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在精神病院上班,是怎樣一種體驗?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

江湖邊 ✑ 採訪/撰文

受訪者供圖

Netflix最近上了一部以精神病患為題材的高分原創劇。名字挺溫柔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It’s Okay to Not Be Okay)。

時隔5年復出的金秀賢(鋼太),這次在劇中扮演了一名在精神病院上班的護工。他邂逅了一名具有反社會人格的童書作家,開啟了一段「情感療愈」之旅。

作為故事主要發生的場所之一,鋼太上班的地方——沒關係醫院,也展現了部分精神病院內景。

比如,身邊會有很多行為奇怪的病友。

對著空氣說話、旁若無人的唱歌,或是覺得角落角落都是監控,正在監視ta:

他們可能沒有行動上的自由。

病房是封閉的,窗戶是鎖死的。要是發起病來,可能還會被三五大漢架在床上,注射鎮靜劑。

病人不肯吃藥。他們練習各種藏藥絕技(比如假裝把藥拍進嘴巴,實際藏在指縫裡),每天和醫護鬥智鬥勇:

影視劇和小說為我們的提供了誇大想像的基石。

對於「精神病院」,普通人總是會存有很多想像,也有很多誤解。許多人聽到嚴重到要住院的「精神病」,一定是非常可怕的情況了。

真實的精神病院是什麼樣?

其實,簡單心理的很多心理諮詢師出於工作需要,都曾在精神病院呆過一段時間。

我們聯繫了林蔭、嶽也、周正朗,跟她們聊了聊諮詢師眼中真實的精神病院生活。

涉及病人隱私之處,均做了模糊處理。

去精神病院這件事,對我來說就像是「田野調查」。

我想知道一下自己不了解的那些東西。一個人怎麼就成了那樣子?書本上寫的那些症狀,如何在真人身上出現?說大一點,你可以在那裡高密度地看到人類的苦難。

那段時間,精神病院就像「另一個世界的9又3/4車站」,我咔地衝過去,然後就到了一個魔法世界。

——林蔭,2018年夏天,北京回龍觀醫院

說到精神病院,普通人可能想到的是一個可怕的符號。

去回龍觀之前,我也聽了很多傳聞。比如你不能在空地站著,一定要背靠牆,保證前面有人過來是能看見的,防止病人突然衝過來。

但畢竟我學的是心理諮詢。我對這些事感興趣,加上時間充裕,所以開放病房、封閉病房我都去呆過。

精神專科醫院病房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開放病房的管理要寬鬆許多,病人的意識相對清醒,家人可以陪住,病人可以自由在病區內活動和使用手機、電腦,需要外出辦事徵得醫生允許便可,與我們通常了解的綜合醫院病房基本差不多。

封閉病房,住的是重型精神病人。

在那裡,每個病區有一道單獨的大門,全天24小時鎖門,工作人員進出病區要立刻上鎖並二次檢查。病區大門好像一道生死線,醫護人員對病人靠近大門的意圖或行為會格外敏感警惕,因為闖門的事情確實時有發生。

封閉病房的病人一般比較嚴重。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確實是「好不正常」。

早上查房,會看到處在發作期的病人在那手舞足蹈,唱「一個小草」;還有人在旁邊砸床,自己對著空氣說話,大家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人20多歲起病,住到現在可能已經四五十歲了。

最初一周時,他們突然發作的場景會給我很大情感衝擊。有時候病人無法自控,需要護工把他束在床上。

大家不想傷害到他,但是又怕自己被傷害到,你知道嗎?那確實是一種「衝突」的場景,雖然他並沒有跟誰對峙。

去男病房要更害怕一些,因為男病房都是大老爺們。

不過,跟病人熟悉了之後,什麼人即將發作都有徵兆。比如說話有點開始亂套了,嗷嗷地跑進跑出——他們就說「XX又不好了」。他們用的專業的詞就是「不好」。

聽著是挺嚇人的,但醫生就比較淡定。我後來呆久了,也淡定了。

除了發病的病人之外,我不會有多害怕他們。只要是意識清醒,然後能正常說話的,我都可以聊一聊。

其實也就是很普通的聊天。聽聽他們那些喜怒哀樂,或者吐槽一下父母之類的。哪怕他感覺此刻好了一點,也很有價值。

我剛到病區時,曾經很楞的問過醫生「用什麼標準判斷要不要把病人捆起來」,當即被醫生嚴厲批評說「注意你的用詞。這不是捆,而是保護」。

我作為心理諮詢師,覺得挺難受、也挺難以處理的一個部分,是患者在病房裡那種孤獨的狀態。

你看現在這個時代了,也不能讓他們把手機帶進去。一個病房裡60個病人,只有1個公共電話,每天中午輪流排隊打,每個人只能打三分鐘。整體就是一個非常單調枯燥、與世隔絕的生活。

關係、陪伴對康復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在封閉病房的環境下,這是兩難的事情。

有時候,精神病真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絕症」,就是一種生活的絕望感覺。他們可能會反覆發作,帶病生活。

說一句莊嚴的話,人最寶貴的就是相信有希望。在困境面前,你通過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來定義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覺得,Possibility這個詞太美麗了。沒有可能性,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審判。

去精神病院的病人,其實已經不在我們的工作範圍了。對於處在發作期的病人,心理諮詢很難有什麼實際幫助。

所以我其實很感謝最開始告知我們:這是個見習,不是實習,不是要求你來做些什麼,你也做不了些什麼,定位非常明確。我覺得這對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是一個很大的保護。

——嶽也,2012年夏天,北京安定醫院

去精神病院見習,是北大心理系研究生的受訓項目。2012年暑假,我剛剛讀完研一,就和其他3個同學一起,像個小分隊一樣去了安定醫院。

8年前,我覺得精神病院人好多,床位也很有限。

安定沒有回龍觀那麼大,環境也比較老式,是那種綠色的牆和鐵門。醫院裡按照不同的嚴重程度和診斷分了十幾個病房,一些社會功能好的病房不封閉,一些是封閉(也就是進出上鎖)的。

在病區印象很深的患者,是個有性創傷的年輕女性。

她總是講很多鬼怪故事,告訴我們魔鬼昨天又對她做了什麼,「我被魔鬼控制了、我被魔鬼侵犯了」!還有非常多的強迫症狀。

我當時很被觸動的是,她遭遇過事實上的性侵和家暴,包括父母的早期分離。

她的語言體系雖然難以理解,但你會發現,那些奇怪的語言表達跟情感狀態是匹配的。那樣的病人,通常是因為經過非常深的創傷,讓生活太難以承受和維持了。

在整個見習期間,讓我感覺非常震撼的,是醫生的快速診斷能力。

跟患者聊天的時候,醫生會進入到他們的故事裡,使用他們所用的語言。比如問一個妄想的病人:「你昨晚又見到了誰」?問的時候好像雲淡風輕,問題都非常簡單,但他們可以馬上從中評估出病人的狀態。

還有他們對待病人的方式。

好多年前,有個青春期的躁狂症病人,她喜歡上一個特別帥的醫生,然後會對醫生有很多性的表達,比如直接過去要抱醫生之類。她這個行為,其實會被很多其他的病人取笑。

我記得當時醫生是抓住了她的雙手,沒有讓她真的抱上來,比較溫柔拒絕了她,沒有羞辱的那種感覺。對,又溫柔又有邊界,然後使用病人的語言跟她回應。我會記得那種感受,是特別溫柔的。

病人的表現真是豐富多彩。他們跟一般的來訪有區別,但不會像我之前想的那樣好像一個鴻溝、正常人和非正常人的那種區別。不是,他們有點像一個連續譜,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連續譜。

從這個角度看,當他們出現症狀的時候,只不過是離正態分布偏離了一點點。我覺得人的複雜性這件事情,真不是你的標準能夠概括。

——周正朗,2018年夏天,北京回龍觀醫院

我是自己跟醫院約的見習。因為在成為諮詢師的過程中,其實有一些困惑。

當時我還是很新的新手,會接到一些來訪者有精神科診斷。所以我好奇,他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得到一個診斷?他們在精神病院會受到什麼待遇?雖然我所接受的培訓會提到這一塊,但是教的很理論。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回龍觀醫院。他們有個院子,感覺特別老派,有那種80年代的老單位的感覺。

剛一進去,其實氣氛特別祥和。一個小花圃,然後旁邊是有點老式的樓。有一些病房是封閉的,病人只能在固定時間出來活動,三三兩兩的。

我去的是開放病房,接觸的是成人和青少年的神經症病人。如果不是穿著病服的話,他們看上去其實和普通人差不多。

我對一個有躁鬱症的孩子印象很深。她長得好看,有點像《隱秘的角落》裡的普普。有天早上她突然情緒崩潰,說想要出院,然後瘋狂地哭。

可能是因為諮詢師接的來訪,一般都呈現出社會功能比較好的樣子。跟他們的交流,會隨著一對一的探索,慢慢呈現出情感的流露。那不是一個很突然的過程。

而那個小女孩的崩潰是突然的,沒有任何徵兆(可能是因為我對她沒有深入了解)。跟平常熱情開朗、呼朋引伴的樣子反差也實在很大。

另外,雖然醫生對於病人都有一些職業化的套路,但其實都是關心的。

有的時候,醫生看起來很冷漠,臉一板挺冷酷的,但我覺得他們是為了工作能夠持續進行下去,才需要有一點冷漠的感覺。

早上門診量很大,病人情緒強度也大,許多人滔滔不絕。如果捲入的太多,對醫生來講是非常耗竭的事情。

病人能夠感覺到大夫的善意。一些病人因為住的時間長,家屬、病人、醫生之間互相都很熟悉,經常會進行談話、溝通。雖然不算是非常嚴格的治療,但會覺得他們的家庭結構裡面的那些壓力,有了一個往外宣洩的出口。

我之前對有診斷的來訪有顧慮。因為有些來訪的抑鬱症狀非常明顯,他已經喪失對話的意願,沉浸在情緒裡頭重複說一些螺旋話,甚至有輕生念頭。

這些人可能會循環地發病,如果沒有進行任何藥物控制的話,每一次都可能會比上一次更嚴重。純靠諮詢師來打撈,壓力非常大。

但去了醫院以後就沒有這種感覺。他們跟一般的來訪有區別,但不是好像一個鴻溝一樣,正常人和非正常人的那種區別。

藥物可以從化學的角度幫到他,讓他更容易從談話治療中獲益。

「無力感」、「有限性」。每個受訪的諮詢師都提到了這些方面。

心理諮詢常說,要轉化創傷、轉化苦難。「但心理諮詢的來訪者常常是相對正常、有起碼的社會功能的。在人際和人格上一些問題,我們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去轉化。但精神病院裡的這些長期、嚴重的苦難,你會覺得好難轉化,這些苦難就像一座山。」林蔭說。

她覺得,對精神病人由來已久的「汙名化」,也是一種對「無力」的反應。人們害怕自己掉到界限的那邊,所以要強調我跟他們不一樣,作出二元對立的一種防禦性反應。

陶勇醫生最近有一段採訪很出名。他說:

「很多時候我們是因為站在今天的一個衣食無憂、生活安定、有穩定生活保證的情況下,我們去評判別人是好是壞。而事實上我也經常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窮困潦倒,到了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的時候,我會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嗎?我覺得好像我也未必做到。」

精神障礙的患者其實也一樣。很多諮詢師提到,這些病人的身後,常常是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這些故事慘到讓人懷疑,如果我們也經歷了ta經歷的,我們還能慶幸自己是「正常人」嗎?

「每個人都將自身所感知的範圍當作世界的範圍」。

精神病人不是他者。所謂的正常,是相對而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你對精神病院一無所知
    最近,一部以精神病患為題材的高分原創韓劇正在熱播,名字還挺溫柔治癒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想必有不少人都在追!時隔5年復出的我們「都教授」金秀賢(文康泰),這次在劇中扮演了一名在精神病院上班的護工。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拍攝點解析!徐睿知城堡、精神病院原來都...
    除此之外,《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原聲帶、徐睿知的華麗造型與妝容,也都另人驚喜!童話氛圍濃厚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不只是靠配樂與造型襯託,其實在拍攝場景上,劇組也發揮了十足的創意。想知道徐睿知的山上古堡別墅以及「沒關係精神病院」到底在哪裡嗎?現在就往下滑,一起來看看《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拍攝景點全解析!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6月20日晚,電視連續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首次播出,許多媒體報導稱該電視連續劇的第一集就贏得了當晚韓國電視收視冠軍,這個結果其實不足為奇。首先,金秀賢確實很受歡迎,其次,這種「精神病」主題也非常適合當前韓劇觀眾的胃口。
  • 《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沒關係,你可以的
    最近看了由金秀賢,徐睿知主演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因為艱難的人生重負而拒絕愛情的精神病院護工,和因為本質性的缺陷而不懂愛情的童話作家,因為命運的安排而相遇,在一路跌跌撞撞中治癒彼此的傷痕。金秀賢將在劇中飾演精神病院護工文康泰,他從小父母雙亡,獨自照顧罹患自閉症的哥哥,在犧牲奉獻的人生裡失去自我。夢想對於他來說只是虛幻的泡沫,人生的軌跡於他也是早已牢牢焊好的平凡而無奈。他的唯一願望只希望能以護工的微薄工資和哥哥一起,堅持度過每一天。
  • 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最近的韓劇似乎商量好了,都要聚焦在精神病人身上。李準基貢獻了反社會型人格的潛在動手,而退伍歸來的金秀賢也因為在新劇又上熱搜了。雖然原因是主要是因為他的八塊腹肌,但是這部新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主要聚焦的還是精神病患者人群。 各自困苦,彼此治癒這部劇典型的韓劇風格,男女主角都是外形養眼,人設又相當苦逼。
  • 金秀賢等確認出演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網易娛樂3月5日報導 韓國tvN電視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今天公布了金秀賢,徐睿知等藝人組成的演員陣容。《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將講述因為艱難的人生而拒絕愛情的精神病院護工與因天生的缺陷而不懂愛情的童話作家相遇,治癒彼此的故事,金秀賢與徐睿知分別飾演了因生活艱辛而拒絕愛情的精神病院護工和有著反射會人格的暢銷童話書作者。吳正世飾演了男主人公患有自閉症的哥哥,樸珪瑛飾演了男主人公的同事,而金洲軒則是飾演了兒童文學出版社社長。這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將於今年6月開播。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女主媽媽沒死?她很有可能就在精神病院裡!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通過女主高文英的回憶可以得知,小時候的她曾親眼看到媽媽去世,地下室的地板上至今還有血的痕跡,然而最新劇情卻出現反轉,也許高文英的媽媽並沒有死。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你真得懂精神病的世界嗎?
    起初吸引我的,就是這部劇名,《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聽名字第一反應就是好治癒啊。試想當一個人說出:「我是精神病。」得到的回覆是沒關係啊,對於他的心來說是多麼慰藉。就連精神病院也叫做「沒關係精神病院。」我知道也有很多人最初都是奔著演員去的。金秀賢歐巴的回歸之作。女主是又颯又美的徐睿知。坦白說第一次看金秀賢的劇,他的顏值和演技的確值得。以前對韓劇不感冒的我,這兩年開始看之後,發現「真香」。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金秀賢的回歸之作,是否被過譽了?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又體現了哪些有跡可循的創作方法?最終呈現出的效果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被過譽了呢?男女對調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甜虐結合的爽劇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劇情圍繞精神病院展開:一個帥氣可人的精神病院男護工文鋼太(金秀賢飾)與一個冷豔多金的美女童話作家高文英(徐睿知飾)相互糾葛、陪伴並彼此治癒的故事。
  •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6.20首播」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導演: 樸信宇編劇: 趙容主演: 金秀賢 / 徐睿知 / 吳政世 / 樸珪瑛 / 樸真珠 / 更多...類型: 劇情 / 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語言: 韓語首播: 2020-06-20(韓國)集數: 16單集片長: 70又名: 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臺) / It’s Okay to Not Be Okay 該劇講述因為艱難的人生重負而拒絕愛情的精神病院護工,和因為本質性的缺陷而不懂愛情的童話作家,兩人相遇後治癒彼此的傷痕的如同奇幻的童話一般的治癒愛情故事
  • 金秀賢歸來,8.7分《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有什麼看點?
    當小編看完這部金秀賢退伍回歸的新作《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發現那個男人不僅演技依然在線,連年齡都仿佛凍住了,顏值依舊那麼能打,出演的劇依舊那麼高質高口碑。首先從片名來說就很吸引人——「精神病」?「沒關係」?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平和治癒
    1.即便同屬漫畫感的名字,「大家都有病」直白而冰冷,「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就平和而治癒了很多,這一對「韓國病人」都外表光鮮,內心幽暗,只能相互救治,從彈幕看,編劇既聽從觀眾的小願望,又能超越觀眾呼聲,帶領亞健康小病態的觀眾走向又亮又暖的大海;2.韓國明星的儲備還是豐富,豐富不止是多,而且還多樣,徐睿知塑造的高文英系純真腰女,喪心病狂,頑皮又性感,霸道又孤單,乾脆又脆弱,令人迷戀又令人迷惑;3
  • 推薦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由金秀賢、徐睿知、吳政世、 男主是一個精神病院護工,擁有一個患自閉症的哥哥。女主是一個童話作家,童年受母親的影響,性格缺陷。用我們的話來說 就是個事比。愛情故事無非就是那麼幾件事。童年見過面,長大後又相逢。吸引我的是徐睿知的美貌。那種古靈精怪,小巧玲瓏的感覺。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劇名的解釋。
  • 正在熱播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這部劇的名字很有意思,比較吸引人。一看就上癮了,電視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由樸信宇導演,金秀賢,徐睿知,吳政世樸珪瑛主演,在韓國tvn電臺播出,共十六集,每一集七十分鐘。電視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講述的一位照顧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常年照顧病人心理發生了變化所以對愛情視而不見不談戀愛和一個天生殘缺不懂愛的童話作家一次偶然相遇後彼此經歷相同走進內心成長治癒的過程。電視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精神病院工作的男人,他的工作就是照顧好患有精神病的哥哥,他由於常年在醫院呆著的原因,看遍了人情冷暖,對感情,生活也失去了熱情。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公開金秀賢和徐睿知的新劇照
    tvN新金土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因金秀賢和徐睿知主演而備受期待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講述因為艱難的人生重負而拒絕愛情的精神病院護工,和因為本質性的缺陷而不懂愛情的童話作家,兩人相遇後治癒彼此的傷痕的如同奇幻的童話一般的治癒浪漫愛情喜劇。公開的照片中,徐睿知眼神明亮,金秀賢的表情嚴肅眼神稍微暗淡,互相看著對方,兩人之間流淌著微妙的感情既緊張又心動。
  • 今年最喜歡的劇之一《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一部值得探討很有深度的劇,裡面的每個患者故事也都很有亮點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因為家人都非常優秀,只有自己從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不被家人關心,於是變得越來越躁鬱症,就算變成暴露狂也是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可是家人卻感到恥辱,把他送到精神病院也不是為了去治療他,只是為了有一個地方可以監禁他,不讓他惹是生非。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新劇照金秀賢和徐藝智的高中時代
    韓國tvN周末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將帶領觀眾回到過去,金秀賢()Moon Kang Tae)和徐睿知(Seo Ye Ji)變身高中生新劇照。《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講述了精神病院的社區護工文鋼太(金秀賢飾)與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兒童故事書作家高文英(徐睿知飾)之間的故事。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大結局 這部劇最近正在熱播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大結局 這部劇最近正在熱播時間:2020-07-04 23:28   來源:愛八卦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大結局 這部劇最近正在熱播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這部劇最近正在熱播,除了看到了朦朧可愛的金秀賢和冷豔美麗的女孩徐睿知之間的火花,女二南朱裡也很吸睛哦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豆瓣8.7,金秀賢再次復出穩了?
    如若帶著好奇心點擊《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播放鍵,會發現它骨子裡依舊是部愛情劇。放眼全球內容市場,愛情劇太過普遍且容易品相普通,但細數那些能掀起收視熱潮和話題高溫的內容,無一不擁有獨一份的氣質,《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也不例外。
  •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金秀賢「清純」女主人設帶感
    金秀賢自《Dream High》之後人氣一路飆升,到《來自星星的你》可以說是火遍全亞洲,憑藉著此劇拿獎無數,人氣可以說是擠上一線居高不下,雖然後來入伍了,但外界對其一直高度關注,特別是他退伍之後的第一部作品《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