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是加拿大第三大都會,出行前,幻想著能領略楓國9月的秋天楓景,甚至都想好了遊記題目:這邊楓景獨好。
去到以後,知道原來楓滿加國要等到10月,落基山的鮭魚回流也在10月……於是我又想將題目改為「這邊楓景初現」。
可是一天一天下來,我又覺得這題目根本無法涵蓋此情此景。
漸漸的那點點初現的紅葉也不是我關注的重點,深深感染我的是那一份恬淡舒適的氛圍,適合放下壓力,沉澱自己。
在這裡,我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我開心的吃著「大廚」烹飪的一道道美食,可以在沒有計劃的行程中規劃我的腳步,還可以逛逛街、散散步、走走超市、喝一杯咖啡、看一本書,甚至奢侈的停留在海邊曬著太陽發發呆,喂喂海鳥……將自己視為當地人,用心去感受一座城,享受一份靜心之旅。
所以,最終我將這次旅行遊記題目定為這8個字——不疾不徐,歲月靜好,也許更能詮釋我的狀態與心境。
北京時間9月10日14:00起飛,經過,於當地時間9月10日9點多抵達溫哥華機場,同一個地球,不同的國度裡,時間仿佛在倒流,好奇妙的感覺。
不禁感嘆一句話:地球是圓的,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
排隊過關的時候,雖然有英語高手在旁,可我還是有點緊張,站在一旁細心的聽著過關人員詢問的問題,問題不是太難,大致能聽懂。
來到國外,最擔心的莫過於語言不通。
不過聽說溫哥華華人多,進關後取行李的時候就感受到,因為候機樓同一段廣播都分別使用了英語、中文和粵語,真的不用擔心聽不懂。
溫市隸屬卑詩省轄下的大溫哥華區域局,轄下除溫市外另設20個市鎮,包括列治文(Richmond)、本那比市(Burnaby)、素裡市(Surrey)等,而我們入住的酒店就在位於列治文區。
房間是個三室一廳的居室,很寬敞,配有兩個洗手間。
陽臺對著街景,卻一點也不喧鬧。
我們的房間在酒店二樓,從樓下剛好可以看到我們的陽臺。
房間最大的一個特色和亮點就是這個開放式的廚房,在幾天的旅行中,它可說是功不可沒,因為當地的食物吃不慣,所以趙姐姐下廚烹飪美食成為我們大家非常開心和滿足的事情。
所謂民以食為天,躊蹴再三,還是把吃放在第二部分。
溫哥華的眾多移民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飲食習慣帶到了溫哥華,在市區可以品嘗中國菜、韓國菜、馬來西亞菜、越南菜、臺灣菜等來自各大洲的各色美味。
下面來看看我們吃過的餐食。
首先當然是中國菜。
喝早茶的習慣源於廣東和香港一帶,說是早茶,其實並不只是喝茶而已,也並不一定就是早上吃的早點,通常是指早午餐,有點類似洋人說的Brunch。
溫哥華也有很多喝早茶的地方。
唐人街的港式茶餐廳,品嘗了一回菠蘿油和豬扒飯,這邊的餐食分量都比較足,每次都只點小份的。
重慶劉一手也搬來了溫哥華。
著名的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美食嗎?不過國外的雞都是冰鮮雞,還是沒有活雞吃起來這麼有嚼勁。
維多利亞港的一家雪糕店。
介紹完外邊吃的,下面該我們的趙家姐姐的私房菜登場啦當然,要烹飪自然少不了買食材,因此逛超市成了此行的主題之一。
最常去的就是SuperStor和大統華。
SuperStor應該是當地人非常熟悉的一家超市了,各類商品非常齊全。
而大統華超級市場(T&TSupermarket),是一間位於加拿大的主要售賣大中華地區及亞洲食品的連鎖超級市場,創辦人是臺灣移居溫哥華多年的商人,說中文暢行無阻。
還有一家超市叫PUBLICMARKET,是在GranvillStrIsland,記憶猶新的是那酸酸的桑葚和那綠油油的水果。
而憑藉太平洋豐富魚類資源的溫哥華,以新鮮海產如鮭魚、銀鱈魚等為主料烹製的本土菜餚才是溫哥華不可多得的美食,尤其是北太平洋秋季回流的鮭魚,堪稱海鮮中的上品。
而且海鮮烹調方法簡單,並不需要太多的作料,所以我們的晚餐多以牛肉、三文魚為主,還有海蝦、龍蝦這些都非常的新鮮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