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場的高度、寬度、深度源自於人對頻率的反應幾年前筆者就音場(含舞臺)和頻率之間的關係有過一些粗淺的探討,當時被叫為胡扯八道,近來似乎也頗被音響玩家們認同。
用CD測試片的實驗
實驗分兩次,一次利用測試CD片(TES-1000)做音源,這次在場的只有俊明兄、金磊兄與筆者,器材如下:
CD唱盤:Thorens「TCD—2000」CD轉盤
D/A轉換器:Sonic Fronfiem「SFD-2II"數字轉換器
前級擴大機:Audio Research「LS-8II」前級
後級擴大機:KreH「KSA-300S"擴大機
喇叭:Cdefion「SL-12」兩路三單元喇叭
訊號線、喇叭線還有CD到D/A間的線都是Siltech純銀線材,我們聽單一頻率,由低往高聽,16Hz根本聽不到,25Hz的時候喇叭有不大對勁的低音出來,接著聽32Hz,聽的結果列成一個表:
32Hz感覺聲音擴散得最寬、最深、發聲點也最深而且發聲位置也最低。
125Hz發聲點稍向前移,寬度稍減,較淺,位置稍高。聲點又向前移,較窄、更淺,位置又稍高。
250Hz發聲點似又向前,更窄,位置更高。
500Hz發聲點不再向前,但又高一點,上面開始變寬。
1KHz發聲點稍後退,但上面擴散的更寬。
2KHz發聲點更後退,位置更高,上面擴散更寬,而且變大。
4KHz有從頭上下來的壓力,位置發聲處更高,上面更寬大。
8KHz頭上感較少,發聲處更高,更後退,更大。
16HHz聽不太到。
用訊號產生器的實驗
第二次試聽用的器材和前一次的相同,只是省略了CD部分,直接用訊號產生器做音源,用訊號產生器時,頻率可以連續調整,方便多了。我們依然照前一次的辦法由低音往高聽,聽到1KHz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有些頻率在同一位置聲音大,有些頻率在不同的位置大小聲音差異也很大。
30Hz的發聲位置還是最低、最深朝向喇叭後方貼著地散開,發聲處呈一大片模糊狀。
40Hz發聲位置稍高,發響處也模糊但範圍較小,稍向前移,也是朝喇叭後擴散,沒有那麼深也沒那麼飽滿。
50Hz音源發聲區也不清楚,稍高,發聲處又小些,也向後散,但範圍又小些。
60Hz音源又略小於前者,又向前些,高些音量較大,想是高電流的關係,向喇叭後方擴散的情形降低。
80Hz有向前擴散的傾向,呈開口很大的八字形向聆聽處擴散,音源又略小於前者。
100Hz也是向前擴散,八字形的開口窄些。音源在喇叭處。
125Hz音源與反射音非常平均,聽者後方也有反射音的感覺,音源在喇叭附近,高度已升到比喇叭稍低一點的位置。
200Hz音源在喇叭與後牆之間,高度同喇叭一樣高,向前擴散的感覺明顯。
250Hz呈扇形向前擴散,音源在後牆處,清楚,略高。
500Hz音源上升,發聲處在喇叭面板上。
值得注意的是80Hz、lOOHz有八字形擴散感。250Hz有扇形向聽者底邊擴散。50Hz以下有向喇叭後方擴散感,愈低愈貼地,散得範圍也愈大。125HZ與200Hz發聲處與擴散音(反射音)感覺上最接近。250Hz的發聲位置在喇叭後牆處。500Hz發聲處在喇叭紙盆上。
500Hz以上的音源就向上提高,2KHz音像是最凝聚的,1.5KHz音像就比較寬鬆。4KHz音像開始向上擴大一直到7KHz變成一大片在上面而且愈來愈靠近聽者的頭上,7.5KHz就有一種壓力從頭頂上下來,7.9KHz似乎正在頭頂上,8KHz甚至往後腦的方向移,一直到10KHz。
11KHz開始變寬了,沒有往後腦去,高度不變,12KHz寬度窄,差不多與耳同寬,略高一點,到了13KHz感覺是更窄更高,由前方經頭面向後方跑,14KHz今聽者覺得聲音由前方向處呈一平面出來,呈幅射狀擴散,覺得身後有音埸。15KHz散得更開、更高、更寬、更深,除了喇叭後面之外,連聽者的後方都有深度。
10KHz以上在室內各不同位置音量的感覺有大小不同,8KHz附近聲音有壓頂的感覺,14KHz、15KHz營造了許多空間感,可達聽者的後方,呈很大的幅射狀擴散,顯然超高頻部分和音場的規模大小很有關係,超低頻也有貼地滿房間跑的擴散,當然這次試測是用單一頻率來測試人耳的反應,音樂極為複雜的各種不同的頻率一道兒出現,情況要複雜得多。
高頻擴射性好不好,看起來不單是由高度感可以得知,音場大不大似乎也很值得參考。以前常讀到的深度感(指舞臺後方)和超低音的關係非常親切,這次又發現到與超高頻有關係。大部分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都在舞臺上,舞臺的真實感和40Hz以下的頻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低頻的樂器大部分都放在舞臺深處,超低音出了問題,舞臺就不對勁了。
超高音大部分是泛音,樂器沒有辦法發出6KHz以上的聲音,它們應該弱到剛好聽得見。畢竟先有一個良好的舞臺再來論一個寬廣的音場是比較妥當的。
結論
有了這兩次的試測,我們曉得舞臺上樂器的厚度要靠平順的低音來營造,超低頻在沒有分音器的時候衰減的斜率比較和緩,似乎解釋了Eposll的深度。平順中音提供了凝聚的音像,乎順的超高音源使我<門聽到了舞臺後方以及四周勵寸回來的些小訊息,造就了頭上的音場,寬而深的舞臺,高又大的音埸營造起來似乎並不難,大致上區段性平的頻率響應就可以了。
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領取禮品。歡迎註冊後申請作者認證,免費獲得作者主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愛影音立場。
本文做了刪減 完整版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