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王雅文,36氪經授權發布。
你多久沒發微博了? 很多人愛問這個問題。
直到上周,微博做了一個#微博十年#的活動,很多人曬出了自己09年註冊的截圖。 微信裡也有人聊: 我第一個關注的人是xx,x月x日凌晨4點我還在刷微博……我們才發現,原來微博已經十歲。 有明星大V紅了十年,也有小透明在這裡水了十年。
這兩年,業內提起微博,常常是一片惋惜之聲。 中國社交媒體鼻祖,拿了一手好牌。 2013年在微信衝擊下略有頹勢,但很快找到網紅和垂直下沉的方向,迎來又一春。 2017年,每個月都有人講一遍「微博市值超Twitter」的故事。
風光僅持續了一年。 快手抖音衝擊下,微博營收支柱廣告受到重創。 連續七個季度,微博財報都大差不差: 營收在漲,增速下滑。 吃瓜群眾漸漸發現,明星結婚、出軌、撕逼撐起了DAU,而且看戲的多發聲的少。 誰還記得,微博前身是「新浪朋友」,曾經定位社交呢?
微博有上有下,人也有波峰谷峰。 十年過去,不追星的老用戶,都在發什麼? 當年的段子手,現在怎樣了? 陷入瓶頸的微博,還能柳暗花明嗎? 十周年,我們想找找答案。
01 你在小聲樹洞,我在賣力打榜如果你在#微博十年#的話題下搜索,會發現有兩個詞提及頻率很高: 樹洞和追星。
十年間,微博漸漸劃分出兩個陣營: 一波早年社交用戶,「朋友圈裝死,微博蹦迪」; 一波新生代飯圈女孩,每天打榜輪博做數據,不亦樂乎。 兩個身份可能是重合的,比如有人大號樹洞,小號打榜。 但多數時候,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共同構成了微博普通用戶的生態。
2009年9月28日,微博正式上線1個月,蘑菇就成為註冊用戶。 那時她剛生完孩子,不久之後來到美國。 語言不通,不認識人,微博成為她和國內溝通的橋梁。 後來,她成為美國註冊會計師,日常會用 Facebook 和當地人交流,但使用最多的還是微博。「微信是朋友圈,現實中的朋友大家想法未必接近。 微博自由,隨時來去,完全按自己的喜好關注,社交成本低,是個寬鬆的社交平臺。 」採訪時,蘑菇拒絕使用微信,她已經習慣在微博建立社交聯繫,「我關注了很多海外華人,前幾天才見了兩個網友,很聊得來」。
蘑菇現在有3.7萬粉絲,微博認證是「網際網路資訊博主」。 但其實她的愛好很雜,發布的內容包含時政、藝術、哲學等多個領域。 她經歷過「連姚晨、徐靜蕾等明星都很公知」的日子,對李莊事件、韓寒代筆事件、喬任梁事件等印象深刻。
現在,公知退出、飯圈登場。 「很多記者朋友都停更了,我自己發的海外資訊也不多,能說的越來越少了。 」
1993年生的June,就是蘑菇口中的「飯圈女孩」。 大二那年,她隨大流註冊了微博,之後迷過一陣子動漫和遊戲,靠互粉積累了一千多粉絲。 讀研後,她基本只用微博刷新聞,熱搜都不太看。 直到去年上半年,註冊微博五年的她,才發了幾百條微博。
事情從2018年6月開始起變化。 網劇《鎮魂》開播,她成了名「小籠包」 (朱一龍粉絲的暱稱) 。 每天空下來就刷愛豆的消息。 一天20多條微博是常態,碰到衝榜等特殊情況,一天100條也很正常。 她還懂了一些套路,比如轉十幾條一定夾雜一條原創,不然會被關小黑屋。
很多人追星後會開個小號,但June是直接上大號,現在帳號是這種畫風: 頭像是帶有小籠包掛件的朱一龍,認證是「朱一龍超話粉絲大咖」,每條微博右上方顯示朱一龍粉籍卡。 去年至今發的1.5萬條微博,90%以上和朱一龍相關。 「入了飯圈就不太在乎主頁有什麼,感覺底線一步步降低哈哈。 」June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飯圈女孩其實都知道, 這「就是給渣浪湊KPI」,但只要為了愛豆好,還是會自願轉發。 她們是最了解微博的一群人,熱搜規則、發博權重,甚至哪天數據脫水了,飯圈都一清二楚。June還和微博上兩個小籠包,一起建了朱一龍粉絲站。 一年下來,漲了6萬粉絲。 追星這一年,她的個人號也漲了1.2萬粉絲。 不過她說,粉絲並不代表影響力,只代表她在一個封閉圈子裡,話語權更大了,「大家都是為了認同感」。
她從沒用過粉絲站盈利,還花錢買了很多愛豆代言的產品。 她不認為這是追星消費,因為產品本就有價值,該是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前段時間因「坤倫對決」出圈的明星勢力榜,在她看來才是實打實的氪金,她關注列表裡有個富婆,「一高興就送1000塊上限的花」。
在她的印象裡,明星勢力榜的排名,一直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粉絲都是打賞性質的送花。 直到蔡徐坤和周杰倫事件,打破了這種平衡,逼得微博下場脫水。 June覺得微博不該把火力對準飯圈,因為營銷號水軍更多,但她同時覺得這對飯圈女孩來說是種解脫,「勢力榜就是比誰人多誰勤奮,央視報導後,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水分,也挺好」。
02 段子手隱去,vlogger向前?十年間,微博上的公知少了,明星網紅越來越多。 那麼最早起家的那波段子手呢?
2011年,《創業家》一篇《草根牛博操縱者》引起熱議。 文中稱,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前50中,有一半歸屬蔡文勝為首的「福建幫」,剩下一半分屬北京的杜子健,和揚州的「酒紅冰藍」。 作者用「控制」這個詞,來形容這些人和粉絲的關係,遭到了受訪者的強烈反對。
蔡文勝投資的尹光旭,手握當時微博第一大號@冷笑話精選。 他毫不避諱地說,從沒想過做原創微博,要「先傳播再媒體」。 團隊中,有個人稱「飯勺」的,後來和他分家,帶走「當時我就震驚了」等自己做起來的大號,出走到北京謀出路。
到了2015年,段子手江湖又變天。 牙仙、樓氏和鼓山,籤約了全國九成職業段子手。 @天才小熊貓、@回憶專用小馬甲、@小野妹子學吐槽……這些名字,都曾歸屬於這三家公司。 據GQ報導,三家公司的老闆曾坐在餐桌三角,開著段子手屆的雅爾達會議,劃分各自的領地邊界。
時至今日,有的帳號關停又復活,比如@八卦我實在是太CJ 了。 有的帳號運營得有聲有色,但已經跟原公司解約,比如@回憶專用小馬甲。 但流水的段子手,鐵打的MCN,這些公司也在講新的故事。
樓氏創始人袁琢,早年以@售樓先生 的ID走紅網絡,也是一個段子手。 2013年成立公司後,漸漸隱在幕後,成為一個創業者。 每次接受採訪,他都會被問到「如何看待段子手」,以至於他在這次採訪中,不問自答了這個問題: 以前大家覺得low,但我從來不覺得。
在他看來,早年很多人還是獵奇心態,想知道段子背後是誰。 現在有了網紅、KOL等新詞,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 運營方向上,他說微博一開始類似豆瓣,想發啥發啥,現在更多考慮市場和粉絲的需求。
以前,樓氏籤的都是幽默搞笑博主,今年這個比例會降到50%以下。 比如公司旗下的@大綿羊BOBO,專門畫卡通小頭像。 去年轟動全網的「王思聰吃麵包」頭像,就出自他手。 BOBO團隊還做了給愛豆畫頭像的活動,試圖吸引更年輕的微博用戶。
「前兩年,段子手的淘汰率30%,現在至少50%。 」袁琢表示,這主要源自兩方面壓力: 一是段子手形式也升級了,比如bot類帳號崛起; 二是短視頻衝擊明顯,抖音等平臺更容易出爆款。
微博Q2財報顯示,微博月活環比增長了2100萬,8月影響力峰會上,微博披露頭部作者數量達5.9萬。 但對純素人來說,不籤機構走紅的概率,微乎其微。 今年微博紅人節上,有哪些新面孔? 李雪琴是抖音來的,何同學是B站來的,原生博主信小呆,是可遇不可求的支付寶錦鯉。
袁琢觀察到,還有些旅遊vlogger,今年在微博冒出頭。 這基本分兩種情況: 一是外站走紅,微博給予公域流量扶持; 二是籤MCN,機構給到私域流量,高效率漲粉。
他還看到的一個現象: 段子手市場,能出鏡的都出鏡了,剩下的都是不能出鏡的,還有一小部分戴口罩也要出鏡。 因為短視頻和線下見面,更容易做人設。 而短視頻網紅,也一定會到微博漲粉,因為從明星主導微博開始,用戶心智就已經建立: 要到微博看愛豆的生活動態。時間往回撥,草根號鼻祖尹光旭成立的飛博共創,2015年登錄新三板,成為「自媒體第一股」。 和他分家的「飯勺」,也就是樊不凡,後來到北京成立了震驚文化,想把豬小屁運作成國民IP。 運 營思路各有差異,共同點是都不再單平臺發展,也不再只依賴廣告變現。
03 十字路口: 抖音or快手模式?沿襲新浪博客拉人頭的戰略,微博早年一直被說成「成也大V,敗也大V」: 明星大V群策群力,把微博捧成當時中國第一社交媒體。 同時,名人也一呼百應,廣告接到手軟,微博卻只有羨慕的份兒。
這不是微博一家的問題。 2006年淘寶想做競價排名,商家群起而攻之,逼得馬雲做出「三年不盈利」的承諾。 平臺做大了肯定要收稅,收稅就會引起民憤,這很正常。 關鍵是收稅的時間點和姿勢。 現在用戶被教育這麼多年,也都接受了平臺也要恰飯的事實,微博也慢慢走上正軌。
簡單來說,微博模式介於抖音和快手之間。 抖音算法中心,牢牢掌握流量分配權,信息流廣告收入一騎絕塵; 快手強調關係,公平普惠分配流量,成為中國最大的直播平臺。 微博更具服務性,流量分配偏機構,營收大頭是B端廣告,但也想嘗試C端增值服務。
中間位置,可以說是「不上不下」,也意味著「可上可下」。過去一年,微博就在往兩個方向努力: 一方面單獨開闢視頻Tab , 給用戶刷不完的爽感,同時提高廣告填充率; 另一方面也考慮了社交需求 ,推出時間線正常的「最新微博」、減緩壓力的半年可見功能,以及鐵粉、視頻彈幕等功能。
視頻化改版,已見成效。 微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微博一個月生產205萬條視頻,同比增長53%。 社交方面,微博今年也在強調「私域流量」,目前全站鐵粉規模超過2000萬,粉絲群達到6.8萬個。
不過短期內,視頻化改版和社交嘗試,帶來的營收都很有限。
近兩年,微博上的優惠券、小說尬演廣告,很多都轉移到抖音上了。 霸道總裁的戲碼,混在抖音信息流裡,毫無違和感。 微博沒有這種沉浸式的娛樂場景,推薦視頻多為新聞、娛樂視頻剪輯——這不全是算法的鍋,源頭的內容池就不一樣。
換句話說,抖音創作者是挖空心思埋梗、蹭熱點、和算法博弈,就問你笑不笑。 微博創作者就比較佛系,發完內容再投粉絲頭條,流程化操作,沒有驚喜亦無驚嚇。 但話又說回來了,創作者有這種心態,也是因為微博生態太穩定,平臺和機構相互制約,很難再有奇蹟發生。
既然無法完全控制流量,能否做私域流量,從用戶身上掙錢呢? 這要求粉絲對紅人有很強的認同感,願意為TA花錢花時間。 飯圈最容易複製這種關係。 「坤倫對決」期間,有豆瓣網友爬了明星勢力榜的數據,截至5月粉絲為該榜單氪金1.1億元。這個數字看起來龐大,但要知道微博一季度的營收就有30多億元。 連@來去之間 都在吐槽: 本來就是年輕人玩兒的,也就5%的用戶…… 可見這個產品雖然利潤高,但主要作用還是促活。 飯圈女孩只是聲量大,但人數和變現都沒那麼好。 微博需要飯圈,但說「飯圈綁架微博」,有點過了。
雖然微博的上述嘗試,很多都還無法直接變成錢,但本季度用戶增長已經回春。 另外,微博有十年積累的底氣,樓氏CEO袁琢表示,現階段「微博不是唯一的選擇,但卻是必要的選擇 」,飯圈女孩June也告訴我,「追星必須在微博,它再糊也糊不過貼吧」。
確實,論熱點傳播和事件營銷,還沒有平臺能和微博打平手。 抖音已經和微博拼刺刀了,但June不會去抖音追星,因為朱一龍沒開抖音,抖音也沒有粉絲社群。
在有限的容錯空間裡,微博加快了腳步,8月初開放電商申請入口,目前大V發布電商內容的比例達30%,9月還要和淘寶直播打通,試圖在直播電商中分一杯羹。
今天,微博為了慶祝十歲生日,還設置了開屏和熱搜活動。 熱搜第一上方,會出現帶有用戶ID的假熱搜,熱度值為「20190828」。 熱搜內容隨機生成,其中有個標題是#@xx (你的ID) 十年錦鯉。 點開,會有一眾大V轉發祝賀你。
微博已經到了最關鍵的一年,我們希望它才是那個十年錦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