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跟朋友聊起工作上的煩心事,朋友忍不住對我吐槽起他班上的一名家長——
朋友班上有一孩子,學習不怎麼著調,最大的愛好就是玩遊戲,剛開始的時候這孩子還好,就算偶爾玩遊戲,也會避過老師。就算被老師當場逮住了,也會主動把手機上交。
可是最近,這孩子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下課十分鐘,都要在在教室裡刷一把,如果時間不夠了,也會坐在座位上把一局遊戲給完成了才行。
那天正好是朋友的課,忽然就聽見了教室裡傳來遊戲音樂,循聲望去,朋友很快就發現了聲音的來處。為了不影響課堂,朋友只是示意孩子把手機收起來,下課了再做處理。
等到下課之後,朋友通過了解才知道,這孩子有好幾個手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朋友就通知了那個孩子的家長,想和家長一起探討一下如何把這個孩子從手機中解救出來。
朋友說,小孩子沉迷手機不懂事他並不太生氣,畢竟我們都有過這樣糊塗的經歷,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孩子家長到了學校之後,一點都不配合,說自家孩子從來都不玩手機遊戲。
朋友告訴我說,那位家長在附近的一個廠上夜班,晚上八點到早上八點,孩子下晚自習回家之後,經常玩手機玩到半夜,可每次家長問起的時候,孩子都說自己沒玩,家長也就信以為真了。
看著朋友義憤填膺的樣子,不由得啞然失笑,拋開這件事的對錯不談,那位家長其實就是很多父母的縮影——總是對自己的孩子無條件地信任。
02
事情最後怎麼處理的,我不得而知,朋友說,因為自己沒辦法和家長溝通,就把這件事上報給了學校。
據說,經歷過這件事之後,那孩子倒是不在教室玩手機,只是每周都要請好幾天的假,據家長的說法,說孩子不舒服,要在家裡好好休養。
對於朋友所說這件事,我不知道怎麼評價,但是聽完他的說的這件事,我瞬間就想到了《巡迴檢察組》裡面的胡雪娥。
《巡迴檢察組》故事開篇的時候胡雪娥舉著條幅要為兒子申冤,鬧的陣仗著實夠大,不僅如此,她還割腕自殺,把事態搞得特別嚴重。
因為不知道後面的劇情,沈廣軍的案件是不是有冤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想,作為母親,胡雪娥能鬧出這麼大的陣仗,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勇氣。
畢竟按照劇中的說法,當年的沈廣軍案是通過百人專案組多發查證才判決下來的,說是鐵案都不為過,如果說這個案子有冤情,那裡面牽扯的東西就是在太多了。
換言之,此時的胡雪娥為兒子方案,是在以一個母親的柔弱肩膀來對抗一張看不見的網。
在這個過程中,胡雪娥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碰了多少壁,受了多少白眼,我們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
最為要命的是,因為沈廣軍殺人犯的名聲,老太太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就連小孩都會欺負她。
有人說,胡雪娥太沒形象了,我想,但凡問題有解決的辦法,誰又願意把自己弄成這樣一個德性,活成一隻刺蝟呢?
03
自從沈廣軍入獄之後,胡雪娥的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替兒子伸冤。
先入為主的緣故,我認為何樹國應該是被老太太冤枉的,老太太真的恨錯了人,但是自從劇情開場後,胡雪娥整天跟在何樹國後面。
老太太跟在何樹國後面蹭飯那一節,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老太太很討厭,但是到後來我卻覺得老太太很可憐——
整日裡東奔西走,胡雪娥估計就沒吃過幾頓飽飯,如果不是恰好何樹國要跟馮森在這家茶館商量事情的話,也許她根本就沒機會吃到那麼高檔的套餐。
為了幫兒子翻案,胡雪娥把房子給賣掉了,決定孤注一擲,可是這樣一來,老太太就無處可去了,整日裡流落街頭。
她之所以會這麼堅持,純粹是因為自己的老伴認定兒子沒有殺人,憑著這樣一番執念,老太太四處奔走,到了晚上就睡在大橋下面,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乞丐。
看到老太太在橋下自言自語那一節,我的眼淚忍不住就下來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無論別人怎麼看自己的兒子,但是對母親來說,兒子就是兒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無論如何她都要護他周全。
但凡還有那麼一絲絲希望,他們都不會放棄。
最為要命的時候,除了兒子之外,老太太的小孫女也失蹤了,她的大兒子沈廣順對於老太太的執念,不僅不理解,甚至還反對老太太賣掉房子替沈廣軍翻案。
從開始到現在,整件事都只是胡雪娥一個人的孤軍奮戰。
04
幸好,胡雪娥趕上了一個法治時代,無論當初是否冤案,但是自從這件事公開後,引起了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誓要把這個案子給查個明白。
不僅如此,負責偵辦此案的馮森,本就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人,一直在為這個案子反覆奔波。
在監獄門口,馮森看到有小孩子欺負胡雪娥的時候,馬上找出來幫她說話。雖然這樣的幫助胡雪娥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但是對已經絕望的胡雪娥來說,還是很溫暖的。
「我一個老太婆,留著眼珠子有啥用?」
「沒辦法,你得受著呀。要是這個案子翻過來,以後誰對我老太婆這樣的話,我咬掉他鼻子!」
一直單純地追劇,從來不評價劇中人物的表現,但是我不得不說,飾演胡雪娥的老演員的演技,實在是太好了。
老太太那一句「我咬掉他鼻子」,有憤怒,有不甘,有無力,更有著難以言說的酸楚,真的很讓人心疼。
因為馮森幫她說話,老太太開始願意接受馮森,把他當成了自己最後的希望。告訴馮森說,只要他幫她把事情辦成了,立馬就把房子給他。
按照劇中人物的隻言片語,這一路走來,胡雪娥肯定遇到了無數像馮森這樣的人,可是無數次擁有希望,又無數次失望,老太太沒崩潰,就已經是個奇蹟了。
「有騙子,我小兒子還有點指望;要是騙子都沒了,救我小兒子的希望都沒了。」如果沒有這股執念一直支撐著,也許老太太早就垮掉了。
05
從我這些年追劇的經驗來看,沈廣軍十之八九是被冤枉的,也不枉老太太這一路走來的堅持,終於還了兒子的清白。
但是我想,能夠支撐老太太一直堅持下來,除了對兒子的愛,還因為她對兒子的絕對信任。
正如前文所說,不管別人怎麼看沈廣軍,但是在胡雪娥眼裡,他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自己的兒子。
自己兒子什麼性格,她比誰都要清楚,所以才會相信兒子沒犯錯,才會這麼一直堅持。
其實,現實中的大多數父母,其實跟胡雪娥老太太倒是蠻相似的,當自家孩子跟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自家孩子被欺負了,就算有明顯的證據擺在自己面前,他們也會對這些證據表示懷疑。
不是是非不分,而是因為偏愛才會偏信,幸好的是,這世上的大多數父母都是明事理的,經過最初的不適應之後,他們都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用最好的方式解決問題。
這樣想起來,似乎也就對朋友所說的胡攪蠻纏的家長能夠理解了,他們因為深愛孩子,所以才會對孩子無原則地信任,只是相比故事中的胡雪娥,他們只是單純地信任,卻少了對孩子的真正了解。
所以有人就說了,如果你真愛自己的孩子,最好還是要真正了解他之後,才能做出決定。
當然,無論你多愛自己的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也需要冷靜處理。
(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電視劇巡迴檢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