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雖然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不過因為其在國外所象徵的特殊意義,這兩年來國內有很多年輕人,慢慢接受了這個節日的存在。甚至,這個節日已經成為一些年輕人每年必過的節日。在影視圈中,以聖誕節為故事發生背景的電影不在少數,尤其是在國外,這類型電影更是層出不窮。
就在最近一段時間,爛番茄官方做了一個測試,聖誕節最受影迷歡迎的聖誕賀歲片,究竟是哪一部?參與這次測試的電影非常多,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經典作品。
比如說《聖誕老人》,《聖誕精靈》,《真愛至上》這樣的作品幾乎都曾經在一個時代影響了一代人。
《小鬼當家》逆襲奪冠,聖誕節最受歡迎的電影
不過最終成功勝出的並非是這些作品,而是令誰都沒有想到的《小鬼當家》。這個系列的電影對於很多80後90後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對於大多數90後,在童年的記憶當中,這部電影帶來了太多太多的快樂。從1990年第1部上映到今天為止,已經超過30年,經典依舊是經典。
《小鬼當家1》主要講述的是調皮搗蛋的小孩凱文,陰差陽錯被父母留在家裡,從而引起兩個小偷的關注。凱文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家裡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機關與兩個小偷進行周旋,最終成功將這兩個小偷制服。
當時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異常火爆,其所帶來的喜劇效果讓很多人都捧腹大笑。製片方一鼓作氣,又推出了第2部。第2部相對於第一步來說,故事情節可能有些誇張,但所產生的效果相對於第1步來說只高不低。這兩部電影大獲成功,在全球瘋狂收割了將近8.3億票房。
截止到今天為止,這兩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依舊高達8.0和8.3分,後來這個系列的電影又往後延伸了好幾部。《小鬼當家》系列共有5部電影,除了前兩部電影的主角相同之外,後面三部電影的主角都不一樣,後續製作終究還是沒能打破前兩部的高峰。
年少成名的無奈,麥考利一生被毀。
與此同時作為《小鬼當家》當中的主角麥考利·卡爾金,也因為這部電影一戰成名。年紀10歲的他,在好萊塢的票房就已經高達800萬美元。其實在此之前,麥考利就已經在好萊塢的影視圈當中出演過不少電影,比如說曾經和諸多影星合作拍攝的《火葬大海》,以及後來的《異性吸引力》。雖說不是主角,但活靈活現的形象深入觀眾的腦海。
後來《小鬼當家》劇組,在尋找主角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這個極為靈活的麥考利。藉助這兩部電影,麥考利一躍成為了好萊塢的當紅童星,在最巔峰的時候,甚至和麥可·傑克遜成為了好友。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麥考利的未來無可限量。,遺憾的是,年少成名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當一個孩子正處於學習狀態時,通過學習能夠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可惜這些在麥考利父母的眼中並不那麼重要,最終麥考利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逐漸惡化,性格方面越來越極端。在最後的日子裡又染上了各種各樣的壞習慣,最終一手好牌就這樣被打得稀巴爛。
精妙絕倫的喜劇效果,折射兩代人的希翼
回到這兩部電影當中,聖誕節對於西方來說原本就是一個用來放鬆的節日,同時也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關係的一個紐帶。而這兩部電影當中的故事,起因正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變化,在看的過程當中具有很強的代入感。不管對於成年人還是對於孩子來說,都感覺比較真實。
電影所產生的喜劇效果來源於兩點,第1點是小孩子抖機靈時所產生的喜感,以及小孩子扮演大人時那種不協調的樂趣。尤其是在第2部中賓館那一幕,將這一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第2點就是兩個小偷那種愚笨的樣子,雖然我們知道在現實社會當中並不存在這樣的成年人,不過從喜劇效果上來看,無疑非常成功。
說到底,這部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小孩子的機靈和成年人的蠢笨,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作為成年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凱文一樣機靈,作為未成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像凱文一樣用自己的智慧打敗小偷。這種少年心中的英雄主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孩子,難怪這部電影能夠成為聖誕節最受歡迎的作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