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對每個人來說,
都是一件私密、
充分體現「個人習慣」的事兒~
比如,
上網時都刷什麼?
喜歡瀏覽什麼類型的資訊?
喜歡在什麼時間段上網?
……
不過,
最近有這麼一項調查報告
卻將一些人的上網「小秘密」給曝光了……
近日,《中國青年網民網絡行為報告(2016-2017)》發布(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以中國青年網民中的抽樣用戶為數據樣本,對過去一年裡我國青年網民的信息生產生活習慣進行了統計分析。作為對過去一年青年網絡生態的總結,《報告》描繪了中國青年網民當下的整體形象,對青年群體的價值導向和網絡行為特徵進行客觀判斷。
秘密一
青年網民四分之一生活時間
都被網絡佔據!
80後,忙於生活,注重社交,
90後,主流網民,觀念超前;
00後,輕網際網路,遊戲偶像。
不同的年齡群體,上網的愛好也自然各式各樣。
然而,《報告》卻揭露了一個共同點:他們每天都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生活時間都被網絡所佔據!
《報告》通過研究社交、工作、遊戲、購物等多個場景下的行為特徵,發現在上網時間上,80後日均上網時長6.2小時,90後日均上網時長6.5小時。
而時間具體怎麼「花」的,則各有不同
陳女士在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工作,她的上網時間就是工作時間。國企員工劉女士的上網時間主要集中在晚上。
「上午有一個小時的上網時間,中午午休的時候就是閒逛一個小時,下班回家到晚上睡覺前基本上都是斷斷續續在上網。」
白先生是一名中學教師,他本人每天的上網時間在4小時左右,而他的學生通常只在周末才有機會上網。
「主要集中在晚上七點到十點鐘之間,網購、看電影、聽書、查資料等等。高中生上網的時間並不多,校內沒有上網的條件,周末就是跟同學聊天,打遊戲。
」大學生大量的課餘時間也被網絡佔據,社交、娛樂是重頭。
「平時能達到七小時,主要集中在上午十點到中午十二點和晚上七點以後,在社交網絡和視頻網站上。」
「夜貓子」越來越多
對於青年網民一天內的活躍時間,《報告》也進行了詳細的統計。臨近每晚的22點左右是網民最活躍的時間段,充分體現了「夜貓子」作息現象在青年網民中越來越普遍。
對二次元文化情有獨鍾
而在言論特點和興趣愛好上,青年網民普遍熱愛吐槽,也更加追求個性的釋放,其中對二次元亞文化更是情有獨鍾。
秘密二
聊天喜歡「講暗號」,
熱衷表情包
《報告》顯示,中國14~35歲的青年網民的日均打字總數達290億之多,每人日均打字數量在70個字以上。而除文字輸入外,表情包已經成為了網民們聊天時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所有的表情形象中「哭笑不得」的表情使用次數最多,可謂是最大贏家。
不用表情包?那還叫聊天麼!
聊天時使用表情符號,已是青年網民們必不可少的輸入習慣了。使用次數TOP10的表情符號裡,「哭笑不得」的表情使用次數最多,總計高達7518440701次,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女生更愛表情包喲~
性別不同,用戶的輸入內容也有差異。據統計,女性青年每人平均每天使用表情2.84次,而男性青年每人平均每天使用表情次數為0.74次,女性是男性的3.83倍。與男性相比,女性的表情使用普遍偏感性。
熱詞,社交群體的身份歸屬「暗號」
「老司機」、「洪荒之力」、「小目標」、「一臉懵逼」、「友誼的小船」、「藍瘦香菇」、「SSR非洲人與歐洲人」、「守護達康書記的GDP」,一系列網絡流行的熱詞,不僅是過去一年裡的網絡流行風向標,更是青年網民們進行社交時的身份辨識卡。
帶有方言諧音、強化身份落差、表現誇張、適合搭配表情包等元素,在網民的小群體中便於傳播。各個喜好不同的小群體,用類似的「黑話」和「行話」來確認彼此的興趣愛好,容易產生一定的的認同感。
2016-2017年度熱詞TOP20排行榜
專家點評
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上網獲取信息、進行社交和娛樂都無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還是時間的分配。
青年人在網上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來獲取信息娛樂和休閒,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說在網上花的時間過多,那可能會產生諸多方面的負面作用,青少年在網上的時間太多,就會沉迷遊戲沉迷網絡看什麼印現象,有調查顯示,我國的大學生還有包括成年人有百分之二十有比較嚴重的網癮現象,他們整個生活都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包括他對生活其他方面的追求。
他認為,在網絡上花的時間太長,也會影響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包括有的人回家跟父母吃飯都可能一時無法擺脫手機,而無法跟父母進行溝通,還有我們的八零後的年輕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都出現了問題,他們自己在網上上網、購物、聊天、娛樂,以至於沒有時間去關注自己的孩子,教孩子也上網打遊戲、看動畫,結果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就開始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