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穆罕默德生平簡介
穆罕默德聖人(願主福安之)的父親名為阿布杜拉,母親名為阿米娜,祖父名為阿布杜·穆臺列卜,曾祖父哈希姆,太祖父阿布杜·麥納夫。穆聖出生於象年伊歷三月初九凌晨,即公元571年4月21日,現在的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市。
成長:
穆聖未出生時父親去世,6歲時母親病故,開始由祖父撫養,8歲時祖父去世,由伯父艾布·塔列卜撫養。乳母哈麗麥哺育聖人4年多,在此期間發生了剖胸事件。
婚姻:
由於聖人有「艾敏」(誠實者)的稱號,在25歲時受僱於麥加富孀海迪哲,前往敘利亞經商,沿途吉兆不斷出現。後與海迪哲結婚,時年海迪哲40歲,她與穆聖共同生活25年,生有4女,2男。
修天房:
35歲時,克爾白天房被洪水衝塌,聖人參與重修。
公元610年8月,聖人40歲時啟示開始,當時他在希拉山洞獨處靜思,見到天使吉卜利勒,隨即聽到:「你讀!」聖人說:「我不會讀。」如此三次,隨後天使念:「你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96:1-5)
自此,穆聖開始秘密宣教,最初歸信的幾個是:海迪哲、阿里、宰德、艾布·伯克爾等,這個時期是三年左右。穆聖為聖第四年,當歸信者達到30多人時,安拉啟示穆聖公開宣教(15:94)。自此,穆聖和早期的穆斯林開始遭受多神教徒的折磨和凌辱。此期間,聖人叔父海姆宰歸信伊斯蘭。
為聖第五年,為了捍衛信仰,穆聖指示穆斯林離開麥加遷往阿比西尼亞。第一次遷徙有10男5女(第六年,歐麥爾在麥加歸信了伊斯蘭。);第二次遷徙有83男18女。
為聖第七年,穆聖的家族――穆臺列卜和哈希姆兩族人,無論穆斯林還是非穆斯林,全部被封鎖在山谷中,經受了巨大的痛苦,長達三年時間。
為聖第十年,即公元620年,伯父艾布·塔列卜去世,他曾保護、關愛聖人40多年,這之後聖妻海迪哲歸真,這兩人的離世給聖人帶來很深的悲痛,此年被稱「悲痛年」。聖妻海迪哲歸真的那個月,聖人與賽吾黛結婚,她是早期歸信的穆斯林,曾先後兩次遷徙阿比西尼亞。一個月後聖人與阿伊莎成婚。
為聖第十年十月,為減輕古萊什多神教徒的迫害,聖人去塔伊夫尋求援助,並號召當地人歸信伊斯蘭。在那裡停留10天時間,臨走時被當地無恥之徒用石頭圍攻,砸傷了聖人的腳。
為聖第十二年,即公元621年7月,穆聖在麥加向麥地那來的一些人宣傳伊斯蘭,他們中有六人歸信,同時約定來年麥加相見。第二年,麥地那來的人中有十二人歸信伊斯蘭,並與聖人訂立誓約,稱「第一次阿格白誓約」。公元622年,第二次阿格白誓約時,麥地那人中有七十三人歸信伊斯蘭,向聖人宣誓效忠。
為聖第十三年一月(伊歷前一年,在遷徙麥地那之前),安拉使穆聖於一夜之間從麥加夜行至耶路撒冷遠寺,並於同一天夜裡登霄入天際,見到了前代的許多使者,並從安拉的闕前領受了五番拜功。
穆聖號召穆斯林遷往麥地那,穆斯林們開始分頭、秘密遷徙。聖人與艾布·伯克爾在大眾遷徙之後才動身。為聖第十四年三月,公元622年9月23日,聖人下榻庫巴,在那裡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在庫巴停留四天,星期五禮完主麻之後進入了麥地那。
伊曆元年:
3月修建麥地那聖寺,並開始實施宣禮,比倆力是第一位宣禮員。
伊歷二年:
受安拉的啟示,將禮拜的朝向由耶路撒冷遠寺轉向麥加禁寺。
伊歷8月,安拉啟示,將伊歷9月定為齋月。
同年,天課被定為主命。
白德爾聖戰:
白德爾離麥地那115公裡。伊歷9月,為截擊由艾布·素福揚率領的麥加古萊什多神教徒的商隊,聖人率313人出發。麥加出動950人的援軍進行保護,商隊趁機逃走。穆斯林英勇奮戰,以少勝多,殲敵70人,俘敵70人,穆斯林陣亡14人。當時是齋月17日。安拉對收取贖金釋放敵方俘虜有責怪。(8:67-68(
伊歷10月,由於麥地那的猶太蓋尼嘎爾部落的人侮辱穆斯林婦女,並撕毀了協約,於是穆聖派穆斯林圍攻他們,將這個部落驅逐到敘利亞邊境。
這一年,安拉給穆斯林定下了節日做會禮(禮爾德拜)的制度。
伊歷三年:
吳候德聖戰:吳候德位於麥地那以北5公裡。伊歷10月,古萊什人為報白德爾戰役之仇,集合3000人向麥地那進發。聖人率1000人出城迎敵。後來偽信士歐拜耶違抗聖命私帶300人臨陣撤離。聖人在全軍後方布置了50名弓箭手。初戰告捷,穆斯林由收繳戰利品變為哄搶,陣形發生混亂。敵軍將領哈立德趁此時機帶騎兵殺害堅守陣地的10多名弓箭手,於是戰場形勢大變,穆斯林軍隊被打散,70多穆斯林陣亡,聖人叔父海姆宰殉教。聖人也多處受傷,經歷了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刻。多神教徒贏得優勢,沒有繼續進攻,撤軍了。
這一年開始禁酒。
伊歷四年:
由於麥地那的猶太奈迪爾部落欲加害聖人,聖人遂派兵圍攻他們,將該部落驅逐出麥地那。
伊歷五年:
壕溝之戰:又稱聯軍戰役。伊歷10月,麥加古萊什部落和附近的多神教徒部落組成1萬多人的聯軍,由艾布·素福揚統領,向麥地那進逼而來。聖人組織了近3000穆斯林防禦。波斯籍穆斯林賽勒曼出謀略――挖壕溝拒敵。後來聖人運用策反的謀略瓦解了敵軍,隨著一場大風暴,軍心渙散的敵軍完全撤退。此戰役中,兩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正面衝突。
由於壕溝戰役中麥地那的猶太古萊扎部落有通敵背叛的行徑,聖人命全體參加壕溝戰役的戰士討伐他們,他們頑強對抗。後來終於投降,被判男子處死,女子、兒童做俘虜。
這一年朝覲成為主命。
伊歷六年:
候代比亞協約:候代比亞位於麥加西北25公裡。伊歷11月,聖人帶1500去麥加朝覲,古萊什人拒絕。並拘押由聖人派去談判的奧斯曼,穆斯林以為奧斯曼被害,聖人號召穆斯林盟誓,同多神教徒決一死戰,這個盟誓史稱「裡德萬誓約」。古萊什人得到消息後急忙派人出城談判,訂立了候代比亞協約。協約中有「休戰十年」、「由麥加投奔麥地那者要遣返;由麥地那投奔麥加者不遣返」等內容。
遣使各國:
這一年末,穆聖給羅馬皇帝、布斯拉總督、埃及總督、大馬士革總督、巴林總督、阿曼總督、葉瑪麥總督、波斯皇帝、阿比西尼亞國王等分別派使傳信,號召歸信,他們的態度各有不同。
伊歷七年:
海巴爾聖戰:伊歷1月,海巴爾是猶太人聚居區,他們經常敵對穆斯林,穆聖帶領穆斯林進攻他們。這裡有三個堡壘群,易守難攻。經數日圍攻,終於攻克,殲敵93名,穆斯林陣亡15名。
在海巴爾期間,禁止了臨時婚姻。這一年哈立德歸信伊斯蘭。
海巴爾凱旋不久,曾遷居阿比西尼亞的穆斯林遷入麥地那,他們在那裡居住了10年之久。
伊歷八年:
穆旺塔之戰:伊歷5月(629年8月),為給在布斯拉被害的信使報仇,聖人指定了宰德等三位統領,隊伍3000人,羅馬軍隊15萬(也有10萬、4萬的說法),戰鬥非常慘烈,穆斯林三位統領全部戰死殉教。後大眾公推哈立德為統領,他與敵機智周旋,將隊伍撤出,保存了有生力量。聖人評價他們是「勝利之師」。
解放麥加:
伊歷9月,由於古萊什人違反候代比亞協約,穆聖帶萬名聖門弟子出徵麥加,隊伍分為兩隊。聖人帶一隊從麥加城北入城,未遇抵抗。哈立德帶一隊由城南入,進行了遭遇戰,擊斃24名多神教徒,穆斯林陣亡2人。聖人進入麥加,與艾布·伯克爾入禁寺繞行天房,並下令拆除天房內所有360座偶像。
候奈因之戰:
伊歷10月,海瓦精、賽格夫等部落招兵2萬人進犯麥加,其排兵布陣尤為特別:先士兵,再妻室,再駝群、羊群,妄圖以此阻擋士兵潰逃。聖人率12000人迎敵,行進於最前的是麥加新穆斯林軍隊2000人,1萬人是麥地那輔士。新軍初戰即遭埋伏,紛紛敗逃。聖人號召 輔士,輔士們紛紛響應,穩住陣腳,衝殺多神教徒,大敗他們。繳獲24000峰駝,40000隻羊,6000俘虜。其餘多神教徒敗逃塔伊夫。
塔伊夫之戰:
聖人進軍塔伊夫追剿多神教徒,圍困該城18天。多神教徒已備足大量的糧草,拒不出城應戰。聖人見該城易守難攻,於是下令撤軍。穆斯林12名陣亡,敵軍3名被殲。
伊歷九年:
塔布克之戰:塔布克位於麥地那西北800多公裡。伊歷7月,得悉羅馬人準備進攻麥地那的消息,聖人下令出徵。由於路遙敵眾,聖人廣徵人馬軍費,徵得3萬人,命艾布·伯克爾為帥。兵至塔布克,停留多日,未見敵影,遂撤軍。在此期間,大軍所到之處,各部落紛紛歸順或訂立協約。
伊歷11月,穆聖命艾布·伯克爾率眾朝覲。
伊歷十年:
辭朝:伊歷11月,聖人帶9萬多穆斯林去麥加朝覲,並在阿拉法特山發表《辭朝演說》。
這一年阿拉伯人的使團接連不斷,紛至沓來,皈依伊斯蘭,這一年被稱「使團之年」。
伊歷十一年:
聖人於伊歷2月29日生病,在聖妻阿伊莎家休養。3月13日星期一歸真,葬於阿伊莎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