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9個月過去了,估計不用我多說,喜歡電影的各位已經把今年的大熱影片都看的差不多了吧。
今天我來安利一部很容易被無視的佳作——
《原鑽》
頂著A24公司的光環,以及憑藉獨立電影《好時光》而備受關注的導演組合薩弗迪兄弟的好名聲,《原鑽》從開拍之初就備受關注,亞當·桑德勒的轉型參演更是給影片添了一把火。
《原鑽》上映之後便獲得了極為兩極的評價,不光是觀眾之間評價的撕裂,媒體與普通觀眾的評分也發生了對立。
一向嚴格的MTC給出了90的高分,爛番茄近300家媒體給出了92%的好評度,而反觀觀眾一方,居然連及格都沒給到。簡直就是《小丑》境遇的鏡面翻轉。
不過拋開爭議,《原鑽》在2019~2020年頒獎季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
亞當·桑德勒的演技以非常積極的姿態重回評論焦點,拿下了諸如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的最佳男主角等表演獎項,而奧斯卡提名顆粒無收的確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霍華德·拉納特(亞當·桑德勒 飾)是一位珠寶店的老闆,在紐約鑽石區算是小有名氣,如今卻面臨著破產危機。
為了挽救事業,他將全部的希望押在了一塊來自衣索比亞的稀有蛋白石,也就是「原鑽」上面。
為了這顆原鑽,霍華德借款10萬美元,而他預估這塊兒原鑽在拍賣中的成交價將會高達上百萬。
這場豪賭一旦成功,他便能東山再起。
然而事與願違,自打這塊兒原鑽來到霍華德手上,所有的事情都開始滑向失控的邊緣,持續不斷的意外步步緊逼……
前來逛店的NBA球星凱文·加內特一眼便迷上了這塊兒原鑽,於是以2008年的NBA冠軍戒指為抵押借走了原鑽,不老實的霍華德轉手就去典當行以戒指換取了資金參與賭球……
與此同時追債人的手段越來越極端,霍華德繼續拆了東牆補西牆,債臺高築,進行著永無休止的瘋狂下注與亡命豪賭,這場關於欲望的遊戲也變得越來越危險…
影片延續了薩弗迪兄弟標誌性的視聽風格,故事仍舊被一股焦躁不安的情緒所埋沒,就是這種特點,在影片開場不久似乎就開始勸退無法忍受該風格的觀眾,進而導致評價兩極分化。
嘈雜的環境與所有角色的喋喋不休難以令觀眾集中注意力並把情感投入到角色身上,作為主角,霍華德渾身上下的躁動與慌亂不堪是最先被呈現出來的。
不同於昆汀式的話癆電影,作為編劇的薩弗迪兄弟與老搭檔羅納德·布隆斯坦設計的對話同樣服務於令人感到不適的急躁情緒。
沒有任何閃耀著幽默感的插科打諢,也沒有機智的你來我往,為了製造持續性緊張,人物對話和行為被大量的重疊,一浪高過一浪的爭吵與叫囂每時每刻都在衝擊著觀眾的鼓膜。
這一邊在詢問下注的事情,那一邊的霍華德同時在情緒激動地接電話;
霍華德一邊跟醫生打電話,合作夥伴德瑪尼則在一旁暴跳如雷口吐芬芳;
一邊從魚肚子裡取出原鑽的霍華德還要敷衍一旁抱怨的員工;
討債人一面被凱文保鏢推搡,一面對霍華德破口大罵…
所有這些還都不是什麼關鍵的劇情轉折,每個人似乎在每段對話中都不願意讓對方把一句話完整說完。
而這恰恰就是霍華德這個角色的生活狀態,導演二人刻意製造的疏離感一旦被適應,便成為了觀眾理解這個人物的一種布滿沉浸感的途徑,這其實也是霍華德內心世界的一種外化。
霍華德是一個真真正正不會讓人喜歡的角色,他一旦作死起來誰也攔不住,典型的絕世賭棍。
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只會一味的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運氣;
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演技拙劣地遊走於兩個女人之間,身為背叛者還恬不知恥的對情人的不軌行為感到憤怒;
他更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他希望補救卻始終由於自己的爛攤子而無法做到。
薩弗迪兄弟儘可能地去平衡了霍華德的多重失敗身份,如此一來他為何會走到破產的田地也一目了然了,這個角色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非理性與極致的瘋狂都被精準的刻畫了出來。
這當然少不了飾演者亞當·桑德勒的功勞。
霍華德一角證明了桑德勒處理嚴肅人物的能力,這位老牌喜劇演員也藉由薩弗迪兄弟二人的作品展現了更多的可能性。
尚存一絲的喜劇感使得霍華德表現出的不知所措更加荒誕,也更加令人信服,最重要的是,桑德勒的表演精準地抓住了霍華德的「狂熱」,它的感染力如同那塊兒原鑽一樣使人著迷。
隨著劇情的推進,這股狂熱不斷膨脹,在最後球賽的豪賭中達到了頂峰。
被關在兩扇門之間的債主阿諾估計是大部分堅持看完《原鑽》的觀眾的真實寫照,從一開始對霍華德不著邊際的賭博嗤之以鼻,到逐漸開始被吸引,再到最後全神貫注地關注這場豪賭,這股狂熱蠱惑著銀幕內外每一個凝視它的人。
其實歸根結底,賦予這股「狂熱」以力量的「欲望」才是《原鑽》的真正主角,如同原鑽本身,未經切割,是大自然的天然產物,而無盡的「欲望」則是人類最原始的衝動。
與此同時,原鑽不斷顯現出一股不可捉摸的力量,以無形的方式玩弄著每個對它滿懷希冀的凡人,穿插在現代電子樂中那些原始的音色便是這一隱形角色的註腳。
它伴著鮮血與自私而來,同樣在離開時也以使人驚愕的方式保持了它血淋淋的一面。
從原鑽到結腸鏡,從血泊再回歸原鑽,如星雲般五彩斑斕的晶體最終化作一片星空,「欲望」終究會以極為諷刺的方式衝破血肉之軀的禁錮。
結尾人物命運的突然反轉,的確反套路,卻又相當合乎情理,凱文·加內特與霍華德的兩條線在表意層面上也是緊緊貼合。
在欲望面前以令人難堪的姿態敗下陣來才是生活的常態,「欲望」所青睞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在這股無形力量的推動下,成為了更多受害者的誘餌。
無所謂人類的「滿足」,一切皆是一場遊戲罷了,而每個人無外乎都是一顆以為自己會是主角的棋子罷了。霍華德的結局,打碎的就是這種主角幻想,讓觀眾被煽動起來的情感轟然倒塌。
而更為諷刺的是這顆原鑽本身,不劇透的講,原鑽本身也有一個比較出人意料的反轉——它所謂的價值就是人類賦予的,片中的鑽石交易區以及拍賣所都是這種憑空賦值的重要場所。
再回想一下片中被反覆提及的「瘋狂猶太人」以及非裔血脈與原鑽冥冥之中的聯結,《原鑽》在故事之下埋了個關於資本主義的大笑話。
PS.不得不說薩弗迪兄弟調教演員確實是有一手,無論是在片中飾演自己的「狼王」KG,還是飾演情婦茱莉婭的新人演員茱莉婭·福克斯,表現都還蠻亮眼的,特地給球迷們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