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新聞11月25日 2020年11月13日,由西南博物館聯盟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承辦的「西南博物館聯盟2020年年會」在成都舉行,來自西南六省、市的89家文博機構齊聚成都,回顧總結了西南博物館聯盟成立十年來的主要成績、經驗與啟示,查找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了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達到了提高認識、形成共識、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開拓創新、融合發展的目的。同時,聯盟舉辦的「區域博物館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活動,達到了進一步深化館際間的融合發展,促進西南博物館的創新發展的目的。
自2010年西南博物館聯盟成立以來,西南地區的文博成員單位以聯盟為紐帶,以項目合作為載體,以共同發展為目的,在創新中發展,在合作中共贏。截自2020年11月10日止,西南地區博物館加入聯盟的文博單位及企業已經達到103家。在聯盟框架下,成員單位積極進取,攜手互動,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先後於2018年和2020年2次榮獲「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以聯盟名義舉辦的區域古代文明大展「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榮獲2018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貴州省博物館、重慶工業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桂林博物館等也先後獲得「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聯盟內多家博物館榮獲「最具熱度博物館」、「最佳展示獎」等多項榮譽。如今的「西南博物館聯盟」不僅成為了西南地區博物館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也為促進西南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更為中國區域博物館的協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西南博物館聯盟2020年年會的開幕式上,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李蓓、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王發榮、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張學文向與會嘉賓致歡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程武彥作西南博物館聯盟工作報告;西南博物館聯盟秘書長雷學剛宣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賀信並通報新入盟單位名單。
會議指出,展覽是博物館工作的龍頭,龍頭昂起來,文物保護與利用、科研工作、社會教育、文創工作才能跟進。隨著聯盟陣容的不斷壯大,聯盟不僅要始終堅守「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謀發展」的宗旨,堅持「自願、互惠、平等、獨立、不排它、提供便利」的原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謀劃西南博物館聯盟「十四五」期間的發展,充分發揮平臺的紐帶和引導作用,策劃更多展示西南地區文化和民族風情的大型原創展覽,探索推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堅持「展教並重」,策劃適合中小學生的專題展覽和「研學遊」、「博物館課程」等教育活動,活化博物館教育資源,教育引導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發揮聯盟的培訓平臺作用,組織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博物館人的業務素養和學術能力;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推進重慶和四川地區「川渝地區文物保護與利用國家示範區建設」等,全力推動西南博物館聯盟的融合發展,努力開創「十四五」時期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學術交流環節,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重慶工業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貴州省博物館以及桂林博物館等西南博物館聯盟9家成員單位的專家代表,就「區域博物館創新發展」這一議題,分別從展覽策劃、創新發展、社會教育、文創產業、館藏研究等方面與與會嘉賓進行了主題發言。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黨委委員雷瑩,以該館為案例,分享了對革命類博物館融合創新、全面發展的經驗和心得。她認為,革命類博物館首先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其次,要重視文物資源的保護、研究和開發;此外,還需著力實施參觀環境的品質提升工程。雷瑩強調,革命類博物館尤其應注重教育,因為它對全體愛國人民而言都是無可替代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以西南博物館聯盟名義推出的首個區域文化主題大展「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先後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巡迴展出,為西南地區的觀眾獻上了一場璀璨的西南青銅藝術盛宴。作為「盛筵」的策展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陳列部研究館員彭學斌博士分享了展覽故事線的設計巧思。策展團隊以小細節切入主題,設計明線與暗線,兩線間相互呼應、互相印證,合成完整的策展故事線。此外,通過對展品的關聯性、特別是類似展品間的對比,全面呈現展品背後的故事。對於博物館來說,這樣的一個廣泛區域、跨越時空的研究,舉西南博物館聯盟13家博物館之力策劃而成的展覽,更加凸顯聯盟合力奮進的成果與價值。
在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中,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榮獲「2020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成為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後,西南博物館聯盟又一個摘此殊榮的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研究員,從策展理念、文旅融合、傳播途徑、智慧體系等方面分享了金沙「遺址和城市共生,傳統與未來互融」的創新發展理念。金沙遺址博物館以展覽為載體,堅持創新展覽形式、創新傳播新途徑、搭建文化輸出新網絡、引領文旅共融。這些措施能讓博物館突破圍牆的限制,更深入更廣泛地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真正成為連接城市歷史和未來的文化紐帶。
重慶工業博物館作為重慶四大博物館之一,擔負著記載重慶工業歷史、豐富城市文化內涵的重任。副館長官詠琴介紹了重慶工業博物館的由來,系統闡述了重慶工業博物館十年發展之路的重要歷史節點。「百年風華——重慶工業發展史」展覽立足於百年重鋼工業遺址,寄託於雙缸臥式蒸汽機、「重慶之眼」等主題明確、類別豐富的工業體系文物,以國際化的視角,回顧了重慶工業130年的風雨歷程,為博物館界各新興展館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有益借鑑。
雲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韋堅基於館內豐富多樣的少數民族文物,從今年新展出的「摩梭Moso:家庭·婚姻·對話」特展說起,暢談博物館平等、多元、包容的民族文化展示方式,通過觀念衝突、文化對比等敘事手段,引導觀眾參與關於摩梭傳統改變與保留的探討。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形下,國際上各家博物館都面臨嚴峻的運營危急,但國內的博物館在政府撥款和數位化的「雲博物館」模式庇護下,減緩了威脅的衝擊,也使博物館教育呈現新特徵。四川博物院科教中心副主任何東蕾對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做了全景式的思考,她認為,疫情時代的博物館更應強化情感特徵,更重視博物館的「物」在藝術角度上的作用和價值。
疫情期間,三星堆博物館舉辦了國內首屈一指的「網上開幕式」,獲得觀眾及社會各界的巨大反響。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了博物館展陳關閉情況下,博物館如何通過線上方式持續開展活動,分享了舉辦開幕式的經驗與感想,從活動模式、產品設計、傳播方式進行創新,以H5為技術支撐,這次網上開幕式的成功突破了時空邊界,突出了重視內容、重視觀眾,重視跨界傳播與新媒體傳播的重要性,獲得了圓滿成功。
如果說文創是博物館之後花園,那如何點綴這座花園的景致便成了博物館的一大難題。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李甫簡述對館藏文物文創的紋飾表達,介紹了該館在文創設計上如何發掘本館文物的紋飾元素:從展廳中發現貴州建築、民族文物和歷史文物的紋樣的美,並將傳統紋樣的美融到文物紋飾、線條的創意當中,使文物之美在「花園」中綻放。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不僅以旖旎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更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作為下一屆西南博物館聯盟的輪值主席單位,桂林博物館在豐富館藏特色文物上,積攢了不少經驗。館長唐春松講到,考慮到地域標識、身份認同與情感記憶的內涵縱深程度等多方面,桂林博物館最終選擇梅瓶作為館藏特色文物。梅瓶專題展廳從展廳設備、展線設置和場景模擬設計,持續推動梅瓶文化與旅遊活動、文創產品、社教活動相互融合,最終助力梅瓶成為桂林的一張「文化名片」。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博物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史吉祥教授,對嘉賓發言進行了激情洋溢的學術點評,指出,不同的博物館有不同的定位,博物館既是一座學校,是公共空間,也是一座聖殿。博物館的策展人應該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會講打動人心的故事的人。深挖文化內涵,提煉文化精髓,藉助展覽保護歷史、紅色、工業、民族等遺產,由點及面,通過跨界合作與聯動,才能實現觀眾與展覽、觀眾與遺產,觀眾與策展人的對話。西南博物館聯盟各成員單位嘔心瀝血,十年辛苦,不僅為公眾奉獻出豐厚的文化盛宴,也用自身的華麗蛻變不斷豐富著所在城市文化內核。最後,他用「心動」、「激動」、「感動」、「震動」、「互動」、「主動」、「觸動」、「聯動」和「靈動」等9個關鍵詞概括發言內容,給這段精彩學術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為保障大會的順利舉辦,穩步推進聯盟的後期發展,大會還邀請到西南六省的省級博物館、本屆會議輪值主席單位及下一屆會議輪值主席單位召開會前預備工作會,為大會的舉辦和未來聯盟工作的發展建言獻策。為增進聯盟成員單位之間的交流,大會還在會議現場集中展示了西南博物館聯盟各會員單位的代表性文創產品;會後,組織與會嘉賓赴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調研學習,實地考察三星堆博物館改陳後的基本陳列。北京驚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比博展(北京)陳列設備有限公司、上海寬創國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火鳳凰國際藝術品物流有限公司、玻名堂·博物館展櫃玻璃、Mayalit·瑪雅照明、天津恆達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文博企業也積極入盟並參與本次年會活動。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紅星新聞、文博圈、弘博網、四川觀察、四川新聞廣播、重慶日報、重慶華龍網、重慶文藝網、成都商報、成都人民廣播電臺、川觀新聞、封面新聞等多家知名媒體的對本次大會進行了廣泛宣傳和報導。
西南博物館聯盟2020年年會及「區域博物館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活動,是西南博物館聯盟自2010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參與範圍最廣、覆蓋面最大、參會人數最多、準備最充分、內容最豐富、形式最活躍、宣傳推廣力度最大的一次會議,會議組織有序,氛圍熱烈,成果豐碩,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圖片由活動組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