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任曄 實習生 李芊芊 長沙報導
「現在路面乾淨平坦,下水道不再堵塞。樓道牆壁刷得雪白的,好漂亮的咧!」長沙市天心區裕南街街道向東南社區的張阿姨高興地向記者介紹小區改造後的模樣。
走入向東南社區,頂著炎炎夏日,社區改造工作依然在進行:不少的建築工人正在路面或樓房之中工作,推土機等設備也正不停地運轉著……
今年,是向東南社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的第三個年頭,也是投入最大、工程量最多的一年。「今年我們社區的老舊小區改造,涉及7個小區,14棟住宅,1100戶。主要是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向東南社區黨總支書記鄒宇紅向記者介紹道。
社區工作人員成了小區改造的「主工程師」
今年3月,鄒宇紅被調任為向東南社區的黨總支書記。剛一上任,她就要開始著手準備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進行。炎炎夏日,從辦公室到社區的各個地方來回奔波,是鄒宇紅的工作常態。
今年4月底,向東南社區的老舊小區改造方案通過。這次改造主要解決的,就是屋頂漏水、地面破損、管網疏通等問題,以及根據居民的需要,搭建休閒場所和完善小區內的監控。
6月底,改造工作正式啟動。為了更好地跟進改造工作,社區專門成立了6人專攻小組,進行改造工作的日常事宜。正在進行改造的兩個片區每天都有2-3名工作人員全程在現場,負責施工過程中的溝通、協調和監督工作。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向東南社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居民積極參與,由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居民自治
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逐步進行的同時,鄒宇紅髮現,居民自治工作也進展得不錯。
為了更深入了解居民的改造意見,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社區在每個樓棟選取5-7位居民作為代表,成立自治小組,通過微信群的形式,組織和參與社區當中的工作。
在小區改造前期,這些代表負責將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送」到每家每戶,使每一位居民都能了解到政策的具體情況。同時,他們也是「設計師」。在收集自己所在小區的民意後,小區需要改造哪些地方、怎樣改,他們可以參與到改造方案中來。
項目開工後,他們又有了另一種身份——勸導員。在改造過程中,如果發現項目施工有不文明行為或施工的質量問題,他們會馬上聯繫社區解決。
今年,向東南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加裝了8臺電梯。「在裝電梯這一問題上,社區的解決辦法就是:社區通知政策,居民自行協商,採取自願的原則。」鄒宇紅說。
記者來到鍾馗廟巷91號小區,自治小組成員黃援農正忙著給電梯公司打電話商量籤合同的事宜。從一開始的宣傳政策,到了解居民意見、電梯安裝的預算製作與公示以及與電梯公司協商,這些繁複的工作都是由黃援農自發完成的。
「我們這個小區是1998年建成的,60歲以上的老人比較多,所以大家一致認為有安裝電梯的必要。」黃援農說。電梯安裝的費用預算是45萬,分攤方法按照樓梯層數來算。每一單元大約有870級樓梯,樓層越高,分攤的費用就越多。項目完成結算之後,再按實際價格多退少補,但分攤辦法不變。為了支持電梯安裝工作,住在7樓的黃援農出了10萬元。
目前,黃援農所在小區有一個單元的預算公示階段已經結束,工程即將開始。還有兩個單元的電梯預算已經處於公示階段。
「工程完工以後, 驗收這一塊也要我們居民說了算,他們要進行投票和籤字。」鄒宇紅說。硬體設施改造好以後,鄒宇紅也希望社區的軟體管理能更上一層樓。她希望以自治小組的成員作為基礎,來真正推動小區的自治,從而打造更和諧的向東南社區。
來源:紅網
作者:任曄 李芊芊
編輯:彭笑予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26/778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