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人類見識世界的一個渠道。一直以來,如何理解世界向來有兩個渠道,不是「讀萬卷書」,就是「行萬裡路」。而在這個經濟發達的時代,「行萬裡路」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理解世界的主流。相比於從書籍中了解到的那些蒼白知識,很多人更加喜歡付諸行動,親身體驗不的文化風俗這也就讓旅遊業的發展蓬勃向前。而走出生活圈之外,你才可能理解到世界到底有有多精彩
都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個世界不乏有著許多獵奇的事物存在,有些就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就比如一些較為原始的社會群體就屢屢受到人們的關注,就比如非洲的原始部落。就比如南美熱帶雨林的印第安部落。還比如亞太地區的各種風俗都是這樣的體行。就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巴瑤人就是如此。
東南亞珊瑚海的「海人族」,終生生活在海上
在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是一個橫跨6個國家的珊瑚海,那裡是地球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的區域之一,分布著全球約76%的珊瑚和巖礁魚類,而除了這些外,還生活著一個特別的民族,那就是巴瑤族。巴瑤族是生活在這片海域的土著民族,因為長期生活在海上,也就有「海人族」的外號。
巴瑤族的起源,據當地的傳說,是因為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公主,因為被洪災衝走,所以派遣了一部分軍隊尋找,下令她們找到公主才能返回。但公主已經不知道被衝到哪裡了,所以這群人就在海洋邊境定居下來了。因為擔心被找到,最終她們就在海邊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存下來,和外界脫離關係,
"尷尬"的巴瑤人,無國籍的他們不被允許登岸
所以這個民族是一個很「尷尬」的民族。長期不與外界交流。並且生活在海洋上,她們成為了無國籍,無義務的「野生」族群。沒有國籍就意味著不被承認,所以他們只能生活在海上,只有一些無人島荒島可以踏足,其他國家的國土踏足很容易被排擠和逮捕。甚至費率並後來還關閉了巴州海岸他們的聚集地,更是讓生活變得更加糟糕。被放逐在世界角落。
一輩子生活在海上,巴瑤人擁有許多奇特的風俗
所以目前的巴瑤族就在海洋的灰色地帶生存。但在海洋生存從來都不簡單。說他們終生生活在海上其實還真沒有錯。巴瑤族的房屋是興建在海岸邊的。高高的木樁讓他們的房屋遠離海綿,出行的話,有一種名為「菜帕」的小舟,用來通行。而他們生活資源也來自海洋,魚類,海草和貝類是食物來源。因為旅遊業的發達, 所以他們會用魚類和航行過去的客船和其他海上市場交易其他生活資源。一點也不需要踏足地上。
而這裡的人因為長期在海洋裡頭生活,也擁有著很多本領。這裡的人多數都能潛水十幾分鐘以上,是為了更好的捕獵。但是也因為如此,他們從小就需要刺破耳膜,因為那樣才會讓他們能潛得更深。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個民族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