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能是全世界最喜歡二手商品的國家。買二手貨在日本很流行,每個城市都會有很多的「中古店(二手商店)」,有二手衣服、二手包包、二手的鞋子……
在日本買二手物品是一件很時髦的事。不管是當紅愛豆山崎賢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很喜歡購買二手貨。他們認為二手的東西有一種時光之美,是新的商品所不能代替的。除此之外,日本人認為二手物品的再度利用也是一種資源節約,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獎牌,政府決定用回收的二手手機做。
日本中古店裡一整面牆的LV。
如果深究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二手貨,而且很大比例都是奢侈品。那是因為,上世紀八九是年代,日本經歷過經濟泡沫,大家的物慾膨脹就會購買奢侈品。泡沫褪去,人們發現原來生活中最不實用的就是奢侈品,於是紛紛轉賣手裡的奢侈品。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所風靡的「斷舍離」文化,轉出不需要的物品,讓居住空間不再雜亂無章。
接下來,我們要講發生在東京二手商店的故事。
東京的郊外,住著22萬人的多摩新城,在這個舉行住宅區正中央,有一個接收者家裡所有被閒置的物品的地方。
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二手貨品在這裡流轉買賣,不想再用的衝浪板、不看了的書籍、被冷落的玩具、景區衝動買下的紀念品。
從承載著過去回憶的物品到時下流行的物品一共60萬件。在於這些物品的相遇與分別中,我們可以看到怎樣的現在呢?
這位當過記者的80歲爺爺,常常到這裡尋找性價比高的少女手辦。
這位22歲女白領從懂事開始就一直光顧這家店,這是一位就算沒有新東西也能活下來的人。「其實我不擅長挑新品,害怕把新東西弄髒了。那樣的話別人就會用到弄髒的東西。」她說。
她身上穿的用的也都是二手貨品。
這一天,她購買了一條500日元的二手皮帶(折合人民幣33元)。
這是對著一整面牆挑選鞋子的一家人。
47歲的爸爸是公司職員,他認為這裡的二手鞋都不怎麼髒,「孩子的腳一下子就變大了,鞋子一下子就壞了。這樣的鞋子也就夠用了。」
對於這一家人,比起將錢花在穿著上,還有其他用到錢的地方,比如:孩子足球興趣班和補習班的學費。爸爸認為,比起物質上的需求,這種培養孩子的需求更為重要。
當問到爸爸有什麼想要的東西,他思考了一下說,「沒有」。
光顧這個二手商店的人,除了買東西的人,還有賣東西的人。賣東西的人是抱著丟棄和放下的心態而來。回收的價格根據品牌和使用年限來定。
這位女士就把自己的名牌包包賣給了商店。「反正留著有什麼用」,她說。
這位大叔,突然間想要斷舍離,就把承載著曾經音樂夢想的音響全部賣掉了。
這位大叔離婚了,就把分家出來的東西都拿來賣掉。由於平時是一名專業的滑雪教練,一到冬天就要鑽進雪山裡。等回過神來,與家人的隔閡已經很深了。「就像出發地只有1°的偏離,但走到了20KM的地方,就有2公裡的距離了」,他說。
他輾轉於各個品類的櫃檯出售分家出來的東西,比如:前妻的滑雪靴。
前妻的網球拍,
孩子們做章魚燒的機器,為了家人們一件件買來的東西聚集起來的19年,充滿著回憶的物品加起來賣到了5000日元(折合約330元人民幣)。
大叔認為自己也算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家人,努力掙錢買房子,努力的想要過上普通的幸福生活。「但果然還是沒能熬過去啊」,大叔說。
說到現在最珍視的東西是什麼,大叔回答,「好像沒有特別珍視的東西呀,不,我最珍視不是一個物品,是孩子小時候在父親節送給我的禮物——捶肩券。」
除了捶肩券,大叔還有一樣東西怎麼都捨不得扔。「孩子在中學的時候送給我的襪子和手帕套裝,襪子已經破了,也好好收著!我把這些東西放在一個就點心盒裡,別人看起來是垃圾,但我會好好收著。」
二手商店裡,真是隨手都能撿到或令人溫暖或令人唏噓的人間片段啊!
網友們看完這個故事,也表示好希望身邊能開一家二手商店。
@小咩咩:二手閒置,承載著上一個主人的記憶。
@sjfhjsd:我喜歡中古物沾染的使用氣息。
@媽媽咪咪:其實很多東西用舊了更舒服。
@koko的餅:比扔掉合適多了,在日本,扔掉大件家具電器要交稅的。
@迷糊的judy:不就是實體鹹魚嗎。
@說的就是你:國內其實也可以有這種店,節約了很多資源。
@vmnmnj:非常了不起的消費觀念。
也有網友覺得自己不太喜歡用二手物品。
@小喪:鞋子真不習慣穿別人穿過的,其他的可以接受,不是醫院裡流出來的就行。
@iPhone11:我不會買這些不知道誰用過的東西。
@food2:往生的人用過的也可能,我怕。
@abchsg:很多人不喜歡中古店的,而且bookoff這樣的店想去買的人都知道吧。
@你以為你是a:買二手的用,沒面子啊!
最後,希望每一個回收別人過去和售賣自己過去的人都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