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月亮,送給你
節日快樂呀~
微博上有人催:「天博君,日食過去那麼久了,專業組的結果還沒出來?」
其實,已經出來了,就等著過節推送,湊個樂呵
攝影 / 羅弘揚
說明 / 通過「巧攝」計算得出,日環食食甚時高度在35度以上,要完成這樣構圖的照片非常難。最後,在廈門朋友的幫助下,我們順利找到了合適的機位,終於完成了這幾張「日環食狗糧」照片。
拍攝 / 佳能6D;信達100ed望遠鏡900mm;ISO 100;曝光1/8000秒;單張。
攝影 / 鄧忠
說明 / 2020年6月21日,北京慈壽寺塔,屋簷上的雕塑神獸眺望日偏食。佛曰:知無常,了知無常!意思是要知道世上不好的事物,用智慧治理、了卻不好的事物。
拍攝 / 佳能G3;光圈F8,快門1/800s,ISO500,相機HDR,ND1000減光鏡+相機ND,600mm焦距。
攝影 / 蘭淞越
說明 / 藉助近乎完美的天氣,此次日環食的拍攝非常順利。雖然日食結束後本人已經被重度曬傷,但就結果來看,幾經周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拍攝 / 佳能EOS 90D;星特朗90SLT;巴德膜減光巴德膜;減光參數:ISO 200,F13.8 1/200s,食甚參數:ISO200,F13.8,1/8000s (摘除巴德膜)。
攝影 / 戴明
說明 / 朋友打算在密雲射電望遠鏡陣拍攝日偏食,為地景增添天文元素,我欣然加入。當天正值父親節,雖然沒能看到日環食比較遺憾,但我們父子倆有機會一邊欣賞日偏食、一邊品味父親節呢!
拍攝 / PENTAX K-1,DFA15-30鏡頭,ND1000濾鏡。拍攝參數:地景P檔自動曝光。太陽使用F16,ISO100,1/8000s,加ND1000濾鏡。
攝影 / 石尚
說明 / 2020年6月21日,在廈門鼓浪嶼最高的酒店天台,有幸欣賞了一場無比瑰麗的天文奇觀,日華、耶穌光、日環食同現天際,近處鼓浪嶼茂密的植被森林,遠處廈門海滄區嵩嶼碼頭,組成了無比壯觀的一幅畫面。
拍攝 / 尼康D750+適馬28A。參數:底圖為環食食甚時刻拍攝,摘掉巴德膜,28mm、f/8、ISO200,200/1s-3200/1s一次包圍曝光5張拍攝,日食序列為在巴德膜情況下,28mm、f/8、ISO200,640/1s,間隔4分鐘連續拍攝。
攝影 / 葉華辰
說明 / 環食食既前,太陽形成窄窄的月牙。陸地迅速降溫,颳起強勁的海風。此時稍微延長曝光時間,輕輕鬆開球檯鎖緊,鏡頭在阻尼作用下輕微被風推動,形成了這幅猶如大師平面設計作品的靈動太陽光繪。
拍攝 / 60馬卡望遠鏡+SonyA7R2;vixen polarie赤道儀;巴德膜減光;ISO800,f/12.5,1/20s。
攝影 / 尹攀
說明 / 環食終的瞬間,我摘下巴德膜,發現按之前的參數拍出來一片慘白,經過幾秒鐘手忙腳亂的參數調整,終於拍到了這張包含了貝利珠、色球層以及隱約日珥的環食終的照片。
拍攝 / 尼康D810a,鏡頭:適馬(SIGMA)150-600mm,F5-6.3,DG OS HSM|Contemporary。參數:600mm,F22,ISO200,1/8000秒。
攝影 / 倪揚
說明 / 因環食階段快門速度慢,相機輕微晃動導致環食初現彈簧呼啦圈的效果,反而顯現一些特殊的視覺效果。
拍攝 / 佳能PC2152。參數:焦距42X光學變焦(等效約1008mm),ISO100,曝光時間0.6S,光圈約F8。
攝影 / 施彤宇
說明 / 因為疫情無法離京,且需要遠程加班,只能在小區樓群裡找合適的位置拍攝。期間不斷給小區裡的保安和孩子們科普看日食的方法,並不斷跟玩滑板車的熊孩子們「搏鬥」。在酷熱的太陽下,倒也不寂寞。
拍攝 / 索尼A7R3;鏡頭:轉接尼克爾24-70/F2.8;附件:轉接環/UV式巴德膜。拍攝參數:1/200、手動對焦曝光,間隔30秒連續拍攝50mm焦段,F8,ISO100。
攝影 / 劉思彤
說明 / 寶葫蘆望遠鏡是一代天文愛好者的記憶,用它來投影這次日偏食,別有一番趣味。
拍攝 / 奧林巴斯的epl5,f/6.3, 1/160s,F22mm。
攝影 / hu
說明 / 天上的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日食也在天上一直盤旋,頗有一點「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意境。
拍攝 / 佳能6D;鏡頭24 1.4。地景:摘巴德膜 f/2.5, 1/1600秒, ISO160,五張疊加。日食部分:帶巴德膜 f/2.5,1/4000s,ISO200,29張疊加。
攝影 / 劉拓
說明 / 作為古建築愛好者,在日環食的消息剛出來時,就希望選擇一處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地景配合拍攝。在天后宮,我選擇了比較硬的X光片遮擋鏡頭,當只遮擋上半部分時,可以把太陽和地景完全拍到一起。沒有任何後期處理合成,X光片和原本天空的顏色還挺自然的。
拍攝 / 佳能5D4,24-105mm。拍攝參數:光圈7.1,曝光時間1/400s,ISO200,曝光補償-1.3,焦距105mm。
攝影 / 蔡胤霖
說明 / 正負三檔包圍曝光包圍曝光HDR合成:環食食甚,太陽變成一個「甜甜圈」,在其周圍甚至出現三重日華。
拍攝 / 索尼a6400 + 24 1.4GM。參數:基於 f8,ISO-100,1/1250 的正負三檔包圍曝光。
攝影 / 王樂天
說明 / 此照片為日環食開始時和結束時兩張照片合成而成,照片左半部分時日環食開始時形成貝利珠的圖像,右半部分時日環食結束時形成貝利珠的圖像,把兩張圖片拼在一起,在一張圖像上展示出了此次日食最美麗的兩個瞬間。左右兩側,除了可以看到貝利珠珠外,還可以看到太陽玫瑰色的色球層。
拍攝 / 佳能6D;鏡頭,高橋FS60CB望遠鏡、高橋1.7X增倍鏡、佳能2X增倍鏡(等效焦距約1200mm);赤道儀,高橋PM-SP星野赤道儀。拍攝參數:ISO100,曝光時間:1/4000s,等效光圈約f/20。
組別:手機組、專業組
手機組
一等獎: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一臺
二等獎:小天文望遠鏡一臺
三等獎:天文科普書一本
專業組
一等獎:QHYCCD行星相機一臺
二等獎:小天文望遠鏡一臺
三等獎:天文科普書一本
特別獎項——
最佳創意獎:Astroreality地球模型一枚
QHY5III462C是QHY5III系列的新成員,採用索尼STARVIS晶片,實現1920X1080高清成像,可實現120-135FPS的最高幀率,此外這個相機的兩大特性:sHCG模式和超高近紅外響應,sHCG功能提供了更強的增益和更低的讀出噪聲,超高近紅外響應使得這個相機的可玩性大大增強,配合特製濾鏡可以進行近紅外攝影,並且對於木星甲烷波段攝影有著更好的效果。AstroReality Pixel EARTH把我們居住的地球縮小了127420000倍,微縮成手中100mm直徑大小的像素模型。複雜結構層層堆疊,顆顆還原地球繽紛色彩。不同於普通的拼裝遊戲,像素地球積木模型不止是玩樂更是一種挑戰。96款、1338顆零件考驗耐心,4小時+的拼裝過程有效訓練專注力。每一位玩家都能親手建造自己的地球,成為了不起的地球創造者。邱虹雲,著名的天文愛好者,清華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長期致力於高端天文拍攝設備的研製以及天文科普,其創辦的QHYCCD天文品牌在全球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屆中享有盛譽。
賈昊,低調而鐵桿追日愛好者,追過6次日全食6次日環食~
葉梓頤,新媒體從業人員、星空攝影師,拍攝日食的90後女神,2017年獲得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年度天文攝影大賽獎項。
陳海瀅,日食追逐者,星空攝影師,《Science》封面攝影師,《美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清華校友攝影協會秘書長。
公爵,天文愛好者,星空攝影愛好者,攝月愛好者,天文文創品牌AstroReality 聯合創始人,獨立遊戲製作人。
馬勁,北京天文館助理研究員、中級工藝美術師,星空攝影師,EasyNight創始人。
戴建峰Jeff,天文愛好者,星空攝影師,暗夜保護工作者,目前國內APOD上榜最多次數紀錄保持者。
正宗「天圖式」攝星儀之辨
這裡是北京 | 你一定沒見過
春分 |北京懸日拍攝機位大全
攝影小史 | 獵戶座大星雲早年色影
鼠星星 | 鼠來鼠去,鼠星亮
暗藏秘籍 | 2019中國星空攝影盤點
數流星啦 | 2019雙子座流星雨視頻新鮮出爐
大地的鯨落 | 奧爾果夫望遠鏡
老鏡頭的神奇 | Fujinon EBC 85 SF
失傳的手藝|曾經紅極一時的業餘人衛觀測
業餘望遠鏡小史 | 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望遠鏡吸貓小史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 | 高橋望遠鏡的早期謎團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 | 肯高的鳥蛋藍
百年活動星圖小史 | 菲利普斯星圖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 | 考爾特的奧德賽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迷霧重重的Unitron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50年代的美國夢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日本的上古三鏡
旁門左道 | Schiefspiegler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