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如今這個下場,主要還是自己做的。因為在3月份的時候,新冠疫情已經非常嚴重了。他還沒事跑去視察醫院,並和病人握手。
再看看隔壁的川普,雖然嘴上說著問題不大。但是在開會的時候,還是會注意保持間距。再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就把口罩戴上了。
3月27號,英國首相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中招了。不過,他在當時一直極力安撫民眾:他只是出現輕微症狀,將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治療」。
一直到4月5號,英國媒體稱,在過去近10天裡面,英國首相的症狀一直沒有減輕。再加上最近幾天出現高燒情況,不得不住進了醫院。
在這裡,我們要弄明白一個問題。雖然英國醫療資源很緊張,但是作為英國首相,怎麼著也能獲得較好的醫療吧?為什麼拖著一直不進醫院?直到現在撐不下去了,才開始進醫院呢?
作為英國的首相,詹森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不一樣的意義。倘若他在輕症時期就進入醫院,就會向民眾釋放這樣一個信號:這病很危險,要趕緊住院。
眾所周知,疫情最大的影響,就是可能擊破當地的醫療承載能力。別看英國現在確診4萬多例,但是基本上都是重症。這也意味著,輕症很難被收治。
何以見得?雖然英國是發達國家,但是醫療資源比不上德國。在沒有疫情的時候,英國的ICU本來就沒多少空位。另外,在確診4萬多例的情況下,才治癒了229例,死亡4943例。(4月6號16點數據)
如果大部分病人都是輕症的話,治癒率不可能這麼低,死亡率不可能這麼高。就剩下一個解釋,英國收治的大部分病人都是重症病人,治療時間比較長,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而英國首相遲遲不願意進醫院,也是向英國民眾表態。倘若是輕症,就不要再去給醫院增加負擔了,好好在家呆著。除非像他這樣受不了了再進醫院。
但是大家不要忘記,詹森可是英國的首相。作為一國首相,雖然沒有進醫院,但是醫療條件肯定要比普通民眾好。即使這樣的情況下,他的病情還是轉重了。
這就只剩下兩個解釋:①雖然在家有醫生照料,但是畢竟不是醫院,缺少很多條件。②在這10多天的隔離期間,詹森可能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仍然在持續工作。
這也正應了詹森在3月27號說的話:儘管自己生病了,還是會在家中繼續指揮防疫工作。不過,想必詹森自己也沒有想到,病情惡化了。
另外,詹森實際上已經是55歲的中年「老男人」了,不排除病情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雖然英國媒體說住進醫院,可俄羅斯媒體卻說:已經帶上了呼吸機。
看來,為了穩定民心,英國媒體並沒有說實話。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結果,倘若詹森最後真的沒撐下去怎麼辦?
其實,這有利於世界整體疫情防控力度的提升。別看我說得比較難聽,可這就是事實。因為詹森是英國首相,即使是這麼高地位的人,即使可能獲得更好的醫療條件,最後也沒保住命。
這個時候,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才會更加重視。倘若把各國領導人之間比喻成一個朋友圈的話,這就好比身邊的朋友突然因病去世,才能切實地體會到這種病的可怕性。
而詹森可能就是這個朋友圈中的那個倒黴蛋,要「以身作則」地給其他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