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九區的巴黎歌劇院,
莊嚴雄偉,富麗堂皇。
這裡被譽為巴洛克建築藝術的典範,
也是《歌劇魅影》故事的靈感來源。
而在剛剛結束的
2017春夏巴黎時裝周,
這裡卻上演了一出傾城傾國的
中國故事。
在巴黎時裝周的最後一天,一場名為Heaven Gaia蓋婭傳說的大秀,裹挾著圓明園的一縷清風悄悄上演。
竟然是中國風!
旗袍領、緙絲扇、金絲刺繡,溫柔的色調和漸變。
發現除了受到西方熱捧的郭培大師的「五米肥裙」,原來中國風也可以小家碧玉地時髦。
東方面孔的演繹,一個回眸,似乎更對味兒了。
帶著俠女風骨的鬥笠,透出神秘的東方氣兒;胸前的圓畫幅蘇繡,竟然讓我不禁想起了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都是一種中式審美的堅持。
領口和腰身是東方的,卻在裙身蒙上了一層時下仙裙最時興的薄紗,讓觀感更夢幻了。
這幾套明顯脫胎自中國風的裝束,卻隱約地讀出了一些時髦元素,例如「領導要出門披件外套」風,以及「人人都愛New Look」的Dior經典廓型。
連在近些年的中國風設計中,最被詬病「土氣」的中國紅,在這個系列裡,都散發出一股子優雅勁兒。
作勢君本人最喜歡的,是最後的紫色幾套,美得讓人心曠神怡。例如中間這套,設計依然是中式領,裙身卻大膽地使用鏤空和透視效果,博採眾長真的不是什麼壞事。
左右兩套都有Dior在Galliano的時期的影子,中間這套把水墨畫的竹、花、蝶,恰到好處地湊在一起,這真心需要設計者不錯的審美,才不至於流俗得像「動物開會」。
低眉流轉,外模們的衣香鬢影和中國風竟然一點也不違和。
寶塔形的耳墜和戒指,已不是首創,但中國風配飾styling和服裝融合得濃纖合度,也的確是考驗功夫的。
在這套裡,又讀到了一絲McQueen的意思,但又如此具有東方感。
看了那麼多秀圖,是不是你也在想,到底是哪位設計師如此了解中國風?製造出那麼多令人舒心的畫幅?
這個名為Heaven Gaia的品牌是首次在巴黎時裝周發布。並且沒錯,它是一家中國品牌,設計師叫熊英,創立也僅有三年。
設計師熊英也毫不避諱,自己得到了很多其它品牌的靈感, 但自己也對中國服飾的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比如下面這件禮服的後背處理,明顯是西式的,我們在Zuhair Murad、Roberto Cavalli的禮服中最為常見,但設計師卻把蘇繡繡工和縐紗融入其中,讓這種審美能夠被更多的人群理解。
從這個背影和腰線,我們看得出Valentino的影響。
原來中國風和這些流行的廓型、處理手法毫不違和,也可以很美,我覺得反而是擺脫「妖魔化」的成功開始。
這個系列主題是「圓明園」,以「當下」、「追憶」、「重現」三個部分解讀中國美學。
開場這幾件對青花瓷的解讀,我覺得很妙。割裂的碎片,證明設計師想表達的不只是「布料」,而是一塊塊青花瓷的碎片,點到即止的青花點綴,沒有破壞留白的美感。
其實你這個時候再翻回去看整個系列,這樣的融合無處不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緙絲扇,已經傳承了數代的蘇繡,古時宮廷御用的盤金繡,以及傳統的工筆水墨手繪技藝,都在其中一一被恰到好處地呈現。
為了準備巴黎時裝周的大秀,熊英及其團隊準備了數月的時間。從服裝準備到大片拍攝,沒有一處不精心。「方寸面料俱美麗,一針一線皆動人」,熊英費盡心力,終於做到了。
▼
享譽神州的蘇繡、帝王御用的盤金繡,在薄若蟬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上被精心繡制,一針一線都是中華文化在現代的新生。
▼
3D貼花的蝴蝶,一隻只被精心製作,小心翼翼地飛到衣服上停落。
▼
而模特手中的團扇,每一把都由匠人親手繪製,不會出現半點兒的紕漏。
▼
這樣的匠心打造出的服裝,除了視覺上給人以美感之外,更有種內在的震撼力。
▼
它們像是一首首回味無窮的詩歌,從頭到腳渾然天成。寧靜與平和,端莊與秀麗,火熱的柔和與神秘,淡淡的哀怨與無奈,寫實中滲透著中國傳統之美。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米蘭設計之旅 ID:Milano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