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劇大行其道的當下, 某些IP項目為了短期的商業訴求而操之過急,再加上資本的推波助瀾,IP劇泛濫成災。古裝、甜寵等各種劇集層出不窮,據有效數據顯示,隨著頭部IP數量的減少,市場對原創劇集的需求逐漸回歸。
10月16日,廣電總局召開了2021-2025年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推進會議,為未來五年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也是未來電視劇創作的風向標。明確指出,未來五年,主題主線宣傳將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旗幟鮮明講政治」已經成為影視劇能夠播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對政策與市場的不斷變化,影視公司和創作者如何才能在電視劇行業搶得先機?如何打造S級熱門劇集?如何面對觀眾消費需求的改變?又將如何保持原創的生命力?為此我們專程採訪了《麻辣女兵》《神犬小七》等劇的製片人吳玉江,分享S級熱門劇制播經驗。
吳玉江
資深製片人、電視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清華大學傳播系。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團中央任職。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擔任記者、導演和主持人。現任北京完美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何工作室總監、製片人, 主要作品有《非常完美》、《麻辣女兵》、《神犬奇兵》、《麻辣變形計》、《神犬小七》 。
談製片人的眼光修煉:
熱愛驅動一切
創作邦:您之前曾在多家大公司大平臺做過節目總監、總製作人等,從做節目轉型到做劇,有哪些共同之處?積累的最寶貴的經驗是什麼?
吳玉江:從節目製作轉型到做劇的共同之處和經驗如下:一,對創新和差異性的敏銳度之磨練和培養。敏銳度不是天生的,但可以後天養成。這其中主要靠持續不斷地學習和實戰經驗磨練。二,要對受眾及其審美趣味需求趨勢有較準確地把握和預判。三,熱愛驅動一切。
創作邦:製片人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吳玉江:製片人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一,眼力。即你能發現趨勢市場需要的差異性產品。二,雜家素質。全流程管理的根本需要和支撐。同時你更需要實戰經驗的磨練和積累。三,整合人力和資源能力。關鍵是為你的劇所用。找合適的人比找最貴的人更重要。
《神犬小七》劇照
創作邦:您的作品多是原創,您是如何保持原創的生命力的?很多影視劇的創新題材往往源自網絡文學的創新,題材、故事新穎的小說如何判斷是否適合改編影視劇?您是如何找取有新意的素材的?
吳玉江:原創的生命力支撐主要動力來自你對「挑戰」的自覺和偏好。同時也是市場和播出平臺的需要和呼喚。對新訴求同時也來自對「扎堆作品」同質化的排斥,也來自自身「喜新厭舊」的慣性和本性。什麼小說適合改編影視劇首先取決於小說的關注度和人物故事基礎,其次要看小說提供了多大可供電視劇延展的敘事空間。電影故事改編電視劇就先天不足,把四十集電視劇壓縮成電影,其刪繁就簡的功夫也不易。這是個技術問題,也是個眼力問題,歸根到底還是眼力問題。
如何找到有新意的題材主要還是取決你的眼力。舊的和同質化作品多了,大家都會對新選題有天生的驅動力,你也不例外。不能為新而新,甚至新的出格和邊緣化。新和舊的交替如此之快,也不容你過度從容篩選。所以,將對新意題材發現眼力磨練成直覺,在影視文化這個行業不是神話,是現實。當然,你還因此需要真正懂你的平臺和責編。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問自己, 這所謂的新選題,自己有新鮮感嗎?雖然自己的感覺也許有局限,但至少它是一個對新鮮感獲取的出發點,叫「初心」也行。後面就需要堅持不懈的把它轉化成可以播出的作品了。對新創意的發現,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重要,但不是全部。
談選題與開發:
創新的難點在於劇本
創作邦:您很擅長去挖掘新題材,像《隱秘的角落》這種青少年懸疑劇也是市場上的新穎題材,只有12集,關於這部熱播劇的成功原因您覺得是以題材取勝為主嗎?如何深入淺出的將社會現象性話題、大眾心理,融入到劇情創作中,去感染觀眾?
吳玉江:從我本人僅看的第一集推測,這部劇應該勝在直面「社會及家庭教育心理疾病的痛點」,就是類似「童年陰影問題」。直接深入且真實,就會引發社會共鳴點。所以這部劇依然符合我說的「5%」的差異性,關鍵是精準和深入,不掩飾不套路直給就好。當然這需要大量生活細節的支撐和演員的深度把握。
創作邦:您製作的每個項目都很新穎、有獨特性,面對市場同質化題材泛濫的現狀,開發新奇題材是否有一定風險?在拍攝上、創作上也面臨創新的難度?您是如何平衡的呢?
吳玉江:萬事開頭難,創新就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和承擔。創新的難點不在製作,而在劇本上。具體到劇本層面,創新的難點和突破點又在初心和起點上。起點時選錯了方向,就會疊加錯誤,一錯到底,沒有例外。如何選對那5%的差異性,還不會走錯?這是個行業難題。」撞」一部概率還有,但連續」撞」準就難了。需要經驗磨練、眼力磨練和堅持貫徹能力等的支撐。其中磨練獨到的眼力尤其重要。需要磨練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但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們不是神。
《神犬小七》劇照
談創作與製作:
電視劇的核心品質把控在於劇本
創作邦:劇本創作環節,您作為製片人身份,最重要的品控內容環節是什麼?編劇的兩種能力,一是成熟的劇作技巧、二是新奇的靈感、創意新意,哪個更為重要?
吳玉江:電視劇是劇本的藝術。所以,電視劇的核心品質把控在於劇本,一劇之本。作為編劇,成熟技巧是基本功和口糧,這對於編劇來講是必修課和基本保證。但作為編劇更為重要的是創新能力和對生活社會的敏感度。其實和製片人一樣,編劇也同樣需要有一種獨特和敏銳的感受能力,眼力就是上述能力的統稱。
創作邦:30集以內的短劇集是今天平臺和政策倡導的,您有短劇集的創作計劃嗎?短劇較長劇是否更易控制風險?短劇的優劣勢,您能分享一下您的經驗看法嗎?
吳玉江:短劇集創作其實更符合敘事規律,很容易控制節奏和結構,也就很容易避免注水。尤其適合懸疑性邏輯性很強的情節劇。我們還在摸索此類劇,希望有所建樹。其實,短劇風險和長劇風險是一樣的,甚至風險更大。
創作邦:邊拍邊播、季播的美劇製作模式在今天的國內市場適用嗎?《神犬小七》連續推出三季都很成功,是否參照美劇製作模式?
吳玉江:美式製作模式不符合中國國情,因為我們有個備案和審查流程,這很難走按需定製路線。但美劇製作季播出模式和對量的控制,既有利於風險控制,也更符合敘事規律。神犬小七系列開發有所借鑑,但其實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所以從敘事連貫性和演員連續性角度看,我們根本做不到真正美式系列劇,也就是皮毛而已。
《神犬小七》劇照
談受眾心理:
精彩鮮活的人物和故事更能產生共鳴
創作邦:您製作過的幾部軍事題材劇都是爆款,最近大火的電影《八佰》和之前的《戰狼》也都屬軍事題材,您有製作這類電影的計劃嗎?同是軍事題材,電影與電視劇兩種形式,觀眾的需求有什麼區別嗎?如何能滿足觀眾需求?
吳玉江:電影風險很大,電視劇成功不意味著改編電影就一定成功。電視劇敘事空間和情節很豐富,電影敘事空間有限,要刪繁就簡,這是個難題。目前還沒有將我們之前的電視劇改編電影的計劃。觀眾看電影和電視劇的根本訴求是一樣的:精彩鮮活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因此而必然產生的情感共鳴。從小眾心理需求看,還有更深層面的人性和社會衝突的揭示。兩者同時也有明顯區別,如敘事空間的差異。如果算上劇場體驗感,如視聽效果體驗,也是電影和電視劇的觀眾接受體驗過程的差異之一。電影注重人物和生活細節表現,電視劇注重結構,一個半小時的結構和上百個小時的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麻辣女兵》劇照
創作邦:您做的不同項目與編劇的合作形式有什麼不同嗎?在與編劇合作中,您最看中編劇的什麼特質?最後,請您為編劇學員們提些建議~
吳玉江:我們這十年主要合作的編劇是能夠接受我們需要的「委託創作編劇」,且以原創為主導的編劇。基本是以年輕人為主導的編劇群,也有少量中年編劇參與。這主要和我們創作的題材類型和播出平臺有著密切關聯度。沒有固定的成熟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合作方式,只有因地制宜的合作方式。所以我們和編劇新人及還在努力向上積累經驗的編劇合作最多。
編劇才華很重要,但卻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們更看重的是編劇的配合度和適配度。沒有一個編劇是全題材通吃的,都會有所長所短。揚其長避其短就是我們選擇編劇很重要的原則。排除編劇自身原創的劇本,凡是委託創作的劇本都自然涉及如何在一個已經有一些條條框框的界限裡最大限度發揮的問題,會發揮的,反而能衝破限制,觸發創作新衝動,而不是扭著鼻子委曲求全地被動創作。新入行編劇最大的敵人和障礙是自己:自己的太個性化訴求,卻又找不到讓別人聽得懂的語言告知大眾;因生活和閱歷積累不夠,表達方式和語言狀態太狹隘;除非你不介意生存問題,否則你還是需要面對現實,委屈壓抑地去承接一些與你本性和文藝偏好相牴觸的劇本創作,但這些都是你必須的修煉和累積。
—END —
完美世界影視是中國領先的影視文化投資、製作及發行機構,主營業務涵蓋影視精品內容、藝人經紀、綜藝娛樂、影遊聯動、投資和國際業務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