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風舞者的刺青文化

2021-12-24 ChinaATS

也許是因為著名的部落融合風舞者瑞秋布萊茲(Rachel Brice)身上有著美麗的刺青,讓很多人有著"部落風舞者就是要刺青"的刻板印象,我也問過身上有刺青的舞者刺青的目的以及圖案的代表意義,常常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反正喜歡就刺了。

我有一個刺青,這個刺青還是在我尚未接觸肚皮舞就刺上的我喜愛音樂,也曾經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工作了許多年,將一個代表音樂的高音符記號刺在身上,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音樂帶來的平靜與歡愉。

其實,不見得所有的部落風格舞者身上都有刺青,有刺青的舞者都可以很清楚的告訴妳身上刺青圖案對她所代表的意義,而刺青的起源也是其來有自。

在北非,紐西蘭,南非以及印度的部落民族都有著相當盛行的刺青文化,甚至連臺灣的原住民泰雅族也有黥面(臉部刺青)的傳統。早期的社會是母系社會為主,部落刺青僅存在於女性社群中,主要還是源於生命的尊敬以及天神的景仰,透過刺青與天神溝通,這些部落民族相信女性若能忍受刺青所帶來苦痛,她就可以忍受生產的痛苦,孕育生命,大多數的女性在八歲或者九歲時就開始刺青,這些刺青伴隨著她們一輩子,透過這些刺青可以知道該女性在部落中的地位以及身分。在北非柏柏族(BerBer)以及摩洛哥的文化中,刺青也是生命延續的記號,若沒有在身上或者臉上刺上這些特有的記號以及圖騰,先祖就無法辨別自己的後人,柏柏族更認為刺青可以保護自己免受邪靈的傷害。

在紐西蘭的毛利族(Maori)的女孩們在很小時就開始刺青,主要刺青的部位是以嘴唇以及下巴為主,在毛利族的文化中,刺上藍色的嘴唇是美麗的象徵,更可以從刺青看出女性是否已經結婚,擁有的專業技能等等,相當實用且有趣。

有些部落的刺青是對於大自然生物力量的景仰:

美洲的馬丘祖納(Majoruna)印地安部落女性就會在臉上動物的鬍鬚,想藉起呼喚美洲豹的保護以及力量;南美洲的波洛洛(Bororo)部落女性會刺上孔雀,表示自己對於美麗以及終身伴侶的渴望。

部落模仿孔雀,有些部落則是透過刺青來抵抗邪惡的入侵,在日本北部的Ainu(艾努)部落的女性就會在身上刺上神明的圖騰,也會在臉上將嘴形以誇張的線條表現以嚇走惡靈以及疾病;而在亞洲的Burma(緬甸的舊稱)民族則認為刺上黑色三角圖騰可以為單身女性帶來愛情;臺灣眾多原住民中,泰雅族是唯一擁有黥面文化的部落民族,黥面則事對於生命的尊重,在泰雅族的傳統中,男性狩獵成功,女性學會織布之後才有資格黥面,結婚之後亦有忠貞不二的意義。

而七零年代美國舊金山文藝復興運動帶動許多嬰兒潮世代的反思,更帶來了許多藝術上的巨大變動,讓許多舞者開始思考,並在身上刺上中東象徵的圖騰,而臉上的刺青則用化妝品來代替,所要傳達的是面對起源於部落舞蹈文化的一種了解以及景仰,更是部落團體中人與人之間相互連結的一種象徵。


不見得所有跳部落風格的舞者都要刺青,不刺青也不代表你並非部落風格的舞者,我們應該要知道刺青的起源以及代表意義,而非盲目的跟隨。


相關焦點

  • 躍動的自由部落男精靈
    魅力部落舞當一門藝術,被張貼了文化和習俗的標籤,就擁有了神秘的力量。部落舞,一種融合民族氣息的綜合性舞蹈,既包含了肚皮舞原本的柔韌之美,又因匯聚部落服裝的古老傳承而有了鼓角爭鳴的陽剛範兒,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 刺青人體藝術:日本浮世繪大師《水滸傳》人物畫滿刺青「體衣」
    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共同推出的《TATTOO刺青-身之印》特展,透過200多件繪畫、攝影、裝置、紀錄影像、歷史物件、文獻檔案,更運用矽膠人體模型,將真人身上的刺青轉印展出,從整個人類文化自刺青出現以來的各種面向,鋪陳刺青歷史。
  • 別具一格的刺青文化,唐宋時期就流行刺青了,不一樣的藝術風格
    其實刺青文化歷史久遠,在先秦時期就有記載,在唐朝發展至巔峰,在宋朝略微下降,在元明清逐漸衰敗,直至少有人知道這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唐朝時期國家統一,民族多樣,更是有許多外來文化,而且儒、佛、道多家思想並存,可以說唐朝是百家爭鳴的局面,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唐朝人有了更高的自我意識,包容和發展了刺青文化。刺青又被稱為"涅"、"點青",在後世常被稱為"紋身"。刺青是指用帶著墨汁的針在身體上刺畫圖紋,刺青的過程疼痛且痕跡不易消失。
  • 探訪黎族神秘「紋面」文化,她們竟然把刺青紋在了臉上
    但是文身什麼的都弱爆了,在海南五指山有一群這樣的老人,把刺青紋到了臉上。紋身,黎語叫「打登」,亦叫「模歐」,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繡面、紋身多於黎族女人十二歲左右起紋,,黎族人稱為「開面」,被看作為黎族女孩的「成人禮」。
  • 日本明令禁止刺青,為啥刺青文化反而更受青睞?難道與藝術有關?
    說起日本的刺青文化,大約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而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梁元帝創作的《職貢圖》裡。當時,中日兩國並沒有官方的往來和交流,我們從留存下來的《職貢圖》摹本裡可以大概看到,倭國(日本)的男子"皆以文身,以木棉貼頭"。""就是在臉上刺字或者塗墨。
  • 電影裡的刺青簡史
    紋身(tattoo),也叫「文身」,或是「刺青」,在文身機出現前及18世紀前,文身都是通過針刺到皮膚上,所以又稱「刺青」。18世紀,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太平洋的小島上探險時,從當地島民那學來了「tatau」這個詞。
  • 太陽刺青圖案之一【第6期紋身素材】
    太陽是一個永恆的刺青圖案選擇,有傳統或現代方式描繪的太陽。如今,可以有無數顏色,圖案和設計方面的選擇。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個人偏好選擇部落紋身或凱爾特紋身。儘管太陽刺青圖案可以位於身體的任何地方,如胳膊,肩膀,胸腔,後背,大腿等,但是肚臍處是最熱門的位置。  我們發現在世界各地幾乎所有神話和傳說中都會提到太陽。
  • 紋身大咖與您相約2015上海國際刺青極限設計展
    展覽當日將分為展示區、體驗區、展位區、舞臺區等幾大特色區域進行集中化展出,增加諸多國內外刺青展未有過的亮點,如展演、藝廊、教學體驗等,拉近刺青師與普通受眾的距離;更將開設專場定製vintage復古市集,將刺青文化、潮牌、手工、朋克等好玩又好看的元素一網打盡,升級為全民狂歡的潮文化愛好者盛宴!
  • 前毛利女王侄女成紐西蘭首位女外長,其下巴上的刺青有來頭
    除從政經驗豐富外,馬胡塔還是一名在紐西蘭毛利部落中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她的父親是第五世毛利王科羅基·馬胡塔的養子,姑姑則是已故首位毛利女王提·阿泰。毛利王室雖然不屬於紐西蘭政治體系的一部分,但影響力舉足輕重。坊間有傳聞稱,馬胡塔曾有機會成為新一任毛利女王。
  • 探秘日本黑道的刺青文化…組圖
    作者褚娟,日本女性文化專欄作家,財團法人日中韓貿促會副會長。
  • 【國際肚皮舞聯合會ATS部落融合微課預告】4月27日·部落服飾文化 3:暗黑美學≠非主流
    文章來源:甄真老師4月27日,甄真老師將在國際肚皮舞聯合會Kiki老師的平臺上,進行部落服飾系列最後一次微課,為各位朋友準備了兩個內容:1 哥特融合風、Dark Fusion(個人最愛)2 有幸邀請到一位很不好請的刺青師Michael分享關於刺青與海娜的相關內容。
  • 刺青很怕後悔嗎?先來做個功課吧!歐美型男10大人氣紋身圖集
    今天小編幫大家搜羅10大歐美男士首選刺青類型,讓大家看看西方畫皮的藝術!種類1:動物圖騰和東方文化一樣,西方人也相當熱衷於動物圖騰。但不同於臺灣偏愛的青龍和猛虎,西方對於動物的選擇比較主觀。除了常見的老鷹之外,小編帶各位看看亞洲相對少見的動物圖騰給大家參考。如果型男們想在身上刺上動物,但又擔心龍虎一類的形象讓人觀感不佳,其實還有很多其他選擇!
  • 紋身丨蕾哈娜Rihanna全身刺青大清查.
    刺青是受到非常多潮人喜愛的甚至可以說是潮人的一個標誌,非常多的潮人有自己自創的代表性的刺青圖案設計,比如貝克漢姆的兩袖刺青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下面介紹下蕾哈娜Rihanna身上的紋身,好好看看她身上的刺青圖案!1.【腳背內側 音符】
  • 中國古代唐宋的刺青文化甩日本幾條街,只因他的一句話就戛然而止
    唐宋時候的刺青文化也是盛極一時,但是到了宋元之後中國古代的刺青文化卻戛然而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唐朝刺青刺青文化在社會風氣開放的唐朝,那就是一種時尚,如果作為一個風流公子哥,沒有一個霸氣的刺青,都不好意思出門。那時的妹子可不喜歡文弱書生的,她們要的是一個威武雄壯的漢子。那時的漢子出門,沒有個刺青都不好意思出門的。
  • 孽刺青傳承文化---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刺青,俗稱紋身,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行,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普及下這個千年文化內涵    首先如果我們想紋身的話就需要去了解他,了解他的一整個過程    選擇扎圖部位    紋身的第一步,找對部位,每個部位都有適合的紋身圖來扎,不同的部位扎出的效果也不大相同,還要根據自己的能忍受的疼痛程度選擇
  • 面帶刺青的紐西蘭女外長,人狠話不多,面對爭議先發制人
    毛利族本身沒有文字,但毛利文化是紐西蘭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儘管社會不斷變遷,許多毛利人也融入了現代社會,基本趨於同化,但還是有不少毛利人保持著原始的生活習俗。在紐西蘭社會,毛利王室也有著一定的政治權力,其王室成員有許多都擔任著政治體系中的重要職務。
  • 你可能不知道的,關於日本刺青的這些事兒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紋身藝術成為浮世文化的一部分。當時在社會上,妓女就用紋身讓自己顯得更有魅力。「工人」(laborers)、「火人」(fireman)則多用身體紋身(bodytattoos)。
  • 紋身TV丨紋身獵人:走進傳統部落紋身
    電視節目「紋身獵人」(Tattoo Hunter)追隨紋身人類學家拉爾斯·克魯塔克(Lars Krutak),去到世界各地有自己獨特紋身儀式的土著部落拉爾斯·克魯塔克(Lars Krutak)是美國人類學家,攝影師和作家,以對紋身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而聞名。
  • 若頭,斷指,刺青,從《如龍》看你不知道的日本黑道文化
    的劇情曾被遊戲玩家戲稱為"日本黑幫連續劇"既是指《如龍》的劇情精彩,也體現了其"長"的特點,因此很難在一篇文章內來做細解,筆者如果精力足夠的話,或許會開這個坑,嗯,或許好了,進入今天的主題,作為日本黑道題材的佼佼者,《如龍》其實已經成為了日本黑道的縮影,蘊含了極其深厚的黑道文化
  • 【紋身歷史】刺青,古老的黑幫文化印記;
    馬拉Salvatrucha團夥2007年5月他在監獄裡向一個成員展示他的紋身。 (RUSSKY監獄紋身) 肩上的匕首刺青代表罪犯服刑時已經開過殺戒,可以接受僱傭殺人。上方縮寫原文意為「分離之苦甚於地獄之劫」 刻於腹部 臀部 紋身意為「盜賊夫妻一家親」 下方縮寫原文意為「愛你無法自拔」 刻於腹部 大腿 鬱金香和玫瑰的圖案代表第16和18個結婚紀念日在獄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