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腦系統自帶bug,我們遭遇挫折或者犯錯誤後,會第一時間從外界找理由,而不去反思自身原因。這是人類天生的「缺陷」,你應該努力克服它,而不是放任不管,讓藉口越來越理所應當。
孔子門下有七十二個最得意的弟子,有的能文,有的能武。這麼多好學生聚在一起,總有人想知道誰最優秀,據《論語》記載,孔子曾多次被問到這個問題,他老人家每一次的答案都非常統一:
顏回。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在多數人心中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樂觀的「窮書生」形象。但孔子欣賞他的,可不止這一點。總結起來說,孔子從三個方面高調表揚過顏回:
1. 勤奮努力,孜孜不倦。(語之而不墮者,其回也與?)
2. 學習上只有進步,從不退步。(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3. 不找藉口,不犯同樣的錯誤。(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第一點是每個優秀人物的必備素質。相信我,大部分人做事情都沒有達到拼天賦的地步,在此之前,我們比的是時間利用效率。
第二點相對來說要困難不少,一個人想要辦成一件事容易,想要事事都辦成,還一天比一天好,是有難度的,但也不要把它想得太難。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到過計劃定製這件事,不要時時給自己立下太過宏大的目標,你會發現實現起來太難了。
不要和自己最終想成為的那個人比,要和實實在在的、當下的自己比,每天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很了不起了。
第三點是我認為最難做到的。找藉口太簡單了,簡單到成為了我們的本能。一旦找藉口,就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當一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大多數人會第一時間向外界尋找理由。
沒能完成工作計劃,因為老闆突然找我開了個會;一周沒去健身房,因為這段時間實在太累了;學英語到一半放棄了,因為反正學了也沒什麼用。
事實上,找藉口這個過程根本不用費半點功夫,都是大腦自動運行的。被藉口耽誤的人,會在大腦幫他找到藉口後,進一步說服自己這一切藉口都是有道理的,這才是阻礙一個人進步的關鍵所在。
像顏回這樣優秀的人不是不會找藉口,我相信他們的大腦運轉機制和大部分人沒兩樣。但當大腦主動為他們找到理由後,他們的理性會佔據上風,意識到其中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在自己身上找根本原因。
不隨便找藉口是一項反人性的操作,真正做到需要長期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慣有思維模式。所幸,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該對症下藥,尋找解決方向了。
雖說大家都愛找藉口,但不同的人在找藉口的動機方面存在些許不同:
第一種,逃避困難和責任。
這種是最常見的,沒有人天生喜歡困難,遇到困難想要逃跑是本能反應。但我們不可能依靠本能去生活,如果事事都畏難,最終將一事無成。
第二種,習慣性掩飾自卑。
自卑的人害怕暴露自身缺點,那樣會讓他們更加自卑,遇到問題時,常常選擇自我欺騙,習慣性甩鍋。
其實自卑沒什麼可怕的,每個人都有感到自卑的地方,但你要知道,甩鍋不能解決問題。每甩一次鍋,就意味著失去了一次自我提升的機會,這樣下去,只會自卑到塵埃裡。
第三種,秉持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不常遭遇失敗,因為他們很少「開工」,他們最常找的理由不外乎:「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時機還不夠成熟」等等。
萬事開頭難,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尤其如此。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定要說服自己不要想太多,幹就是了。等真正開始做了,再找藉口也不遲。
無論你出於什麼原因習慣於找藉口,希望你從現在開始,每天少為自己找一次藉口,這樣麻煩也就少來找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