個月後,也能拿到交易所去賣掉,不一定等滿18個月。不過萬一是熊市階段,就只能打折賣了。
因為戰配股票有1年鎖定期,這給了很好的理由發行這5家封閉式基金。至於為什麼戰配股票鎖定期1年,基金封閉期卻足足18個月呢?這種問題在基金銷售直播間裡沒少問,但是都被主播們技術性迴避了。
在價值君看來,最大的原因是費率問題:
3、費率問題
「認購0費率」也是一個噱頭,但有買過基金的小夥伴都知道,很多後端收費的基金,只要持有時間比較長,申購費也基本是0,所以這算不上什麼亮點。反而「1元起售」才是亮點,把所有階層一網打盡。
公募基金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是申購費和認購費,也不是盈利分成,而是基金的管理費。管理費是按年收的,股票型和偏股型的混合基金,管理費每年是1~1.5%。除此之外,還有託管銀行收取的託管費、銷售機構收取的銷售服務費。
這5家基金的管理費都按定格的1.5%收取,120億的基金規模,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1年就有1.8億的固定收入。再增加6個月的封閉,就能保障9000萬的穩定收入。
在支付寶裡認購,可以省去0.2%的託管費。不過0.4%的銷售服務費還是要收的,5家基金600億的規模,馬爸爸一下子就能收下每年2.4億的佣金。封閉期18個月,就是妥妥的3.6億。
5家基金,哪家更強?
充分認識利弊之後,如果覺得這種戰配基金還是很適合自己,那就酌情認購吧。接下來就是選哪一家的問題:
雖然5家基金的名字一樣,都叫「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基金」,但是最終表現肯定不一樣,甚至有可能相差很遠。所以有必要對比篩選一下。
不過跟很多明星基金一樣,認購期公開的信息太少。已經成立運行的基金,我們可以觀察它的重倉股和歷史表現,以及與基金自身聲明的投資理念的符合程度,但是認購期的明星基金不行。除了分屬5家不同的基金公司,我們唯一能對比的就只有基金經理。
從大廣告上看,5位基金經理都很帥很專業,大媽們喜歡樣子穩重的,女生們喜歡看著順眼的,不少投資者就是這麼選的基金。不過稍為有點理智的投資者都知道,投資是為了收益。與收益掛鈎的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而不是長相。其次是基金公司的實力。
基金公司的實力很好辨別,在基金評級網站上面看看每家公司的5星基金數量,大致就知道誰強誰弱。
至於基金經理,如果你不是對大量基金經理的履歷有所研究的話,建議不要對基金經理的簡介太在意。中華文字博大精深,一個應屆生的簡歷都能做得無比漂亮,何況年薪8位數以上的人物呢?
所以我們只相信客觀數據,評價基金經理的能力,有兩個重要指標,一個是經理的累計任職時間,一個是基金經理的五維數據。
累計任職時間直接反映基金經理的資歷,只要位居基金經理職位,無論任職哪一家基金公司,都算進累計。考慮資歷的原因很簡單:股市這東西,時間越短,運氣成分就越大。中國的民間股神,1年翻10倍、3年年化100%、10年年化30%的一抓一大把,但是世界公認的股神,還是那個70年年化20%的巴菲特。
五維數據是經驗、收益率、抗風險能力、穩定性、擇時能力這五方面的能力,很多基金銷售平臺都能查到這組數據。這組數據比任職時間更重要,但是如果任職時間不長,這組數據的代表性就要打折。一般來說,任職時間達到5年以上,這組數據才有較強的代表性。
下面我們列表對比一下5家基金的這兩個重要指標。
明顯可以看到,易方達的基金經理資歷足夠高,五維數據也足夠強,對於有意向買螞蟻戰配的老司機,這家就是第一選項。事實上,易方達也是率先售罄的一家。
至於第二選項是哪一家,答案也非常明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支付寶的這次「聯合銷售」,背後有什麼目的?
在基金業內,有一個不成文的行規:新發靠銀行,持營網際網路。高淨值的優質客戶都握在銀行手裡,網際網路銷售機構雖然對投資者非常友好,但是一直還只能處於「持續運營」的位置。
這次噱頭十足的基金,除了基金公司自己官網之外,支付寶是線上唯一認購渠道,而且由於免託管費的優勢,意向認購的投資者基本都在支付寶上操作。
這樣一來,支付寶背後的目的就顯而易見——要跟銀行爭搶優質客戶。戰配股票鎖定1年是個很好的發動機,帶出封閉基金重現江湖,18個月的封閉期,一旦優質的錢從銀行轉出去認購,這些錢18個月內都不會回到銀行。「強行」體驗過支付寶理財的便捷之後,這些客戶就很有可能轉變成支付寶的忠實客戶。
別看支付寶坐擁10億用戶,在網際網路基金銷售行業,目前只是排第4,所以有充分的動機出奇招搶佔市場,不管是從同行手上,還是從銀行手上。
更妙的是,這5家戰配基金,一方面做的是長線投資,有利於股價穩定;另一方面,60億的戰配資金,撬動了540億的增量資金,對盤活科技股交易量也有幫助。這兩方面,正是官方反覆強調、希望見到的,所以進行起來會特別順利。
螞蟻未來股價怎麼走?
萬眾期待的科技巨頭,也符合官方期盼的「航母級非銀金融」,上市開盤後肯定能漲一波,就算漲不動了,也可以架在高空一段時間。
但是就如一些業內大佬預測,這種市場背景下上市,最好的機會一定不是剛開盤的時候。原因很簡單,關注度太高,進去的散戶太多,瞎子都看得到的機會,必然不是最好的機會。所以螞蟻金服的走勢大概率複製阿里巴巴港股的路線:
這次的戰配基金賣得很好,但也不至於太好。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些老司機還在外面蹲著,等那個大洗盤之後的金坑,那時候再從交易所買打折的戰配基金,這才是騷操作。
那麼問題來了:螞蟻金服以後要來一波大跌,很多人是不能想像的,這麼完美的巨無霸,能有什麼利空呢?
目前比螞蟻金服更巨無霸的還有蘋果、谷歌、阿里、騰訊,他們都經歷過讓他們大跌的利空,沒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股價一開跌,什麼利空都一下子就出來了。
現在能想像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宏觀利空,這個概率不大,我們也不希望見到;一個是自身的利空,例如業績不及預期。
不難想像,螞蟻金服的業績增長趨勢是很漂亮的,如果某一個季度特然停止增長,甚至環比負增長的話,市場就很樂於不管三一二十一先殺一波估值再說。
為什麼業績增長趨勢可能出現一兩個季度的破壞呢?就拿這次戰配基金的營銷來說,那些公交地鐵的廣告,一般小公司就算做一個都是不敢想的,這次馬爸爸一舉拿下全國多個城市的公交地鐵廣告,還有樓宇電梯廣告(分眾傳媒爽歪歪了),還有各種財經APP的首頁廣告,反正各種最貴的廣告渠道都包下了。
這筆廣告費用,即使對於財大氣粗的螞蟻金服也不是開玩笑的。由於支付寶有自己的10億用戶流量,以往都不屑做這些外部廣告,所以這一次的廣告費肯定是非常規的一筆大額費用,絕對不是那3.6億的基金銷售服務費能填補的。網際網路營銷在搶佔份額的階段,銷售費用和短期利潤一定是不成比例的,所以即使螞蟻的體量極大,這次極限營銷也很有可能破壞短期的業績成長趨勢。
結語:戰配基金沒有絕對的好壞,要看適不適合自己;要認購的話,優先考慮基金經理的能力,其次是基金公司的實力;至於科創板的螞蟻金服,上市初期和大洗盤後有兩次機會,不會完美重演阿里巴巴港股,但是路線的參考價值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