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幾張IMAX影院改建成室內籃球場的照片引發人們不勝唏噓。從圖片上看,影院已被用作訓練場地投入運營,觀眾席拓展為訓練空間,大銀幕的位置只留下了黑色的隔音棉。
短短三個月時間,影院的自救行為已經不止一次成為業內焦點,從賣小吃到拍婚紗,再到如今改建成籃球場,影院的每一次「不務正業」都折射出背後的經營焦慮和無限心酸。
不只是中國,放眼全世界,病毒蔓延的恐懼與創作源頭的枯竭,都讓電影產業加速成為荒蕪之地。年初的奧斯卡讓韓國電影擁有了得來不易的「高光時刻」,也讓整個亞洲都與有榮焉,而此刻疫情之下的亞洲電影又正在經歷著什麼呢?
印度:影院復工難,無人「大鬧」寶萊塢
就在電影院關門前,2019年最後一匹黑馬、翻拍自2015年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中國電影《誤殺》仍然在放映著,如果不是疫情原因,影片可能會衝擊更高的票房,為隨後到來的春節檔預熱。眼下中國電影院仍全線關門,而同樣作為人口大國、並擁有世界最大電影產業之一的印度,似乎也無法輸出可供參考的模板。
早在印度封城之前,許多商業性活動已經緊急叫停,印度製片人協會也決定從3月19日到30日停止所有電影與電視的製作。寶萊塢原定於在3月發行的電影宣布一律取消,等到疫情過去再做安排,已知的像阿米爾·汗的印度版《阿甘正傳》、阿克瑟·庫瑪的《反恐追緝令》也放棄了原本的製作和上映計劃。
前幾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將緊閉期延長到了5月3日,可見印度境內的疫情依然比較緊張。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超60%的確診病例集中在五個邦,其中寶萊塢所在地孟買屬於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政府暫時不會放鬆封城的舉措。
雖然電影院之類的娛樂場所還沒有開門,但印度境內的影視劇組已經可以投入工作。不過,受制於資金不足、取景受限、人手缺乏等問題,開工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印度,當下最緊急的仍然是需要解決國內的醫療資源以及衛生條件問題,影視行業並非當下高度優先的領域,因此,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很有可能會被安排到最後一批開放。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到今年6月之前,印度電影產業是不會正常投入工作的,如果要完全恢復生產的話,可能需要等到10月之後。
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影產業之一,寶萊塢每年要生產近2000部電影,此次受疫情影響,今年印度的影視產能無疑會大打折扣,有專家估計,此次疫情過去寶萊塢預計將損失13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2億)。
日本:漫展取消、百家影院停業
2020年東京奧運會宣布延期舉辦,讓日本疫情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鑑於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從3月開始,日本就逐步進入了自肅階段。
從日本國寶級藝人志村健感染新冠病逝到編劇宮藤官九郎確診,日本演藝圈的壞消息不斷傳來。在此之後,日本影視行業重新調整了自身的運轉策略:原本5、6月份上映的電影宣布全部撤檔、動漫展取消、六大電視臺宣布停止拍攝、各地區影院縮短營業時間。目前,包括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大阪府在內的七個地區已經進入緊急狀態,220家以上的電影院已經全部暫停營業。
在日本影院尚未強制停業前,影院還有近10部商業電影上映,《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試著死了一次》《寄生蟲》成為3月份影院票房排名前三的電影。隨著疫情的擴大,日本觀眾的觀影欲望也愈發降低,上周末全日本觀影人數僅為123人。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院線並非只有播放商業電影的影院,獨立影院也是日本院線脈絡的特色之一,而疫情對獨立影院的打擊要比商業影院來得大得多。
在日本,獨立院線一般來說都是私人經營的藝術院線,平時多上映一些國內外相對不那麼主流的電影。經過日積月累的經營,幾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選片品味與場館特色,而通過在這些獨立影院播放自己的電影,不少新銳導演也得以被業內關注。
只是這些平時生存空間就受到擠壓的獨立影院,在疫情期間更是生存艱難,幾乎是一直靠著經營者對電影的熱愛支撐到現在。
韓國:政策大力扶持 劇組逐步復工
韓國一度是中國之外新冠肺炎確診數量最多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最快將新增確診病例曲線壓至平緩的一個國家。韓國發達的醫療水平、謹慎而又及時的防疫措施很快作出了積極的反饋,韓國的娛樂業也逐步投入正常的工作之中,幾乎是整個亞洲中恢復最迅速的。
隨著境內疫情的好轉,韓國的影視工業已經漸漸恢復生產,此前一度中斷的影片也開始重新拍攝,但海外拍攝的工作仍然處於暫停狀態。
不過,縱使電影產業已經恢復生產,電影行業面臨的形式仍然十分嚴峻。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20日發布的數據,3月韓國總觀影人數同比減少了87.5%,幾乎創下2004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新低。
而當日觀影人數也連日創下新低,上月23日降至2.6萬人次,本月6日首次跌破2萬,7日再次降至1.5萬人次。三月底,韓國最大的綜合電影院CGV將旗下30%的影院關停,剩下的影院則大幅縮減每天的放映量。
在年初《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四項大獎後、韓國電影備受世界矚目。疫情之下,韓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影視行業,出臺了多項政策幫助國內的電影產業度過難關。
4月21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減免全國電影院90%的電影發展基金徵收金,並投入170億韓元用於支援因疫情推遲上映的電影和相關電影人,針對這段時間暫時失業的電影人,韓國政府提供了失業電影人職業培訓。
為了鼓勵觀眾走進影院, 韓國政府面向大眾提供130萬張觀影優惠券,並在全韓國200多家電影院舉行的多種類特別電影展提供30億韓元資金支持。除此之外,電影院0.3%的賦稅金也將免除滯納,並延期至今年年底。
除了政府的扶植,一些影院也開始嘗試新的運營模式。韓國院線MEGABOX於22日推出小規模觀眾包場的電影放映形式,單個放映場館內最多容納15人,部分特別館只能容納10人,觀眾需提前3天完成預約。
中國:有序復工和行業自救
作為最先受到疫情衝擊的中國,春節過後,影視行業正在逐步有序復工。
2月12日,北京市電影局發布致首都電影行業的公開信。其中提到,「受疫情影響,首都部分電影企業和電影創作項目面臨著一些暫時性困難,對此我們高度關注」。文中提出優化政務服務、支持重點項目、做好企業保障等舉措維護行業正常運轉。
2月19日,北京市宣布,研究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28條)。經初步測算,涉及財政資金投入超過15億元。其中,對今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未能如期上映的京產影片,給予一次性宣傳發行補貼;對今年春節前後處於集中創作期、受疫情影響而暫停的重點項目,給予創作製作特殊補貼。
而此前,2月10日,橫店影視城發布復工指導意見,規定影視企業(劇組)復工時間原則上不得早於2月12日24時,需經過審批、備案,否則不得擅自復工。對發現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劇組,立即予以停工處理。
無論是直接的票房損失或是影院關門、影片停拍所帶來的後續影響,這場肺炎疫情給全球電影市場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也再一次在電影行業中得到印證。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正向好的方向發展,全球各地的電影業也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避免影視行業遭到進一步重創,距離疫情徹底過去以及電影市場重煥生機的日子也只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