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航空隊,最強戰機為何以中國神仙命名?47飛行戰隊始末

2020-11-20 騰訊網

二戰中,日本為凝聚國民戰鬥意識,開始大力向國民宣傳英美鬼畜,即英美帝國主義(日本認為)是魔鬼畜生不是人,一旦在未來的戰爭中失敗,英、美兩國會踐踏「神國」摧殘眾生,所以日本國民要同心同德支持「聖戰」。為了迎合英美鬼畜這一說法,日本還將1940年8月出產的先進陸軍戰機命名為「鍾馗」,意圖用「鍾馗」去抓「鬼」。

此款戰機性能十分優越,被裝備給日本陸軍空軍王牌,被稱為空中新撰組的47飛行隊。但是也許是47飛行隊「新撰組」這雅稱起得實在不好,和新撰組保衛德川幕府的結果一樣,日本帝國也滅亡了。今天就來看看空中新撰組,裝備日本陸軍最新科技的第47飛行隊始末。

鍾馗

一、獨立47飛行中隊

自從飛機被裝備給部隊成為戰爭主力之一,列強都不遺餘力地發展空軍。在日本,因為傳統上軍部勢力分為陸軍、海軍,所以空軍沒有在軍部佔得獨立的一席之地,而是被劃為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

第47飛行戰隊的前身是獨立47飛行中隊。此中隊成立的目的並不是陸軍航空兵作戰之用,僅是為了測試陸軍新式戰鬥機ki44(後來的「鍾馗」)的性能而臨時成立。中隊成立之初,就配備了日本王牌飛行員黑江保彥、坂川敏雄等。

日本給這支部隊的命名極有含義,「47」來源於赤穗四十七浪士(講的是47個浪人為主君向幕府高官復仇,成功之後全部自殺的故事),又因赤穗藩的家徽和新撰組的羽飾相似,所以又有雅稱「空中新撰組」。由此可見,日本軍方情意滿滿地希望這隻測試中隊測試出的飛機能在「聖戰」中發揮巨大作用。

鍾馗戰機

1941年11月,日本陸軍航空本部航空審查部命令,將新研製的ki44戰鬥機共9架全部裝備給獨立47飛行中隊用於試飛。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英、美成了日本的敵人。英國空軍裝備了噴火式戰鬥機,而日本陸軍航空兵主流九七式戰機和一式(隼式)戰機在性能上處於弱勢地位,所以日本陸軍拆東牆補西牆,將測試飛行隊獨立47飛行中隊連同最新戰機ki44緊急投入戰場,意圖威懾英、美。

盟軍的噴火式

1942年1月5日,黑江保彥駕駛「鍾馗」戰機在新加坡第一次擊落了盟軍的戰鬥機。以此為開端,第47飛行中隊在東南亞馳騁戰場,十分活躍,「空中新撰組」的名聲逐漸傳開。

日本偷襲珍珠港

二、二式單座戰鬥機「鍾馗」

說道二戰中日本的戰機,大家一般會首先想到零式戰機。誠然,零式戰機性能優越,是日本空軍的主力,但它是海軍的專利。按照《日本海軍史》所說,零式戰機1937年5月開始研製,目的是空中格鬥和截擊,性能要求是最高時速為270海裡,以3000米高度可巡航6小時,武器能裝備2支20毫米機槍、2支7.7毫米機槍。

照這種性能,守衛日本本土天空和打擊盟軍飛機可謂綽綽有餘。但是,日本陸海軍老死不相往來,即便大敵當前,雙方也是明爭暗鬥,爭鬥到海軍造坦克,陸軍造戰艦的份兒上,所以陸軍是沒臉去拜託海軍援助陸軍航空隊的。

日軍轟炸中國領土

因此,1937年12月,應陸軍的要求,日本中島公司同樣開始構想一種重火力、高速度,採取一擊之後即脫離方式攻擊的重型戰鬥機,以滿足陸軍防空需要。1938年,公司內部由設計師小山悌開始設計並實驗,小山設計的是單座戰鬥機,減少戰機承載人員數量,進而增強戰機性能。1939年,軍方給公司下了新型戰鬥機應有的性能指標:最大速度應為一小時600公裡以上,爬升率5分鐘內能爬到5千米以上,活動半徑應為600公裡以上,能裝備2支12.7毫米機關槍、2支7.7毫米機關槍。1940年8月,第一新型戰鬥機出爐,性能達到了軍方要求,也可以投入實戰,但還有些許細節問題。後經多次試驗, 1942年2月,軍方才同意大批量生產。

廣島被原子到轟炸後成為廢墟

Ki44出爐後,配合著英美鬼畜的宣傳,日本將此款戰機命名為「鍾馗」,意圖用鍾馗去抓鬼,這寄託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美好的願望。

鍾馗戰鬥機步入實戰即上文所述的緊急調獨立47飛行中隊參戰,戰爭初期該戰機顯示了部分優勢,但隨著盟軍空軍一線裝備的升級,「鍾馗」優勢不復存在。之後日本出產過「鍾馗」改進型,即二型、三型。戰爭末期,「鍾馗」的性能不及新發明的四式戰鬥機「疾風」,最終停止生產。「鍾馗」戰機一型、二型、三型共生產過1225架。

三、獨立47中隊升級

1942年4月18日,日本東京被轟炸,軍方向裕仁天皇吹噓的神國永不被外敵入侵,受到了裕仁的極大懷疑。擔任日本本土防空的陸軍九七式性能嚴重不足,讓軍方甚為頭疼,最終軍方決定將獨立47中隊調回,駐紮調布機場,擔任東京防空任務。隨著本土防空需求的加大,1943年10月裝備先進戰鬥機的第47中隊升級為第47飛行戰隊,以山下登為隊長,下轄3個中隊,每個中隊裝備18架「鍾馗」戰機。

裕仁天皇

1944年7月,塞班島被盟軍收復,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失敗,盟軍轟炸日本本土威脅加大,擔任防空任務的第47戰隊的壓力與日俱增。1944年11月,魔鬼隊長奧田賜接管戰隊,開始對隊員進行殘酷的訓練,在付出幾個隊員生命的代價後,47飛行隊隊員整體水平全面提高,戰鬥技術堪稱陸軍航空兵第一。

塞班島

四、「全裸」出擊

1944年11月1日,盟軍偵察機以1萬米高空偵察東京,第47戰隊緊急起飛,雖然隊員戰鬥素質較高,但此時的「鍾馗」戰機已全面落後,飛機爬升速度較慢,從水平高度起飛爬到1萬米,理論上竟需要1小時,這期間盟軍飛機早已撤退。之後連續近一周,盟軍偵察機都路過第47戰隊防區,可日軍無可奈何。

最後日軍將4架「鍾馗」的通訊儀、飛機防彈板、燃料箱防彈板全部拆掉,減輕了飛機重量,以此4架戰機,配備47戰隊最優秀的飛行員,成立了47戰隊中的震天特攻隊(和神風自殺隊不一樣),意圖攔截盟的軍偵察機、轟炸機。

1944年11月24日,盟軍轟炸機編隊意圖轟炸日本的武藏野飛機製造廠,第47戰隊的 震天特攻隊緊急出發,成功擊落了盟軍一架B29轟炸機。軍方對此次戰機性能表示滿意,並要求科研人員再提出戰機改進計劃。最終科研人員只得進一步將飛機外部防彈板拆除,並拆除兩門小機槍,只保留兩門大機槍。

日本空軍

經過這種近似全裸出擊的改裝,「鍾馗」戰機性能得到巨大提升。1944年12月3日,盟軍再次轟炸武藏野飛機製造廠,震天特攻隊對盟軍進行攔截,盟軍飛機被擊落5架,擊傷7架。

五、滅亡

至1945年1月,第47飛行隊共擊落了襲擊本土的盟軍19架B29轟炸機,擊傷29架。因為戰局的惡化及日本石油等資源斷絕,飛行隊已經無法進行飛機的精細保養,「鍾馗」戰鬥機也因為性能的不足而被「疾風」取代,飛行隊不論是裝備、後勤保障還是人員素質都全面下降。

1945年7月,第47飛行隊移駐小月基地。當天,盟軍航母編隊在四國海域集結,盟軍戰機打算對四國進行轟炸作業。防守四國的日軍第12飛行師團命令47飛行隊進行攔截,47飛行隊全軍出擊。盟軍擊落第47飛行隊8架戰機,王牌飛行員波多野真一等6人死亡,2人跳傘得以逃生,自此飛行隊元氣大傷。8月14日,47飛行隊恢復士氣後對盟軍進行了報復,他們在豐後水域偷襲了盟軍P38閃電戰機編隊,以損失2架的代價,擊落盟軍戰機5架。之後日本投降,47戰隊就地解散,這種下場對軍國主義分子來說算好的了。

相關焦點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日本陸海軍對ME-163都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因為在兩分鐘內衝上萬米高空的速度令人無法拒絕。雙方難得的表示願意合作。海軍負責機體設計,陸軍則攻克火箭發動機難關。後來陸軍第70航空戰隊也接收到一架「秋水」,不過只進行了無動力滑翔測試,讓飛行員熟悉操縱過程。日軍試圖加速測試速度儘快投入量產,但1945年8月即戰敗。當時已經有7架「秋水」生產完成,兩架如前文所述毀於測試,剩下的被美軍繳獲,當做比較稀奇的戰利品拉回國內展示。
  • 紅色飛鷹——抗戰期間蘇聯志願航空隊援華始末
    反觀窮兵黷武的日本侵略者,空軍當時不是獨立的兵種,而是分別隸屬於陸軍和海軍的航空隊。1937年全面侵華之時,日本陸軍航空隊已有飛機1480架,海軍航空隊有飛機1220架。日軍飛機數量是中國的九倍以上。其中裝備最多的是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和九六式艦載戰鬥機,都是1936年投產的新機型,當時世界軍機的佼佼者。中日之間的空戰,是一場完全不對等的搏殺。
  • 264比892,不起眼的仙人掌航空隊,創造了瓜島戰役中的空中傳奇
    8月12日,瓜島機場修建完工,島上的美軍以中途島戰役中陣亡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俯衝轟炸機指揮官亨德森少校的名字,將機場命名為亨德森機場。 至此亨德森機場上已經匯聚了美國陸航、海航、海軍陸戰隊航空隊三支部隊,而這個臨時拼湊而來的航空隊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因為瓜島在盟軍密碼系統中被稱為「仙人掌」,所以進駐該島的飛行部隊被稱為「仙人掌航空隊」,此後的6月裡他們將一直為保護瓜島海空而戰。
  • 二戰日本四式疾風戰鬥機王牌飛行員被我軍擊落於西安
    月日本疾風戰鬥機正式被日本寄託為本土決戰時主力機型,而日本生不逢時的「大東亞決戰機」註定接下來命運會十分悲慘,而第一個擊落日本這種飛機國家,竟然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西安機場的高射炮守軍部隊,1944年8月日本第22飛行大隊進入中國戰場,在漢口機場駐紮,按照日本資料來說,是測試日本該型戰機作戰能力,進行磨合作戰行動,當時為什麼日本人不拿太平洋戰場美軍做實驗呢?
  •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陸軍戰鬥機 第一部分
    這次我們給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戰鬥機拉一個型號清單,因為數量比較多,所以按陸海軍所屬分別介紹,其中陸軍戰鬥機分為上下兩篇。日本陸軍的戰鬥機早期是以神武紀年進行命名,1933年制定了以「キ」(英文Ki)為字頭的開發編號。定型飛機會再給一個XX式的命名,有的還有額外的暱稱,而未定型的飛機就只有キ加數字的編號了。
  • 史匹柏二戰新劇《空戰大師》:第八航空隊和「孟菲斯美女」號
    B-17機艙內的機槍手事實上早在二戰爆發之前,美國陸軍航空軍就確信戰略轟炸機是強有力的戰略性進攻武器。不過,暱稱「最強第八」(Mighty Eighth)的第八航空隊,試圖將歐洲從第三帝國的魔爪中撬開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到戰爭結束時,航空隊損失5,100架飛機、投放69.7萬噸炸彈,而在美國11.5萬名空軍傷亡人員中,有大約4.7萬人來自第八航空隊。
  • 被惡魔詛咒的悲劇戰機:美制CW-21「惡魔」戰機在抗戰中國
    在昆明期間,CW-21戰機為中國空軍進行了飛行演示,並同中國空軍裝備的法制D.510c戰機、俄制伊-152和伊-16戰機進行了精彩的飛行對抗演練。其中俄制伊-152戰機的駕駛員是我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黃泮揚。3月16日(3月7日?)
  • 日本曾全力開發瘋狂戰機,採用火箭動力升空,三分鐘到達萬米高空
    1944年,德國和日本作為盟國,雖然相隔數千裡,但是戰局都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到了這一步,德國和日本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本土遭受了盟軍的戰略轟炸。德國的主要工業區成為了盟軍戰略轟炸的主要目標,日本也不例外,自從太平洋島嶼一步步失守後,1944年末,美軍已經能從島嶼和中國大陸上起飛遠程轟炸機日本本土了。
  • 從晚清到民國,中國空軍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秦國鏞經公派出國留學,先後就讀巴黎陸軍大學和比利時航空學院學陸軍及機械科。1905年應召回國任陸軍部參事。留學歸來的秦國鏞,受西方先進科學思想影響,從海、陸、空三軍比較中西方軍事實力,深感鞏固國防,與列強抗衡,須急練一支中國空軍。1911年4月6日,秦國鏞在北京南苑駕駛高德隆式單座機表演飛行,共盤旋三周。
  • 每一架都是王牌 戰機世界五大國頂尖戰機盤點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首款空戰網遊《戰機世界》限量不刪檔測試正在火爆進行中,遊戲涵蓋二戰時期英、蘇、美、日、德五個國共117架戰機。美國空軍:掌握大科技樹,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嚴格意義上講,二戰期間的美國,空軍沒有形成一支獨立的軍種,只有美國陸軍航空隊或海軍航空隊的稱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了戰爭財之後,美國也許稱不上戰爭科技最領先的國家,卻沒有人能否認美國超級經濟大國的地位。
  • 八十一年前,那個要打下一百架日本戰機的中國飛行員
    劉粹剛的飛行技術,表現在面對日本不斷進步的新式戰鬥機依然能保持全勝, 1937年8月,在戰爭爆發一個月後,日本將新式的96式艦載戰鬥機投放到中國戰場,該戰機的設計者是崛越二郎,他同時也是日本二戰最有名的零式戰機的設計者
  • 飛獸百科 星球大戰X翼戰機破解—悉數X-wing Fighter歷史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X翼戰機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扒一扒X翼戰機的歷史~      人類的歷史上有很多「被埋沒」的天才,司楚普(Robert C. Stroop)算是其中一個。這位航空設計師在正史中籍籍無名,甚至沒留下張照片。但是,在美軍的檔案裡,留下了他的X戰機。那是1935年,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收到了這樣一封信。
  • 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伏爾提 P-66「先鋒」
    >P-66 「先鋒」(Vanguard)全部生產完成,P-66原定交給英國,英國準備將其交付加拿大用於培訓飛行員,但在1941年初,國民政府中國空軍在日本的空襲中受到強大的壓力,急需更多戰機。1941年5月19日,英國政府同意將這批P-66 先鋒戰鬥機,提供給國民政府中國空軍,支援中國抗日戰爭(強烈懷疑這是個陰謀~)。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西海岸發生對日軍入侵的恐慌。
  • 八十一年前,那個要打下一百架日本戰機的中國飛行員 | 寧南山
    1937年8月,在戰爭爆發一個月後,日本將新式的96式艦載戰鬥機投放到中國戰場,該戰機的設計者是崛越二郎,他同時也是日本二戰最有名的零式戰機的設計者,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片《起風了》,講的就是崛越二郎的故事。九六艦戰可以看成零式戰鬥機的前身,在四五年後該機甚至仍然在參與和美國的太平洋作戰。該機是單翼飛機,已經順應了戰機由雙翼向單翼進化的歷史潮流,並且機身實現全金屬化。
  • 中國航空史上長途飛行第一人是臺山鄉親!
    加入空軍 為國效力 1924年,中國國民黨海外部部長林森(後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赴美國參加太平洋會議,黃毓沛駕機前往迎賓,並進行飛行表演,深得林森嘉許。1926年,林森發電報給黃毓沛,請他回來中國協助建立中國空軍。接到電報後,黃毓沛隨即將他苦心經營二年多的飛行學校關閉。
  • 那年夜空飛將來——絕世戰機「黑寡婦」的中國故事
    為何最終僅餘兩架?其中之一又留在了中國?來自英國的求援「黑寡婦」,官方名稱P-61夜間戰鬥機。這是美國人在二戰時期研發出來的軍用飛機,第一次上天的時間是1942年5月26日。同日,中國遠徵軍第一路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緬甸殉國。緬甸失守,中國對外求得抗戰急需物資的最後一條陸上生命線被切斷,從此盟國援華只得以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進行。
  • 日本海軍孤注一擲的雷伊泰灣海戰,為何卻被日本陸軍將領出言勸阻?
    平時看不起日本海軍的日本陸軍,竟然力勸海軍不要發動雷伊泰灣海戰? 要知道雷伊泰灣海戰本身是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日本陸軍防守的菲律賓啊,日本陸軍為何要如此勸阻日本海軍呢?
  • 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二戰時德國不從日本進口一些
    文/寂寞的紅酒零式戰機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戰機之一,被日軍吹捧為「萬能戰鬥機」。由於零式戰機在太平洋戰場上出色的表現,零式戰機甚至被很多網友吹上了天。但有意思的是,雖然零式戰機被吹上了天,但日本的盟友德國人始終沒有從日本進口一架,德國人甚至對零式戰機絲毫不感興趣。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德國人卻不感興趣?首先,在性能上,零式戰機遠遠比不上德國戰機。不要說德國人在二戰後期開發出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即使和德國主力機型 BF109相比也差了一大截。
  • 血色殘陽,航空戰彩:二戰舊日本海軍航空兵戰機塗裝的變遷
    比如提到二戰美軍戰機,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銀光閃閃的P-51D「野馬戰鬥機」;德軍戰機則塗刷著複雜的、千奇百怪的迷彩;蘇軍飛機十分簡約,綠色和藍色是它們的主色調……總之,塗裝已經成為武器們的一張名片。塗裝演變背後則是對戰史和戰術的反映。對武器色彩塗裝的考證,同樣是還原歷史的一部分。比起枯燥的技術數據,武器的顏色或許是更加令人感到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