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月2日,由國家圖書館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舉行北京首映儀式。
據了解,《口述國圖》是國家圖書館在建館110周年之際,製作出品的第一部以親歷者視角回顧國圖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也是中國首部記錄和展現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同期】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主任 湯更生
口述採集工作是從2003年(開始),一共積累了16年,然後有數十個部門的同事,像接力一樣來去做這項工作,一共積累了有200多個小時的視頻,把它變成文字的話是105萬字,然後這裡面收入了是47位老館員的和他們家屬同事的口述。
【解說】以影音文獻資料為基礎,紀錄片全片共分為「情系國圖」「緣起文津街」「善本保衛記」「館藏的故事」「為讀者服務」「艱難中的前行」「新館的誕生」等十一部分,全面記錄了幾代國圖人在面對不同歷史機遇與挑戰時擔負的使命和做出的選擇。
【同期】國家圖書館原副館長 孫承鑑
我最受感動的,是最老就是一九三幾年到一九四幾年的那批老館員,他們都是九十多歲、近百歲了,回憶起那段歷史,我是不清楚的。當時日偽時期,當時國民黨時期,那麼戰亂時期,他們保護國家的資源,我知道這件事,但是沒體會他們那麼深刻,所以我覺得這部片子,應該說是一個對今後年輕的圖書館的館員和一些年輕人一個很好的教育。
【解說】該紀錄片在2019年國家圖書館讀書周期間,面向讀者進行了兩場點映。影片通過人物口述,生動講述國家圖書館的人與事,讓觀眾對圖書館的歷史沿革有深入了解。
【同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鍾大豐
我覺得《口述國圖》這個片子作為一個紀錄片,確實有它比較獨特的視點。比如說那個老館員們回到了圖書館,扶著那個樹,在那個大樹疙瘩上面,跟這個樹的對話。就是它通過許多非常生動的細節性的這種表現,來讓我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歷史的鮮活性。
【解說】據悉,本次展映,也是以口述史的形式記載歷史,以紀錄片的形式傳播文化的一次新嘗試,向公眾展示了新時代圖書館的新變化與新發展。當天,國圖部分老館員、各領域專家學者、影片主創團隊,以及200餘位觀眾參加首映儀式。
範思憶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李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