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懟摧毀關係--【知見心理學】會痛的不是愛

2021-01-15 太陽樹 三簡文化傳播


太陽樹

定期推送心理諮詢、親子教育諮詢、升學就業指導、家庭關係調解、身心靈成長、自然拍打理療,素食養生等諸多優質內容,最接地氣、重服務的微信平臺!關注我們(Taiyangshu2011)妥妥沒錯!

來源:If it hurts,it isn't love

作者:[美]恰克 · 斯佩扎諾博士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書其他文章,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很多人不想和伴侶分享怨懟的情緒,因為我們不想處理隨之而來的麻煩和痛苦,問題是怨懟會摧毀關係。我們越執著於怨懟,就越牽絆自己。這在我們和伴侶之間築起一道牆,最終導致關係中的某一處出現死寂。我們可以和夥伴分享怨懟,帶有意願地分享怨懟,為其負責,然後放下,我們的關係就能向前移動。

今天是溝通之日,賦予自己新的動力,不要讓積累的怨懟拖累你,耗盡你的體力。你心懷怎樣的怨懟?從關係一開始到現在,你還在對怎樣的怨懟緊抓不放?真相是,沒有怨懟是屬真的,它唯一的作用只是讓你自以為是,不願意向前移動,其實隱藏了自己的罪疚感。請開始拆除你和伴侶之間的高牆,一次拿掉一份怨懟的感受。怨懟阻礙了你與對方,好好發現怨懟背後所隱藏的伴侶的真正面貌。帶有意願地讓自己和關係向前移動。


留言互動

   #做完本課功課,您有什麼收穫?或者您需要導師幫助嗎?#

點擊右下方"留言"按鈕,將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恰克博士

恰克·斯佩扎諾(Chuck spezzan),知見心理學創始人,國際知名的關係心理學專家。擁有超過40年的經驗,黛安娜王妃贈言,因恰克博士的著作,熬過她與查爾斯王子之間的心碎時期。




■ 美國聖地牙哥國際大學心理學博士。

■ 世界知名的心靈大師、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及工作坊領導人。

■ 於1980年獲得婚姻與家庭諮詢師之資格認證,並花費13年的時間鑽研於家庭與個人關係。具三十一年以上諮商經驗與二十八年以上工作坊主持經驗。

■ 與夫人南西發展出強力有效的全新治療法,稱為知見心理學。

■ 自1999年開始與歐洲舉辦高階企業工作坊。


相關焦點

  • 想要將另一半吞食以彌補過去,請帶有意願地放下這樣的需求--【知見心理學】會痛的不是愛
    太陽樹定期推送心理諮詢、親子教育諮詢、升學就業指導、家庭關係調解、身心靈成長
  • 怨懟不能讓你變得更有力量
    怨懟,其實是人們心中的一張魔床,它時刻守在路邊,當你路過時,將你挾持,凌辱與折磨。然而,正是它消磨你的意志,浪費你的光陰,並不能使你成長分毫。對於怨懟,我們唯有將其摧毀,如若不然,必將受其所累,苦墜不堪。在一段關係中,當怨懟出現,這段關係也會將不可逆轉的走向破裂。除非真誠分享內心的渴望與害怕,不然我們很難走向親近。
  • 梁靜茹《會呼吸的痛》,想念是會呼吸的痛,愛她自然愛久見人心
    相信聽過《勇氣》《會呼吸的痛》《可惜不是你》等等這幾首歌的人都會愛上梁姨吧。沒錯,就是那個美麗又動人的梁靜茹。梁姨的歌總是那麼具有治癒性,從歌詞到曲風,聽過去人總是難以忘記。記得第一次喜歡上梁姨的歌便是前幾年十分火熱的一首《分手快樂》。分手快樂,祝你快樂。
  • 《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時間也許會讓你不再難過,但不一定保證你不會重蹈這一次戀愛的覆轍,所以,你需要一位專業的導師帶你儘快走出分手的傷痛,同時重塑獨立健康的自我,分析分手的根本原因,並從中學會真正擁有一段幸福穩定的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帶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分手心理學》,一聽名字就是寫給正在經歷分手的人的。
  • 【心理學電影賞析】我不是瘋,我是痛
    我們是一群紮根心理學一線的心理諮詢師,也許沒有亮眼的頭銜和閃光的背景,但希望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傳播心理學知識,用溫暖、專業和誠信滋養每一個心靈。除開拆彈中那些爆破場景以及標誌性地標的實景拍攝帶來的視覺衝擊,更多會回到對人物故事的細細品味中。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忽明忽暗的複雜氣質,以及人物本身深刻極端的矛盾和衝突,這其實挺有心理學探究意義,甚至於來說,也挺有對當今香港現狀的討論意義。回到電影本身,官方的故事介紹是,香港某處發生爆炸案,前拆彈專家潘乘風(劉德華 飾)因昏迷於現場,被警方懷疑牽涉其中。
  • 心理學:兩個人會不會產生「關係」,第一次見面時,就已經註定
    本文是《女性課堂:情感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情感知識,解決情感困擾,讓你更懂男人,尋找到屬於你的愛情和婚姻。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有人說,愛情關係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但其實很多時候,第一印象就決定了,你們有沒有未完待續的故事了。
  • 心理學:親人之間,關係也不要太好,因為愛也會傷人
    但是看過太多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以及各種成長案例之後,我發現無論親人之間的關係再怎麼樣美好,它都是一種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關係,它就會遵循關係的內在規律,所以這才有了今天的主題,親人之間,關係也不要太好,因為愛也會傷人。
  • 憤怒與怨懟背後,是一顆孤獨荒涼的心
    憤怒與怨懟背後,是一顆孤獨荒涼的心。暴力的媽媽外表看起來僵硬、堅強、堅韌,不懂溫柔的力量、不懂柔軟的力量,其實背後是無力、悲憤、恐懼和憤怒。心理健康教師的責任,其實「傳授知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眼中有人,看見人、看懂人、理解人、溫暖人、賦能人,這才是重點。任何學習,不管是聽課、刷書、刷題、打卡……都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們自己。
  • 讀完這12本心理學的書,你會更愛你自己
    在這裡,為大家推薦以下心理學書單,相信當你讀完這12本心理學書,你會更愛你自己。 這12本心理學書,我為大家分成四個維度,分別是:認識心理學、認識自我、療愈自我和提升自我。這也不是心理諮詢研究的範疇。 不管我們學習哪一門學科知識,最好要先有一個基本的結構體系,這樣學習的內容才能容易建立圖式,進行內化。所以,我通常最先會推薦這本《心理學與生活》。 這本書非常經典,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用作教材,同時也是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如今已出版到第19版。
  • 放下怨懟,眾志成城,一切都會好起來!
    畢竟你不是鈔票,能做到人見人愛。網絡嘛,本來就是一個百家爭鳴的舞臺,容得下風和日麗,也少不了雷雨交加。對尹老太太,你憤恨也好,你同情也罷,那都是你自己的事。雪是白的,墨是黑的,無需自證。觀點不同,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回到疫情本身,瀋陽的防疫形勢還很嚴峻,我們能做的,也是要面對的是繼續做好疫情都檢測排查和自身安全防護。
  • 跟這三種人最好的關係,就是沒關係
    接近優秀的人,你會變得更優秀;那些消耗你的人,要敬而遠之。碰到這三種人,及早撇清關係,跟他們最好的關係,就是永遠沒有關係。愛抱怨的人人們常說,人這一輩子,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我跟她講:「從心理學上來說,母親是家庭關係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你處理不好這些關係,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狀態出了問題」。我建議她,你的孩子快上幼兒園了,你可以嘗試去找一份工作,讓婆婆帶下孩子,經濟獨立了,自己也有底氣。
  • ♬ 歌曲:黃乙玲《愛到才知痛》,美得心痛的一首歌!
    點擊↑↑↑中學語文在線↑↑↑關注微信公眾號:zxywzx8,中學語文在線網站:www.ywzx8.com愛到才知痛
  • 想見卻不能見,是最痛的傷痛
    前言:有一種懷念,想見卻不能見,愛了許久,到了最後分手,結局就是有緣無分,要說我們不愛了,分別倒沒有什麼,可是明明相愛,到最後卻只能成為路人。愛過,痛過,哭過,傻過,但是最後還是一個人過,想念始終不如懷念。
  • 心理學:一見鍾情是見色起意?「一見鍾情」是真的嗎?
    有人說:一見鍾情 是 見色起意日久生情 是 權衡利弊但我想 愛情 應該是一輩子 只對這個人見色起意也只和這個人 權衡利弊的過一生沒必要那麼匆忙就作出決定——愛與不愛。一見鍾情有兩種,一種是看對方長得帥或漂亮,一種是看對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多姑娘說的都是:就是因為看他長得帥,帶出去有面子。哪知他是驢糞蛋子表面光,繡花枕頭一包糠。
  • 我是如何用精微覺知力喜歡上跑步的
    讀過《The power of bad》這本書後,了解到一個心理學事實:對一件事,一個人,人們會有很多不同的體驗,有些體驗我們判斷為壞,有些體驗我們判斷為好。但壞的體驗的力量會比好的體驗的力量強大,當好壞是1:1出現的時候,大腦會把的總體體驗判定為糟糕,繼而產生厭惡,牴觸的情緒。當好壞是2:1或者3:1出現的時候,大腦就覺得差不多,有好有壞。
  • 心理學:你的要求不高,但我就是達不到。期待的,不是愛
    超出原始期待的東西,必然會給自己以及被期待方帶來不健康的焦慮。 這個期待越高,焦灼越也就越嚴重。 換做其他的關係,也是如此,你沒有權利去要求對方更多,你的權利只有你愛或者不愛。 如果我們期望他人的愛或認同,就代表我們自己沒給自己。
  • 評論:《危險關係》杜芬玉讓男人產生摧毀欲
    章子怡形容杜芬玉最愛用一句話:「我覺得這個女人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物,所以我想像不到我會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詮釋她。」這種巨大的未知感,刺激了章子怡的好奇心,令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杜芬玉。  其實,在《危險關係》營造的那個光怪陸離的大上海上流階層中,杜芬玉並非一個十分出挑、引人眼球的女子——雖然有著玉蘭般淡雅的美麗,但卻梳著刻板的髮髻,傳統保守不顯身形、連個高開叉都捨不得展現的衣著,根本不是男人這種視覺動物的首選獵物;就像在當今這個浮躁、快消費的社會一樣,男人第一眼看見的必然是齊B小短裙下那雙修長的大腿,有誰會關心那些擦肩而過的高領平胸羊絨衫女子是個機電工程博士還是曾寫出過
  • 愈見幸福:打破傳統觀念束縛 讓心理學成為大眾解決實際問題的首選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過:「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這句話正確地概括了心理學發展的歷史事實,求助於心理學家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這類事情出現在大約一百年前。也就是說,心理學用到人的生活實踐中,只有一百年歷史。
  • 斷舍離心理學:你的捨不得,可能正在摧毀你的生活!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時間軸永遠是現在!」——山下英子 《斷舍離》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人活在世,不必過多執著舍與得,可能你的捨不得,正在摧毀你的生活!適當學會斷舍離,你會發現生活還可以這樣過!1、斷——無能之事一生中,註定會有一些東西會失去,有一些事情憑自己無能為力。
  • 童話傳奇人生難題:親密關係只有交換沒有愛,婚姻剩下一地雞毛
    市面上成千上萬的書,講親密關係都是在說技巧,方法,但是都沒有落在重點上。如果情感和婚姻的重點落在利益上,那就是搭夥過日子,相互傷害不說還彼此消耗。社會上這種夫妻最多,你要求我貌美如花洗衣煮飯,我要求你能力出眾房子車子。柴米夫妻,必然為著油鹽醬醋爭吵,也會為著你多我少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