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去年爵士音樂節之前兩個月才聽說了李曉川的名字,但自從他2001年嶄露頭角以來,已經成為中國最優秀的爵士小號手之一。
生於音樂之家的李曉川,兒時就在父親的薰陶下,開始吹奏小號。200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樂系古典小號演奏專業。2007年,年輕的李曉川考入世界爵士名校——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成為中國首位爵士小號演奏碩士。同年他獲得了Richard Dalrymple紀念爵士小號獎學金,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音樂家。2011年,李曉川獲得美國國家小號比賽爵士組決賽大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音樂家。他所在的樂隊 Two o 'clock Lab Band和Zebras分別於2009與2011年獲得6項美國權威爵士雜誌DOWNBEAT年度最佳爵士大樂隊和最佳小樂隊獎項。李曉川的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曾受邀參加爵士上海音樂節、香港 Jazz World 爵士音樂節、盧森堡Echternach音樂節、美國 Denton Music & Arts 音樂節、匈牙利Jazz Showcase音樂節、克裡米亞Koktebel爵士派對音樂節、美國 Deep Ellum 爵士音樂節、瑞士Le Petit Globe與日內瓦Aubes音樂節、日本日立George House爵士音樂周、北京九門國際爵士音樂節、深圳 OCT 國際爵士音樂節、臺灣臺中爵士音樂節等。與他合作過的世界級爵士樂音樂家有Pat Metheny、Eddie Gomez、Gast Waltzing、Billy Drummond、Uri Caine、Louis Nash、Chris Potter、Eric Marienthal、The Brand New Heavies、Snarky Puppy等。李曉川在爵士樂中富有創造力的音樂表達天賦, 使他成為中國及世界各地最受追捧的爵士小號音樂家之一。
這次李曉川來廣州爵士音樂節的演出,與上文提到的佩蒂•奧斯汀「舊曲新唱」不同,他是直接將最新專輯《最初》搬到舞臺上來。這張專輯絕對是一次大膽且有遠見的嘗試——李曉川又一次通過他的原創作品,傳達更加深邃的音樂語言。年少時的偶像、故土的情懷、都市的繁華喧囂、旅行途中的感悟等,李曉川將這幾年生活中的點點思緒匯聚成了動人的畫面,這是一場怒滔般波瀾壯闊的音樂之旅。一次次洗禮過後,找回自己最初理想的訴求變得越發強烈。音樂家與聽眾內心的契合,爵士世界亦然,人生旅程亦然,下一站,永遠是不可預知的未來,回歸最初的純粹,在塵世中方能悠然自在。我們聽到了中國音樂的情懷、搖滾的倔強、電子的迷離、嘻哈的率性等元素。
小號這個東西,在爵士音樂當中非常重要,縱觀整部爵士音樂史,當中裡程碑一般的音樂家,都是小號演奏家。珠玉在前的好處是,我們永遠能夠聽到這些經典的流傳;而壞處在於,他們對後人產生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要不成為「阿姆斯特朗第二」,就只能另闢蹊徑。李曉川的道路是融合,但是與很多小號演奏家不同的是,他在當晚的音樂會上使用了電子效果器,拓展了小號的音色。
我最難以忘記的,是李曉川的《伊韋爾東》。在《最初》中我就非常喜歡這一首歌,當中小提琴聲部用得實在太好,而演出現場沒有小提琴,李曉川直接就用小號把小提琴聲部的活「攬」了過去。樂隊在音樂廳中營造出靜謐的氛圍,如同靜謐的湖面。安雨的鼓和Daniel Zanker的低音大提琴則如同為這平靜的湖面鋪上一層不驚的波瀾。鋼琴在《上海布魯斯》中的獨奏,在模仿誰呢,這種聽覺的感受就好像一個年富力強的人突然間蹣跚地走出家門,卻發現鑰匙忘記拿,回家找了良久,方才想起來自家剛換了指紋鎖。《團圓》則同樣是讓人難以忘記,李曉川讓全場觀眾以吟唱的方式共同完成了這一場表演,鼓手安雨的即興非常厲害,他還在上大學,但出色的控制能力和高超技巧讓在場觀眾喝彩。甚至有觀眾私下問我,有沒有拍到安雨的照片,能不能給她發幾張?
李曉川的小號是有光的,通過他的音樂我們能聽到他的理想:他想讓中國的爵士音樂能夠發揚光大、爵士音樂人能夠被世界所接受。聽完這場音樂會,我覺得這樣的理想並不是一個空乏的口號,而是一個正在實現的過程。作為中國走在最前的爵士音樂人之一,他讓世界聽到了中國爵士的聲音。
你可能感興趣:
回眸2017廣州爵士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