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男星,你最想睡哪一個?這個問題放在現在,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而若穿越到1500多年前的東晉,恐怕票數會狠狠地集中在這位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身上——他就是謝靈運。
話說昨天在地鐵裡跟老徐提到這人,他一臉懵逼看著我:「哦,寫山水詩的那個?」
好吧,男神現在是過氣了,即使中文系的學生,若非深八,恐怕對他的認知也僅停留在「中國山水詩鼻祖」這個頭銜上。可是,人家當年真的好紅好紅好嘛,他,是東晉最後一位男神。
當男神,硬指標不能少——要帥。史書沒有明確描述他的相貌,但作為東晉貴族王謝兩家聯姻的產物,優良基因肯定遺傳了不少,相貌堂堂是必然的。當然,謝男神最受時人追捧的,是他時尚的穿衣風格。據說,他極好打扮,衣料考究、色澤鮮豔(大家可自行腦補基佬紫、騷包粉、姨媽紅、土豪金這樣的寬袍大袖),更追求與眾不同的別致。比如別人戴的鬥笠,笠上的柄是直的,他偏偏要設計一個彎的柄,名曰「曲柄笠」,既有野趣,又不失風雅(還令人浮想聯翩,你懂的)。
(畫像長這樣,據說大鬍子是標配,不要懷疑,這就是當年的最高審美水平)
男神平時的愛好亦很健康,就是旅旅遊、喝喝酒、寫寫詩,這些在現代人看來,可能覺得很平常,不就是自由行一路吃吃喝喝再寫篇遊記發朋友圈嗎?你若真這麼認為,那就太naive了!
首先,要知道當年旅遊景點還不像現在這樣被開(po)發(huai),交通也不方便,出個門不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要求巨大財力支持。可我們的謝男神,從來都不缺錢。
他去爬山,總是帶上幾百號人,前擁後簇,常常十天半個月不回來,一票人吃喝住都是他買單。為了爬山舒服,他還改良了木屐——鞋底的兩個木齒是可拆卸的,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便於走山路。這種鞋,後世稱為「謝公屐」。
(謝公屐)
其次,要寫詩寫得好,除了天資聰慧,後天博覽群書、刻苦努力也是必須的。可我們的謝男神,從來都不缺才華。
他出生沒多久,他爺爺謝玄(就是淝水之戰中的名將)就興奮地說,想不到我生了個笨兒子,而我的笨兒子竟然生了這麼一個聰明孫子!允許我吐槽一句,這爺爺是有多看不上自己的兒子啊。但也充分顯示了謝靈運的早慧。
謝男神長大之後的文採出眾也是公認的,史書評價是「靈運才名,江左獨振」。作為曹植腦殘粉,謝靈運則自稱:「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又捧偶像,也頗自負。而後來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韓愈、柳宗元等大家,都是謝的粉絲,從他這裡學去了不少。
當然這麼潮一個人,早在他20歲的年紀,就已經吸引了一批死忠粉,當時很多愛時髦的士人喜歡模仿他的穿衣打扮,甚至管他所創製的服飾器物叫「謝康樂型」。他的詩、賦,一經寫就,立刻被傳抄,往往一夜就傳遍京城內外,真真「洛陽紙貴」。擱在今天,絕對是分分鐘上微博熱搜、大V和小粉絲競相轉發的節奏。
以當年姑娘們看到貌美潘安,會手拉手把他圍住,給他扔果子的奔放來看,謝靈運出個門,想必也會有一眾粉絲,守在他家門口求偶遇求籤名求握手吧?也許,這是謝男神需要家僕前擁後簇的原因之一呢。
當年沒有娛樂公司的包裝,沒有精心構思的人設,如此高富帥,美好得沒有破綻,包裝他的,沒錯,你猜到了,是他背後的整個家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世人誰不知東晉的貴族謝氏。當年著名的淝水一役,北方胡人南侵,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上下人心惶惶,全靠宰相謝安從容應付,命弟弟謝石和侄子謝玄,帶領精兵抵禦,以少勝多,從此也奠定了謝家在朝中的地位。
有權自然就有錢,謝家人生活闊綽、逼格甚高。他們投資房地產,在浙江有多處田產、園宅,養上千童奴;他們愛吃,謝安一頓家宴可以吃掉百金,謝弘微家裡藏著最好的廚子,皇帝都要上門求食;他們不走尋常路,略娘炮的謝玄偏愛紫羅香袋,謝尚則一身騷包紫,在最新款的胡床上凹著造型,在佛國門樓上彈琵琶……
有這樣的叔伯兄弟,謝靈運能引領時尚潮流,那簡直是一定的。父親死得早,謝靈運20多歲就襲得了祖父謝玄的康樂公爵位,名利雙收。而伴隨這些一起到來的,是世家大族公子哥「有錢就是任性」的驕奢。
也就是20歲左右,他毫無懸念地出來做官了。隨後30年宦海浮沉,不管是出仕還是歸隱,始終不變的就是這份任性。簡單介紹他的事跡你們感受下——
35歲那年,他小妾跟一個門生好上了,他一怒之下把門生殺了,並拋屍揚子江,因此丟了官。
劉宋王朝推翻東晉後,派謝靈運出任永嘉郡守。這年他38歲,極不情願,先賴了個把月,親朋送了一輪又一輪。終於上路了,他忽然想起來從京城(南京)到永嘉(溫州附近),可以順便回趟老家上虞——他就這樣任性地回了始寧墅,還安心地住了好一陣子。
一萬個不願意到了永嘉,那麼好好做官吧?他偏不,在這個地方太寂寞了好麼。遠離京城的繁華,沒有粉絲,沒有華服美食裝點,他感到渾身難受,怎麼辦?永嘉多的,只有山山水水。所以,什麼政事什麼民間聽訟,見他的鬼吧,謝靈運要去遊山玩水了。
一年之後,官當得一塌糊塗,他居然還上書請辭——老子身體不好,要回老家休養。便開始隱居了。
劉宋很快又換了皇帝,新皇帝想起了謝靈運,招他回來。這年謝靈運42歲。
可回來沒多久,他又不爽了:皇帝讓他去修《晉史》,這和他的心理預期差得有點遠,於是他開始摜攤,翹班遊山玩水,事後又不補假。終於同事投訴他,皇帝忍不了他,暗示他不要幹了。謝靈運就真的不幹了,請假回老家。
回了老家,依然不安生,又是帶人遊樂,還大開通宵party,皇帝實在看不下去,罷了他的官。
(別問我男神胖不胖,我不知道!就算胖也是男神!)
第二次隱居,他一邊忙著遊山玩水,一邊修建謝家的別墅,更有意擴充產業和土地,他向朝廷提出要填湖造田。地方官不同意,認為湖裡水產豐富,許多老百姓賴以為生。謝靈運就大罵地方官:小樣兒你就裝吧,我知道你就是怕排了蓄水,讓湖裡的魚蝦死掉,妨礙你將來升天呢!
這位地方官不爽,一怒之下,誣告謝靈運謀反。
皇帝也知道,憑謝靈運的尿性,是造不了反的,但老家是待不下去了,只好安排他去臨川做官。
47歲的謝靈運又上路了。這一次,他寫詩表決心:要遊遍江西一帶的山山水水,根本不提要做個什麼樣的父母官。做官做得實在太不負責任,終於遭到了監察官的糾彈,就在朝廷派人逮捕他的時候,他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抗捕,扣下來人,然後一不做二不休地造!反!了!
因為完全沒有準備,造反很快被撲殺,皇帝把他發配到了廣州,讓他離大家遠遠的,別再惹是生非。然而不久之後,朝廷截獲了一夥疑似收了謝靈運好處準備劫獄的人,終於皇帝下令,於廣州行棄市刑。
死時,謝靈運49歲。
人們回顧中國文學史,總是感嘆於唐詩波瀾壯闊、氣象萬千,而提及六朝詩歌,卻常皺眉說這個時代好作品少,浮華空洞,是常用的標籤。卻不知,沒有六朝詩人講究對偶聲律練字,完成詩歌從簡單古樸到繁複雕飾的演進,恐怕唐詩無法達到那樣輝煌的高度。
在這樣一個過渡期,謝靈運始終是繞不開的人物。
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從任永嘉郡守時開始寫的山水詩。記遊-寫景-興情-悟理,他的這類詩歌有著驚人相似的套路,也因此被詬病:對山水之美極盡描摹,陌生化的用字組詞、密集的對偶用典,都給人一種繁難的感受,最後還要留個玄理的尾巴,顯得前後脫節。
然而在逐漸走近他的生命時,我卻發現,這種寫法實在太符合他的性格。
你也許很難相信,他遊山玩水的真實狀態是這樣的:山路難行,他就派幾百個人一路砍樹開路,直到臨海,臨海太守嚇了一跳,以為是山賊。幸虧對方大喊一聲「所長別開槍是我」,太守才發現,這不是我偶像麼?我讀過你的詩賦!謝靈運立刻邀請他一起high,被婉拒,馬上寫詩嘲諷他。
是的,他的詩裡只有那些細膩無比的自然美景,卻沒有一個活人。他會寫理想中的「美人」「智者」「賞心人」,但決口不提現實中的任何一個。相識遍天下,知己無一人,他寂寞得把山當作知音,卻又始終無法真正地融入大自然。
所以你可以看到,同樣是隱居,陶淵明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在老家寫的詩賦,卻立刻傳誦於京都,出盡風頭,他不甘於沒有觀眾。同樣寫山水詩,王維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不勉強世界來配合自己,也不勉強自己來配合世界,謝靈運卻要用開山的方式宣洩自我,他的心裡有個無底深淵。
究竟這個深淵是何時形成的?回到他的生命史,祖父謝玄一支三代單傳,謝家擔心靈運早夭,在他幼年就把他送到錢塘(杭州)一個信奉道教的杜明師家裡,直到15歲才將他接回來。
可以想像,杜家受託照料這一位貴公子,該是如何的呵護備至,自我中心的性格也許就從那時開始滋生吧。而更致命的是,在這樣的家庭,他恐怕也感覺不到真正的愛。真正的愛,不會只有縱容,那必然是糖果和藤條兼而有之的。真正的愛,會擔心你將來無法跟人相處、無法適應社會,必然有把你教育成才的責任感,必然有約束,不輕鬆。
因缺愛帶來的孤獨,一點一點侵蝕著謝靈運的內心,這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少年長大了,他果然無法去愛人,覺得相識均非知音,也不能體會底層人民的生活艱難,他無法肩負社會責任,做官時無法適應想著歸隱,歸隱時又不甘寂寞想著出仕,在「潛虯媚幽姿」還是「飛鴻響遠音」之間徘徊不定。
他試圖用詩和遠方讓自己忘掉這份苟且,徵服一座座人跡罕至的高山,感嘆時間流轉,懷疑生命價值和宇宙存在,卻發現,越是向外發洩,內心越是無法得到寧靜。
正如葉嘉瑩老師所說,謝靈運的詩在極力刻畫山水的形貌,又不斷地申訴哲理的空言,就是因為這一切都是只不過是他在煩亂寂寞中想自求慰藉的一種徒勞的努力而已。
人生之不幸,卻是詩家之幸。不誇張地說,正是這份不同於凡俗的孤獨寂寞,成就了謝靈運的山水詩,推動中國古代詩歌往前邁了一大步。
而我們,或許都如那位臨海太守,隔著時空,消費他的詩與遠方,卻不願意靠近。
參考資料:
林文月《謝靈運》
葉嘉瑩《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
田曉菲《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
各版本《中國文學史》,參考較多的是葉慶炳版
歐麗娟《中國文學史》@臺大開放式課程
P.S. 寫完此文沒多久,一日遊蕩至中山大學附近逛書店,驚聞此地有個康樂村!跟謝靈運(康樂公)有關係嗎?上網一查,果然,傳說康樂村和中大校園的舊名「康樂園」,都是因謝康樂而得名,謝的後人亦在此地生活。這次邂逅,真有冥冥之中註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