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科幻劇曾經在國內風行一時,為什麼現在只能看到戀愛劇?

2020-10-03 娛樂大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的國產劇種類越來越少了,大體上可以分為古裝劇、現代劇與懸疑劇,而古裝劇要麼講述宮廷爭鬥,要麼談論幾生幾世的虐戀,現代劇則對準霸道總裁愛上我與中年女性的婚姻問題,唯獨懸疑劇不以戀愛為中心。

說來,曾經的國產劇題材豐富,有當下流行的大女主戲,也有很多觀眾心心念念的雙男主或雙女主戲,更有讓人躲進被窩都不敢看的刑偵劇,那叫一個「種類繁多,數不勝數」呀。

比如內地最早的神話劇《西遊記》,楊潔是戲劇導演出身,因此整部劇參考了不少戲劇元素,無論是造型還是舞美皆顯露出古典韻味;另外,作為名著系列的87版《紅樓夢》與後來的《三國演義》也毫不遜色,前者尊重原著,後者用心打磨。

與此同時,蒲松齡先生的《聊齋》也被搬上銀幕,劇方請來了曹禺、馮至兩大文學大家,全劇一共75集,基本上兩集一個故事,臺詞考究、無廢話;片頭的燈籠與配樂,更是奇情色彩濃鬱,非現在的古裝劇能比。

其次,這一版的《聊齋》才是真正的「聊齋」,譬如「西湖主」那一集,既有人物分身,又有平行世界,亦有多重時間線,完全超乎普通人的想像。

而且,陳紅飾演的連城還驚豔了不少人的年少時光,她的一個抬眸或回首,皆顯示出古典美人所獨有的氣質。

當內地導演執迷於翻拍名著時,港臺製作方則將目光投向武俠小說,而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徹底打響了武俠劇的名頭,接下來的《圓月彎刀》、《武林啟示錄》、《天龍八部》更成為無數人的心頭好。

進入90年代以後,國產劇迎來高速發展期,武俠劇不再佔據大片江山,歷史劇、言情劇相繼出現,比如戲說歷史的《康熙微服私訪記》、正劇向的《唐明皇》,還有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

這個時候,古裝界被TVB、周易影視、唐人三家影視公司佔領。純原創的電視劇《人龍傳說》以「曇花一現,只為韋陀」八字為主題,講述了龍女小魚與凡人葉希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

話說,小魚應是早期的「聖母」代表,但不知為何,編劇的設置,讓她的所作所為看上去極為合理。

最擅長創新的周易影視在2000年左右交出了科幻劇《少年王》、明穿劇《穿越時空的愛戀》,雖然兩部劇跟原小說有差別,但是編劇善於圓梗,邏輯漏洞不多。

準確說,《少年王》這一類冒險題材的電視劇,在如今的市場上已經找不到了,劇裡面談及的「宇宙浪人」、「外太空」、「半獸人」等元素既超前又新穎。

隔壁的《絕代計劃》走軟科幻風,不僅有穿越的元素,而且將武俠的概念嵌入了現代劇中,腦洞大開,人物眾多且個性複雜,像胡兵扮演的藍野明,又深情又腹黑。

唐人投拍的《楊門女將》則是大女主題材,颯爽的楊八妹、勇敢追求愛情的穆桂英、嚮往自由的金陵公主,在這部劇裡,女性角色不依附男人,當其他人因世事無常紛紛退場時,唯有這群女人守護疆土。

除此之外,當年的「三生三世」題材立意更加高級,譬如袁立主演的《法門寺猜想》,全劇以小和尚與公主三世的糾葛為核心,最終二人有緣無分,各自散場。

所謂深情,終是重擔,就算他們相約千年,但這一切何嘗不是夢幻泡影,編劇加入的宿命與輪迴概念,讓整部劇充盈著一種哀傷、綺麗的美感。

無數粉絲期待的《掌中之物》十幾年前就有了,那便是緝毒劇《永不瞑目》,袁立化身女版傅慎行,而陸毅則是不屈不撓、勇敢堅韌的肖童,一個為愛獻出所有的男人。

此外,架空劇《大明王朝》與正劇《雍正王朝》從人性層面著手,將帝王、朝臣、百姓三者的關係鋪展而開;喜劇類的《武林外傳》與情景劇《家有兒女》更被90後奉為經典。

為什麼那些年的國產劇種類多且質量高?而現在卻只能看到「戀愛劇」呢?在筆者看來,應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題材限制增多、言情劇最為保險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尚屬新興事物,更別提電視劇了。所以,那時候廣電對題材的管控力度不嚴,像《重案紀實錄》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但由於涉及的案件細節太多,最後劇方不得不進行刪減。

而《法門寺猜想》因為談及佛家文化,中間一度被下架,為此廣電對這一類題材加強了管理,像楊紫主演的《天乩之白蛇傳說》沒有上星成功,就是因為涉及了道教文化;吸取教訓的歡瑞就改掉了柏麟的臺詞,其實在拍攝過程中,劉學義飾演的角色名為白帝,是為五方上帝之一。

《大明王朝》裡面的劇情也因過於敏感而被「腰斬」,種種情況下,製作方決定主攻言情劇,一因好寫,二因好過審,長此以往,言情劇也就越來越多。

第二、編劇的門檻降低

回看小時候追過的電視劇,你會發現幕後編劇的文學素養頗高,像劉和平是歷史學者,海巖在做編劇前已是著名作家,陳曼玲是編導專業出身;還有一些編劇的人生經歷豐富,如王倦、高滿堂。

當這些人漸漸封筆時,編劇圈呈現出青黃不接的狀況,新人編劇既無社會經驗,又無足夠的素材積累,繼而會創作出「懸浮"的職場劇或家庭劇。

另外,國內的編劇體系尚未完善,沒有一套完整的編劇培養制度,也無合法的利益保證,編劇的門檻降低,收入差距增大,無名氣的編劇甚至連署名權都保護不了。

第三、快節奏的市場環境

2010年以後,視頻網站迅猛發展,一線明星的片酬水漲船高,影視行業進入快節奏的市場環境,電視劇投拍的數量也呈直線狀增長。

而編劇寫劇本最需要時間,可市場等不了,因此IP劇誕生,它們或依附流量明星,或藉助原著的影響力,劇方希望在最快的時間內實現利益最大化。

譬如《招搖》的原小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仙俠文,但劇方急著改編,作者九鷺非香只有3個月的時間改編,而且還要加長成50集的電視劇,所以最後的注水問題嚴重,言情戲碼過多,原作的內核也丟了不少。

第四、港臺導演湧入內地

港臺的影視行業早在零幾年時就開始衰落了,主要是因為它們已經陷入了工業化模式,以致於創作力後退。

港臺導演選擇北上後,也將固有思維代入,他們將電視劇視為流水線作品,而非反映社會、人生的工藝品。

像《醉玲瓏》的造型與《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的相似度極高,無唐風,滿目和風,導演林玉芬習慣拍攝小言劇,但《醉玲瓏》的格局沒有那麼小,要知道原作是以權力的博弈為敘事主題的。

說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懷念小時候,因為那時的電視劇真的看得人眼花繚亂,現在國產劇的種類變少,或許也是一種好事,這樣大家就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了。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劇」曾經在國內風行一時,為什麼現在卻很少看到了?
    但是後來卻發現新加坡劇卻很少看到了,這是為什麼呢?不過,現在不僅這些演員們很少見了,新加坡劇也越來越少了,其實原因有很多的。現在不僅國產劇各種題材創新不斷,佔據了各大衛視,而且日劇、韓劇、美劇甚至泰劇等等,也都一起佔據了國內的市場,所以導致新加坡劇的發展空間以及生存空間也就變得越來越小了。這是百花齊放的年代,新加坡劇面臨的挑戰還是相當大的。
  • 新加坡劇曾經在國內風行一時,為什麼現在卻很少看到了?
    現在的影視市場百花齊放,除了本土的電視劇之外,美劇、泰劇、韓劇、日劇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也是備受觀眾追捧。但這裡面卻唯獨少了新加坡的電視劇,這是為什麼呢?曾經的新加坡劇這麼受歡迎,為什麼現在沒落消失了呢?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1、電視劇市場競爭太過激烈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新加坡劇之所以那麼風靡,是因為當時國內的電視市場貧瘠。國產劇產量低,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而新加坡劇正好鑽了這個「空子。」而現在影視文化市場已經發展起來了。
  • 新加坡劇曾經在國內風行一時,為什麼現在卻很少看到了?
    現在的影視市場百花齊放,除了本土的電視劇之外,美劇、泰劇、韓劇、日劇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也是備受觀眾追捧。但這裡面卻唯獨少了新加坡的電視劇,這是為什麼呢?新加坡曾經打造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每一部都可以說是經典。比如劉秋蓮和李南星主演的《蓮花爭霸》,它可以說是集合了《笑傲江湖》、《流星蝴蝶劍》的大雜燴。看似是一鍋亂燉,實則是一部神作。
  • 國產劇的種類曾經有很多,為什麼現在卻只能看到「戀愛劇」?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的國產劇種類越來越少了,大體上可以分為古裝劇、現代劇與懸疑劇,而古裝劇要麼講述宮廷爭鬥,要麼談論幾生幾世的虐戀,現代劇則對準霸道總裁愛上我與中年女性的婚姻問題,唯獨懸疑劇不以戀愛為中心。
  • 新加坡劇"為什麼現在很少看到了?港臺影視劇「風靡」一時
    大家有沒有發現,新加坡劇為什麼現在卻很少看到了,國內沒有,我在外網也很少看到了,lg手機預計快掛了,為何日劇在中國發展不起來,更準確說是資源很少,韓劇,美劇卻很多,現在的電視劇儘管很好看,可是卻少了之前電視劇的韻味,乃至可以成為經典的都很少,在曾經經典的電視劇中,他與李連杰也有過合作,特別是在精武英雄裡面,他們兩個的打鬥號稱是經典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為什麼講這個呢?506070年代出身的觀眾,因為歷史原因整體受教育的程度,不太高。他們對於影視文化的消費觀,本質上並不怎麼挑剔!這些年播放瑪麗蘇宮廷劇、都市言情劇、婆媳撕逼劇和抗日戰爭劇。還是以前的歷史正劇、年代劇、諜戰劇等等。
  • 為什麼《摩登家庭》在國內不火爆?
    作者:為夢而生/windfuture來源:知乎原題:為什麼《摩登家庭》在國內沒有《TBBT》等喜劇火爆?
  • 曾風靡一時的新加坡劇,為何現在在國內很少看到了?
    除了《小娘惹》,在中國的電視劇市場曾經有很多的新加坡電視劇都有不錯的成績,但是這十幾年來,我們在國內看到的新加坡電視劇越來越少,甚至連泰劇的熱度都比不過了,這是為什麼?,大量的優質國產劇充斥在國內觀眾的眼前。
  • 你以為這是懸疑劇,其實它是科幻劇?
    你以為這是懸疑劇,其實它是科幻劇?今年播出了好幾部軟科幻懸疑劇,諸如《失蹤人口》、《預支未來》,但很少有一部劇能讓你對它的類型產生懷疑!沒錯,這次要說的正是《心宅獵人》!為什麼要設計這場遊戲?江爍與元慕青的感情線結局到底如何等等?
  • 曾經狂追字幕組 如今或許都要含淚說「拜拜」了
    曾經狂追字幕組 如今或許都要含淚說「拜拜」了作者 | 微煙來源 | 九個頭條11月22日,人人影視發公告稱因清理內容而暫時無法訪問網站,同日射手網也發布公告《斷·舍·離》正式與廣大用戶告別。優點是論壇氣氛非常棒,字幕組牛人多,新劇發布速度快。破爛熊的吐槽是一大亮點,非常可愛。
  • 浩哥推薦歷史劇005——《真田丸》
    第一次推薦日本歷史劇就說到大河劇,我們的起點很高。《真田丸》是2016年的日本大河劇。收視率創了近幾年來大河劇的新高。
  • 曾經火爆一時的4399小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那時候還沒有英雄聯盟,那時候智慧型手機還沒有普及,那時候王者榮耀還在研發,那時候我們還只能去黑網吧,4399小遊戲是90後的青春,每一個熱愛遊戲的90後都曾經玩過4399的小遊戲,「狂扁小朋友」,「黃金礦工」,「合金彈頭」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回憶。
  • 歷史劇拍成愛情劇,《大秦賦》拍出了人性的膚淺
    本來第四部應當是秦國歷史最高潮、最令人激動的階段,但《大秦賦》這部電視讓我刷新了對國產劇的認知,好好的歷史劇硬是演成了愛情劇,差點棄劇。拜託,我是來看你如何統一天下的,不是來看你如何用自由戀愛戰勝傳統戀愛的好嗎?
  • 繼懸疑劇之後,科幻劇即將發力,66部儲備項目中有15部待播!
    懸疑與科幻題材歷來都是深受觀眾喜愛的類型作品,今年可以說是國產懸疑劇的豐收之年,多部懸疑劇熱播,其中《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成功出圈。懸疑劇成績斐然,那麼科幻劇呢?對於國產影視劇來說,科幻應該是最不願意碰觸的題材。國產科幻不是沒有,大都以軟科幻為主,像早期的《珊瑚島上的死光》《熊貓計劃》《毒吻》《霹靂貝貝》等都是如此。
  • 禁播的「明朝」歷史劇,《王陽明》韓國熱播,第三部被禁了10年!
    被禁的「明朝」歷史劇,《王陽明》韓國熱播,第三部被禁了10年!電視上關於明朝的歷史劇遠遠少於其他朝代的電視劇,其實也不是電視臺不願意拍攝這個時期的電視劇,只是剛剛拍出來就被禁播了。這四部民國的歷史劇一直被禁播,幾乎是到現在還沒有在電視上出現,知道的人相信年紀已經不小了。
  • 她曾是風行一時的邵氏女郎,忍受丈夫偷情43年,如今獲得70億遺產
    她在70年代是風行一時的「邵氏女郎」,不光人美豔動人,演技也是備受認可。1965年,她正式進軍娛樂圈。隨後參與了多部電影,在國內影壇上好評如潮。可是,在她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她卻突然退出圈,與船業巨貴趙世光結婚。
  • 歷史劇電視劇排行榜前十名,哪些歷史劇能上榜,哪些劇一騎絕塵
    這也導致中國近代化過後,在影視劇產生後非常熱衷於拍攝歷史劇。尤其在中國加入市場化前的古典歷史劇時期,可以說經典歷史劇無數。如此要分出前十名的歷史劇排行榜,確實非常困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本貼上榜的歷史劇,評價的歷史劇有兩個標準。一種是拍出歷史劇的真實感。
  • 《凱薩琳大帝》是歷史劇是愛情劇還是喜劇?
    這是一部英國人拍的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統治下的偽歷史劇。女主原本是流亡德國的沒落貴族傻白甜,千裡迢迢嫁給年輕帥氣的彼得大帝!但是這不是歷史劇,也不是愛情劇,這是妥妥的喜劇!當懷著對愛情的憧憬見到自己的未婚夫,彼得只是看了她一眼,說你太胖了,換人!
  • 眼珠子一戴,誰都不愛,2020年最強科幻劇《異星災變》
    今晚木白要說的這部科幻劇,就是幫助你緩解心慌,打開全新科幻設定的,讓你感受一下「眼珠子一戴,誰都不愛」的恐懼。我給你講,看到這個女人第一次殺人的時候,她就對著人吼一聲,評價他,不能用獎項,只能用作品,為什麼呢?
  • 《雍正王朝》憑什麼被稱為歷史劇神作?
    這部作品當時在國內,乃至海外華人圈所造成的影響,恐怕迄今沒有其他歷史劇能夠做到。以致於我完全不理解給一星的人是何種心態。98年的時候,我還是個翅膀不太硬的雛鳥,不到20歲,正是愛做夢的年齡。那一年出了一部爆火的劇——《還珠格格》,那絕對是現象級的火爆。電視上播放不說,影碟店也跟著生意大好。我曾經也是守在影碟店等著別人還影碟的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