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社區公共精神的具體體現,更是「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具體實踐。在豐臺區盧溝橋街道長安新城第二社區,社區黨委充分發揮核心領導作用,統籌協調、廣泛發動、創新舉措,持續深化「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類活動,注重家校聯合,以兒童帶動家庭,引領生活垃圾分類成為社區新時尚。
黨建引領激活基層分類新活力
為更好地實施垃圾分類,長二社區探索建立了「黨建引領、科學實施、精準服務」的工作模式,2020年初,長二社區聘請專業公司「進駐」小區,共同為小區居民提供現代化、專業化的垃圾分類服務。
社區聯合專業公司廣泛開展宣傳,從小區出入口滾動播出垃圾分類宣傳片,到懸掛的宣傳橫幅、張貼的宣傳海報、發放的宣傳手冊、告知書、《致業主的一封信》,及多樣的宣傳活動,通過一系列「動作」,在長二社區內營造起了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
為確保廚餘垃圾分出的純淨度,社區通過徵集志願者及協調物業資金支持,聘請了專業垃圾分揀人員,由最初的無人值守到目前每天兩個時段內的100%桶前值守率,分類投放指導。同時,增加清運頻次,晚間增加巡視人員,發現冒桶、亂堆亂放及時清理。
社區也將原來的120餘處垃圾桶合併設置了17個綜合垃圾分類桶站,每個桶站都安裝了雨棚、桶蓋拉杆、監控設備,為了方便居民投放,社區還設置了建築垃圾、大件垃圾暫存點。同時,購置2輛其他垃圾專用清運車輛、2輛廚餘垃圾專用運輸車,讓居民的任何垃圾都「有處可投」,從源頭杜絕混裝混運。
自7月份以來,長二社區在街道進行的垃圾分類月度評比中,已連續5個月獲得流動紅旗。社區的廚餘垃圾分出率也逐月提高,垃圾減量明顯,從五月份開始實施時每月分出廚餘垃圾1.5萬公斤到現在平均每月7萬公斤,小區業主垃圾分類意識已逐漸建立,文明習慣正逐漸養成。
家校聯合探索共建共治新合力
長二社區由社區黨委牽頭,以家庭、學校、社區共建為抓手,創新「小手拉大手」模式。以兒童撬動家庭,設計趣味性強、喜聞樂見、兒童普遍參加的垃圾分類特色活動,引導家長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來,培育和孵化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
通過組織參與井蓋彩繪、參觀阿蘇衛垃圾分類處理中心,以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兒童在動手、動腦、邊玩邊學的過程中成為垃圾分類的「小達人」。
在一系列主題鮮明、好玩有趣的親子活動中,家長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大家紛紛表示:「垃圾分類十分重要,今後在家也要弄幾個桶進行垃圾分類,做好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長二社區以兒童帶動家庭,以家庭帶動社區的模式,引領垃圾分類成為社區新時尚,真正做到將垃圾分類理念浸潤人心。
來源 豐臺區融媒體中心《豐臺報》
作者 楊捷薇 徐存陽
攝影 張鵬
編輯製作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