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家進了一隻蝙蝠。」
我抬起頭(其實是瞳孔地震),示意她趕緊講後續。
那天晚上我打開臥室門的時候看到一隻蝙蝠,它正倒掛在廚房門口,我從沒見過那麼大的蝙蝠。而且你看,我家的吊頂很低,所以它幾乎可以和我平視。
然後那隻蝙蝠好像是感覺到了什麼,就猛地衝向我,我趕緊關上臥室門,聽到它「咚咚咚」撞擊門的聲音。我嚇懵了,大哭著給我媽打電話,給我認識的所有大人打電話。
不過,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什麼嗎。
什麼?我緊張地問道。
所有人都非常焦急地告訴我該怎麼做怎麼做,卻沒有一個人在我身邊——我媽在為不知道結局的愛情而奮鬥,我爸在好幾公裡外喝酒應酬。
她的眼神一點點低垂,我的心開始揪緊。
我磕磕絆絆地說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發現自己還真是不會哄人。
六六是我在大學裡認識的同學,因為是老鄉,所以格外親切。後來接觸得久了才發現,她從某種角度上講完全就是我的對立面。
由於家庭原因,她獨立、堅定、熱烈;而我從小被全家人捧著長大,依賴、懶散、平淡。
想起我第一次去她家的那個夜晚,當時已經快要十點,她打來電話說快要撐不住了。當時我爸不放心我,開車送我到她家樓下,我看到她站在黑夜中手裡拿著兩杯奶茶,我下車後給我了一個燦爛的微笑。溫暖得像一顆星星。
那時我才知道她要獨居在那個偌大的房子裡,做什麼都是一個人。不過幸好,除去往常的寂寞之外,那裡也漸漸變成了我們兩個人的秘密基地。
每次我躲得遠遠的、用崇拜的目光看她在廚房裡熗鍋,那些從油鍋裡發出的噼裡啪啦聲簡直是我無法踏足的技能沙漠。
有時茶餘飯後,氣氛到了,她就會拿起吉他,唱起Taylor Swift的歌,她的聲音很好聽。我翻開她滿手的繭與疤痕,幻想她曾經一個人晃晃悠悠自學吉他的樣子。那些柔軟而平靜的時刻,仿佛與世隔絕。
期末複習周,她會坐在我對面,眉頭緊鎖地解著概率論的題,然後又罵罵咧咧地翻到下一頁。檯燈下,有一片純淨的夢想。
如果有時話茬不巧碰到了她的雷區,她也會雲淡風輕地拿自己打趣。
她讓我發現了另一種成長,叫做被動成長。
而這種成長,讓她,讓我們的生活都變得美好而豐滿。好像,一個人默默變得堅強,是一件很苦也很酷的事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煩惱,我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也許在準備走向新世界的年紀,我們都會覺得現下的生活很枯萎,未來的日子很渺茫。
可能偶爾還想破罐子破摔,會豔羨那些「生來就在羅馬」的小孩,會因為網上年齡相仿的「成功案例」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想在課業之餘「大賺一筆」。
這些不一樣的想法都很珍貴,但是我還是想說,這些都不如在可以獲取知識的時光裡好好充實自己。
想要逃離那片讓自己喘不過氣的沼澤地,最好的方法不是掙扎,而是增大自己的承受範圍,慢慢抽出雙腿。
即使全世界給我的都是黑暗,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發光發亮,然後讓對的人、對的事,都能迎著光而來。
所以真好,普普通通的我們,還可以靠努力。
希望可以一直往前走,乘風破浪,是我,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