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中國留學生回國:吃到包子喝到小米粥時,想哭了

2020-12-24 環球網

來源:中國僑網(qiaowangzhongguo)

作者:加拿大中國留學生李物

17歲的李物,在多倫多一家私立女校讀11年級,寄宿生,這是她在多倫多第三年的學習生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輾轉回國,並用文字記錄下了全過程。

4月10日,為期14天的隔離終於結束了。走出酒店,30個小時的回國經歷,又浮現在腦海裡……

改籤數次,終於確定了回國的機票

原定3月5日回國的機票是早早就取消了,索性安心在可人姐姐(我在多倫多的監護人)家裡開始遠程SAT課。畢竟,今年申請年裡最重要的的兩個考試,還在5月份等著我去拿下。

3月13日,我收到了校長給全校師生的郵件,除了叮囑大家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儘量待在家裡這些例行的話之外,更重要的,是通知所有人春假返校日推後兩周,從原定的3月25日推遲到4月6日。字裡行間透露著大大的不確定,一切視疫情發展和多倫多公共衛生局 (Toronto Public Health)而定。

資料圖:疫情下的多倫多。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心裡多少有些不淡定了,這個「而定」會是多久呢?和爸媽視頻聊天時,他們倒是顯得毫不擔心,只是讓我別想那麼多,囑咐我把每天的事兒安排充實起來就好。

3月17日,第一隻「靴子」落下,美國大學理事會通知5月份的SAT考試取消了。最早能報名的下一場考試要到8月底了。我有些不高興,壓力往後延遲只會更加煎熬。

另一隻「靴子」還懸著。同在5月份的「美國大學預修課程」(AP)考試需等3月20日通知決定,不排除實行居家考試(Home Testing)的可能。

疫情的發展每天都在刺激著所有人,各種真的假的消息滿天飛,讓人無所適從。

資料圖:疫情之下,加拿大多倫多的某商場。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爸媽偷偷給我訂了3月30日回北京的機票,但他們沒告訴我,而是要我等到3月20日的通知。如果AP考試還照常舉行,我就必須要在多倫多參加這次考試,如果改成居家考試就回國。這是個重要的時間界定線,那就一起等吧。

3月20日凌晨,College Board正式通知今年的AP考試改為居家考試。

我很高興,按捺不住發了條朋友圈——我的「回國通知書」,和一個表示勝利的符號「V」。

後來才知道爸媽那頭也是熬夜等通知,退訂改籤航班忙得一團糟。各個航司的中轉限制每天都在變化。他們先後訂了3月30日國泰航空、3月27日長榮航空的中轉航班,都受到限制被迫取消了。接著再訂3月27日海航直飛北京,還是覺得很不踏實。

資料圖:加拿大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抵達大廳。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訂、退、訂、退,反覆數次,終於確定了3月25日回中國的機票。

機票價格爸媽一直沒告訴我,大概是不想讓我有什麼心理負擔吧。我猜想肯定和以往早早幾個月就訂好機票的價格會有很大的不同,不過也不問了。他們的判斷我一貫是相信的,肯定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不想了,準備回家吧!

在多倫多機場,我做好了充分準備

飛機在3月25日下午6點35分起飛。聽已經回國的師姐說,這幾天機場離境的人很多,最好提早點開始辦理行李託運。

資料圖:加拿大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於是我吃過午飯,1點10分準時從家出發。

半小時車就到了機場。大概是真到早了,航站樓門口的車很少。從最近的門走進機場大廳,也以為裡面是空的。再轉過身一看,好嘛!另一邊排著的隊已經擰成了麻花,哪是頭哪是尾我都看了好半天。航班信息屏上滾動的亮晶晶的紅色,大半都標著「canceled(取消)」。

也不用找哪個具體櫃檯辦理登機手續了,乖乖跟著其中一個「麻花」的尾巴排就是。隊伍長長一條,清一色的亞裔,目測年齡都跟我差不多,再一開口說的也都是普通話,這會兒離開多倫多恐怕都是我們中國留學生了吧?

機場中長長的隊伍。(作者供圖)

隊伍裡的人有的穿了全套防護服,有的戴著不同款式的護目鏡,還有的早早就把醫用手套也戴上了,口罩更是每個人的標配。

排隊的時候工作人員挨個兒給我們查了體溫,小機器一掃出來一張寫著我名字和「36.5」的小紙條。

寫著名字和溫度的紙條。(作者供圖)

繞了幾個彎,前後一個半小時終於辦好了行李託運,還要籤署一個旅客信息登記表,感覺有點嚴肅。

旅客信息登記表。(作者供圖)

為了減少和其他物品的接觸,安檢後我去衛生間把頭髮紮起來,洗了手後把手套也給戴上了。也只能「武裝」到這個份兒上了。看到幾個全副武裝的「生化戰士」,我心想,自己是不是太「寒酸」了點?

安檢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去吃東西。看別人的「攻略」說降落後出關、登記信息、系列檢查到集中隔離的酒店入住會是比較長一段時間,等待過程得備上點乾糧。於是我買了檸檬汁,兩包薯片和一板巧克力,覺得差不多夠了。

為自己準備的「乾糧」。(作者供圖)

下午6點35分,飛機準點起飛。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和我同排只有一位中年大叔,可以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飛機逐漸上升,看著一排排的房屋慢慢消失,意識到自己是真的要回國了。

大概是因為出發前一直在各種不確定中度過,坐下來後精神開始鬆弛。隨之而來的是強烈的睡意,一起飛我就睡了過去。

醒來後空姐正好在發食物。飛行途中不再配餐,會把配給好的食物包一次都發完。一共兩盒,裡面多是蘋果脆片、海苔餅乾這類的零食。

飛機上提供的食物。(作者供圖)

機艙裡感覺比往常都要安靜,大家也都基本屬於沉睡狀態,應該都是為了降落之後在養精蓄銳吧。

中途又填了兩份內容和之前差不多的信息表,量了兩次體溫,一個個環節都在提醒著我這次旅程有多麼非同尋常。

終於落到了祖國的土地上

大約飛了14個小時。我一直睡到飛機落地的那一刻才睜眼。飛機還在滑行,透過舷窗看到停機坪的燈光在細雨中忽閃,將遠處的中文字反襯得格外明亮清晰。

是的,是真的回到祖國的土地上了!

和往常不同,沒有人爭先恐後地起身拿行李,都安靜地等待乘務人員通知我們一排一排下飛機,以確保接機的擺渡車能夠井然有序地把大家帶往下一個流程。

資料圖:邊檢民警登機為旅客進行人證對照 王熙熙 攝

趁著等待的空隙,我給關心我的人都發微信報了一圈平安,此時是2020年3月26日20點40分。

等了將近三小時,終於出了機艙。晚上的氣溫有點低,在連廊裡也能感覺到初春的寒意。每個人都提著大大小小的行李,步履沉緩,面露疲憊。

連廊遠處的一個通道裡,一個身著白色防護服的身影靠著牆坐在地上,看見我們走了過來就立即起身,估計他是趁著乘客出艙之前抓緊時間歇了一會兒。原來有人比我們更辛苦,在這特殊時期冒著風險堅守在工作崗位,等待著我們這些歸國的孩子。

資料圖(圖文無關)

一瞬間,我很感動。

凌晨12點左右,我們開始辦理入關手續,隊伍一直從大廳的樓梯口延伸到室外。不遠處,救護車的紅藍燈光交織閃爍。雨下大了,路燈被澆得模糊不清,冷風吹過來,我戴上了帽子。

終於輪到我辦理了。我把表遞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笑著誇我字寫得好。接下來我們被帶去了另一個白色的小房子裡,進行第二輪測體溫和個人信息登記。

給我測體溫的工作人員挺愛聊天:「你什麼時候出去的啊?」

「差不多三年前吧。」我回答。

「嚯!那你十四五歲就出國了!」「是啊,十五歲不到。」「一個人回來家長放心啊?」「這不微信一路聯繫著呢嘛……」

資料圖:工作組人員引導入境人員有序入境。 蘇宮新 攝

一邊是一絲不苟的檢測流程,一邊是充滿人情味的家長裡短。這就是在自己的國家才會有的感受,人與人的情感距離可以短時間拉的很近,完全不同於西方社會裡彼此始終保持的客套和彬彬有禮。

量好體溫又到了另一個小白屋,做了核酸檢測。

一系列檢查做完,終於可以去過海關了。我一邊走一邊回頭看,一排排的白帳篷逐漸變小,工作人員的聲音也逐漸被雨聲覆蓋。遠遠地能看到有幾個白色的身影在消毒池裡做全身消毒。即使沒有聽到任何對話,也能感覺到工作人員堅守一線的艱辛,大家都太不容易了。

出了海關,我們都被分配到了一個候機大廳等待進一步通知。雖然這時已經接近凌晨三點,但因為擔心錯過通知,我強撐著不敢睡著。人不斷被疏導去坐大巴,大廳的人少了很多,疏疏落落的四散開來。

機場的候機大廳。(作者供圖)

我吃了點東西,和在家中一直等著我沒睡覺的爸爸通了個視頻。很快,我也被分配到了大巴上。

大巴帶著我們從一個航站樓到另一個航站樓,在其中一個航站樓的門口拿到了託運的行李。然後全體人員換了另外一輛機場大巴,而前一輛的司機被要求下車進行消毒。

司機在進行消毒。(作者供圖)

機場大巴繼續環遊。我開始迷糊起來了,實在太困了,眼皮那麼一沉,我真的睡著了。

吃到包子和小米粥,想哭了

就這麼昏昏沉沉睡了快兩小時,大巴車終於停在一家酒店門口。我看了下時間,2020年3月27日早上7點20分。下車再次進行噴殺消毒、前臺測體溫、交護照、分配房間、入住。

太累了,我需要的是躺下,睡覺。

酒店房間的設施很不錯,挺大一間雙人房,獨立衛浴還有一張書桌。整理行李的時候早餐送到了,竟是久違的肉包子、小米粥和榨菜。咬了口包子,喝了口小米粥,想哭了,這熟悉的味道,只有家裡才有。

酒店分配的食物。(作者供圖)

自我從多倫多的寄宿家庭出發,至此時躺在國內酒店的床上,歷時30小時的回國曆程到這就算畫上了一個句號。

接下來我在這酒店裡住了14天,回到家後,還要繼續準備考試。希望疫情能早點過去,大家都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加油!

相關焦點

  • 17歲中國留學生30小時回國記:吃到包子和小米粥,我想哭了
    17歲的李物,在多倫多一家私立女校讀11年級,寄宿生,這是她在多倫多第三年的學習生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輾轉回國,並用文字記錄下了全過程。  4月10日,為期14天的隔離終於結束了。和爸媽視頻聊天時,他們倒是顯得毫不擔心,只是讓我別想那麼多,囑咐我把每天的事兒安排充實起來就好。  3月17日,第一隻「靴子」落下,美國大學理事會通知5月份的SAT考試取消了。最早能報名的下一場考試要到8月底了。我有些不高興,壓力往後延遲只會更加煎熬。  另一隻「靴子」還懸著。
  • 17歲中國留學生30小時回國記 文字記錄全過程
    17歲的李物,在多倫多一家私立女校讀11年級,寄宿生,這是她在多倫多第三年的學習生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輾轉回國,並用文字記錄下了全過程。4月10日,為期14天的隔離終於結束了。和爸媽視頻聊天時,他們倒是顯得毫不擔心,只是讓我別想那麼多,囑咐我把每天的事兒安排充實起來就好。3月17日,第一隻「靴子」落下,美國大學理事會通知5月份的SAT考試取消了。最早能報名的下一場考試要到8月底了。我有些不高興,壓力往後延遲只會更加煎熬。另一隻「靴子」還懸著。
  • 為了能回國,她買了5張機票|對話留英中國留學生
    英中機票一票難求,4月中旬前回國的直飛航班已經全部售空,剩下為數不多的中轉航班大多需要轉機2-3次才可以抵達目的地,價格也大幅攀升,最貴的高達7萬元。「2月5號剛從中國飛到英國,以為安全了…當時就應該聽我爸媽的話,不回去才對。」王茜說。
  • 從正月初一到初五,山西的小米粥真的喝不膩!
    ——我第一次體會到,兩件羽絨服依然抵不寒氣,第一次看到,蘋果手機電池可以在半個小時從滿格到自動關機……雲岡石窟、大同古城、華嚴寺、晉祠……我一個南方人被三晉大地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給震驚了,人家說「地上看山西」,果然是名不虛傳!當然,作為吃貨的我,肯定是不會放過山西的美食的。山西無數種麵食,我留著以後再說。
  • 12歲男孩獨自從西班牙飛回國,而1.5萬小留學生卻滯留英國
    目前國內有1.5萬名10-17歲的小留學生在英國上學,每人每年最低花費30萬,不由得讓人心生感慨:普通家庭10年也掙不來這些錢。隨著英國情況逐漸嚴重,學校停學、寄宿家庭自我隔離,已經無法顧及到這些孩子。在國內的家長們心急如焚,聯合籤字請求包機將這些孩子接回來。
  • 小留學生「包機」回國,家長「如願以償」,中國為什麼要這樣做?
    大使館表示將組織小留學生「包機回國」。家長自願承擔未成年子女回國過程中的任何風險。包括從住地到機場安全和機上感染風險,家長需要承擔機票、隔離等費用。至此,小留學生「包機」回國「塵埃落定」,家長「如願以償」。那麼,中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小留學生確實「遇到困難」,令人「擔心」小留學生年齡都在11到15歲之間,他們在國外讀書,一般寄宿在當地家庭或住校。
  • 疫情下中國留學生生存圖鑑:回國還是留下?
    幸虧過去半個月我沒有去,春節+偷懶(害怕),不然我就要哭了!顯然學校現在是不能去了,小命要緊!問了身邊的中國學生,回國感覺難度不大,但唯一要權衡的是上網課以及做項目是否方便,不僅是時差問題,還有上網搜集信息等。我也是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還是決定留到學期結束,然後在此期間做好防護。
  • 回國後,留學生最怕被問到的問題都有哪些?
    不管是美國留學生還是英澳留學生,不管他們是在常春藤還是野雞大學,都被人明裡暗裡問過這個問題。 我想說,再好的大學提供給你的也只是更好的平臺和教育資源,你能收穫多少99%取決於你的努力程度。 而澳洲大學實行的是「寬進嚴出」的制度,不努力學習連畢業都成問題。
  • 留學生的無奈!在國外被罵「中國病毒」,回國被罵「千裡投毒」……
    在此我想澄清,對於那些不聽從安排配合國內隔離,對醫護人員口吐芬芳,甚至隱瞞病情回國的海外華人我們所有留學生及海外華人以你們為恥。同時我想申明,99%的留學生和海外華人是絕對服從國內檢測和隔離流程的,很多人選擇不回國就是怕給國家添麻煩。以及,我們堅決捍衛自己回國的權利。第一點,出國留學或工作不等於放棄了中國國籍。
  • 留學生包機回國的錢,足夠買輛五菱宏光?-虎嗅網
    不是所有想回國的留學生都能坐上包機,按照保護幼小原則,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有困難的人員優先。留學生或者家長們需要提前向當地大使館登記,得到大使館通知後才可購票乘機,即便票價比平時貴,不少人仍然歸心似箭,排隊等待包機回國。 提前登記、全程封閉的包機之旅
  • 秦皇島山海關古城,除了四條包子,我還吃到了更好吃的餃子和水果
    一進古城,指路牌上除了名勝古蹟之外,赫然寫著「四條包子」的招牌,可見這包子在山海關可是相當的有名,我當然一定要嘗一嘗了,而且此行山海關大概上午10點30到,下午2點多就要走,基本上沒有吃正餐的時間了,就打算路上見到什麼吃點什麼了。大概是旅遊淡季,很多餐館都關著門,有些門可以推門而入,但是沒有顧客,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營業,所以整條街看上去都略略有點蕭條。
  • 熬小米粥時,謹記3竅門,米粥香又濃,米油厚,學會了每天喝一碗
    導語:熬小米粥時,謹記3竅門,米粥香又濃,米油厚,學會了每天喝一碗天氣越來越冷,我們多喜歡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其中肉類總感覺吃多少都不嫌多,但經常吃肉也不是很好,還要懂得合理搭配,小米粥要常吃,一種特別養生的粥,若能每天喝一碗,身體更健康。
  • 疫情愈演愈烈:那些選擇回國的留學生,都是怎麼想的?
    記者:楊虎 編輯:觀觀 今年2月份到現在,疫情席捲全球,愈演愈烈,對於留學生來說,經歷了剛開始的慌亂、擔憂,到現在真正開始剖析自己以及回國的利弊,做出選擇。
  • 19歲中國留學生回國後找人買加拿大「特殊餅乾」,剛收到就被抓!
    她回到國內後又忍不住想吃這個零食,於是聯繫了加拿大網友幫忙購買郵寄,自認為是烘焙製品不易察覺,卻不知包裹剛落地便被警方發現。、食用或攜帶含有大麻成分產品入境回國,從而觸犯中國有關法律法規。中國留學生K同學(化名)曾隨身攜帶大麻被美國警方逮到,當時沒有坐牢只繳了罰款。他原以為留下「碰大麻」的記錄沒什麼大事,不料今年返鄉探親回美國時卻被拒絕入境。浙江台州人鄭某也是在國外留學期間學會了抽添加大麻油的「電子菸」。2018年底回國時,他偷偷帶回一支添加大麻油的「電子菸」。
  • 買了十幾張機票花費近40萬 留學生輾轉三天三夜回國
    2月20日,義大利因為疫情宣布封城時,父母就催她回國。那時,英國公布的確診數據只有9例。這是她本科預科班的尾聲,如果缺課缺考,將直接影響她的升學考試。疫情應該不會發展到那麼嚴重吧?她在心裡嘀咕。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60萬。疫情蔓延全球,他們有些選擇回國,有些選擇留守。四位留學生,跟我們講述了他們的回國經歷。
  • 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為哪般? 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為哪般? 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很多人為了更好的發展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大部分都會選擇學成歸國,我國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那麼留學生回國前景如何?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 8名留學生的艱難回國路:機票價格飛漲,我們真的是逃回來的
    在路上被感染風險增大,同時也要承受國內給留學生的輿論壓力。 一些人全副武裝,已經做好不吃不喝的準備,即將踏上回國的旅程,一些人已經輾轉回國,幸運落地,經過層層檢查,開始按流程隔離。 燃財經採訪了8位身處不同國家的留學生,他們講述了自己做「逃跑派」的原因,以及回國路途上的見聞。
  • 英國封城,中國小留學生再次被困,家長哭求祖國包機接孩子回國
    封城後,身處英國的小留學生的生過再次受到了嚴重影響。有家長又一次開始在網絡上喊話請求國家包機把身處英國的中國小留學生接回國。 這樣的畫面其實並不陌生,早在年初國外爆發疫情後,被困英國的小留學生家長就哭求著請求國家出麵包機接小留學生回家。費用自理,按國內要求進行隔離。
  • 我輾轉三大洲的回國路:不吃不喝47小時,落地北京才安心
    林子雪提醒義大利朋友注意防護,他們不解,覺得多吃些水果補充維生素就好了。中國留學生們謹慎得多。在這裡,他們沒有戴口罩的自由——歐洲人對口罩有天然的牴觸。這會讓他們聯想到恐怖主義,或者入室搶劫的犯罪分子。22歲的吳非在法國讀研究生。在馬賽火車站,一位當地年輕人走過來告訴她,「這裡不是中國,沒有病毒」,甚至有人走到她面前,做出要把她口罩摘掉的手勢。
  • 我輾轉三大洲的回國路:不吃不喝47小時,落地北京才安心|穀雨
    中國留學生們謹慎得多。在這裡,他們沒有戴口罩的自由——歐洲人對口罩有天然的牴觸。這會讓他們聯想到恐怖主義,或者入室搶劫的犯罪分子。 22歲的吳非在法國讀研究生。在馬賽火車站,一位當地年輕人走過來告訴她,「這裡不是中國,沒有病毒」,甚至有人走到她面前,做出要把她口罩摘掉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