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戀舊的人,不僅常常回憶著舊時光就鼻子一酸,也容易撫摸著老物件兒一聲感慨。
自己也許註定是個漂泊命,每隔幾年就要換個地方住,要適應陌生的床、陌生的房間和城市。因此留在身邊的東西也是不停被斷舍離。以前最愛在手邊把玩的小物件兒,大多想不起來了。
幾年前,同事去廈門旅遊,給我帶了個小紀念品,是個石敢當,比雞蛋大不多點兒,小時候我常在老家的街巷中看到石敢當,知道這是保平安的,於是很開心地收下了。不久,被派往戰火紛飛的中東常駐,我把石敢當帶在了身邊。
再後來那幾年,每次出差要去危險的地方,我都把它帶著,放在酒店的床頭,我知道雖然以它的能力,肯定不能讓子彈躲著我走,但是我心裡想著,我有著石敢當的庇護呢,去哪兒也就都不怕了。每次安全回酒店,走到床邊,我都摸摸它的腦袋,謝謝它。
這是我給自己勇氣的一個儀式。有了它的陪伴,我就絕對會安全,去哪兒我也不怕。
然而來到歐洲,我還是把它留在了家裡。
有一天,我讓信號的成員們拍下他們手邊陪伴了他們至少五年的東西,很多人才想到,留在自己身邊這麼久的東西,真的不多了。
從前慢,一個暖瓶殼能用一生,現在快,手邊的東西,連能陪伴五年的都太少。
這種陪伴是無言,但也久長,我們當然可以隨意將其棄之不顧,不在乎我們一起走過多少時光經歷多少故事,也可以把它們當成自己的老朋友,一直帶在身邊,並介紹給其他朋友。
畢竟,我們曾有過很多年羈絆。
蘇裡
2006年,有個小傢伙,非常粘人,我們取名叫「年糕」,後來叫成了「高高」,一轉眼,這個小傢伙陪伴著我們來到了2017年。
他已經是我們家庭中的一員,他看著我的攝影、事業、這個家庭的一點一滴的變化,「陪伴」在步入四十的我來說,何其重要。
2006年12月 ,半歲的高高。
2016年10月,十歲的高高。
遠方
收到這個主題時人已經在外奔波,打開行李箱和隨身小包,有些感慨,除了這個紅色的小醫藥包陪伴著我每次出行好多年(已經習慣每次出行前備一些常用藥在這個包裡,雖然旅途中很少用,帶著也是心理上多一份安全感)。其它竟然沒有一件物品超過5年,都在近幾年中更新了,突然間有些悲傷,好像記憶一下斷了層。
Cocu(劉辰)
我六、七年前在芝加哥收集黑膠唱片,淘到的不少老唱片,發行於半個世紀前。在手機音樂應用裡能從雲端聽到千萬首歌曲的今天,黑膠唱片所能承載音樂的效率不算高(LP單面只能播放30分鐘),於是它們從人們現代生活中淡出了。不過,我還是著迷於黑膠唱片的溫暖的音色,幾十年前人們對待音樂執著的態度,一絲不苟的唱片封面和內封小冊子的設計。
闊夫塔
最近五年,變遷太多,從工作兩年多的中東回北京、暫住一段時間後離職回上海、上海搬了兩次家,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棄了不少留在身邊有些時候的東西。當我站在現在的住所內環顧一周時,猛然發現,拍攝陪在身邊五年以上的東西少之又少。大抵可以想到這樣三件:
護照。即使身份證因為粗心丟了補辦過,臨近過期的護照算得上一個老物件。普通護照和公務護照上大大小小的戳子見證了這麼多年來在四處''浪''的印記。這兩周普通護照又因辦理某東南亞國家籤證不在身邊,公務護照則在2016年完成駐外任務後剪角報廢。
移動硬碟。從2007年進入大學開始拍照,至今整整十年,拍滿了六塊移動硬碟,加上留在三臺電腦硬碟裡的零零碎碎,大約7、8個T。算是偷懶的攝影師。
匹克。十三四歲開始彈吉他以來,琴如外衣,換了一把又一把,有送給學弟的、有賣給埃及樂器商人的、有束之高閣的,但用來撥弦的匹克卻是越攢越多。
Yuyang Liu
這是我的名片的背面,我一直帶在我身邊。照片是我2007年拿起相機拍的第一張照片,把它印在名片上也是時時刻刻告訴我自己,是怎麼樣開始拍照片的,是為什麼開始拍照片的。
李亞楠
這個藍色的書包,2008年買的,一直是我主要的「攝影包」。質量很好,於是我走到哪裡都會帶著它。可以說我走過哪裡它就跟著去過哪裡。經歷過敘利亞的炮聲、見過阿富汗的老市場、被北冰洋的海水打溼過、在西歐曬過太陽、穿行過東歐的勃列日涅夫樓群、更走過中國的32個省……有感情了,真捨不得扔,哪裡都不會是它的好歸宿,除了在我的背上。
Oneice(孫一冰)
《SC2》又名《特別的漫畫2》,是一本2003年4月製作完成,並由私人發行的地下漫畫,主編是我的好友DN(唐彥),這本是《SC》漫畫系列的第二本。《SC2》裡收納了15位熱愛漫畫的漫畫家光怪陸離的漫畫短篇,當然也有我的作品《吃自己腦子的人》。
這本漫畫發售之後,引起了圈內不小的轟動。但其背後的故事現在想起還是會有些辛酸,漫畫製作到一半的時候費用跟不上了,情急之下,好友DN給我和我的老師、漫畫的作者之一楊超打電話求助,我深刻的記得他焦急且略帶哭腔的和我訴說製作的種種艱辛,我當時想都沒想就借錢給他,最後才有了這本漫畫的誕生。
這本漫畫至今為止已經陪伴了我14個年頭,每每翻看都像第一次閱讀一樣,被其中作者們的漫畫故事所吸引。時隔多年,我想再次藉此機會感謝我的好友DN,感謝他為此所付出的一切。(《SC2》的LOGO也是本人設計的喲)
韓衝
這個魔方是2009年買的,那個時候大四快要畢業了,基本沒課可上,工作又難找。我們宿舍不知道什麼時候颳起了玩魔方的風,我也跟著玩了起來,用了三天的時間纏著馬哥,學會了把魔方還原,再用了很長時間不停地提高速度,直到能在一分鐘左右還原,後來就沒有太大興趣去突破自我了,直到現在還是一分鐘左右。但是從那時起,這個魔方就一直跟著我,不管我去哪兒常駐,平時閒著沒事兒就用它活動手指,即使後來買了指尖陀螺,還是覺得沒有它好玩。
這麼多年過去了,魔方上的貼紙基本都沒換,只有一個橙色的色塊,起皮褪色,快成了黃色了。多少時光在它的不斷轉動中悄悄溜走,當然也幫我裝過幾次逼。感謝它的陪伴,讓我的思想空白時,大腦還能飛速運轉。
阿帆
照片中是一隻超過10年的Mini登山包形狀的小包和我的一些鏡頭。
這隻小小小小的登山包,大約是我18歲的時候在家鄉南京一家戶外用品店買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這樣一隻小小的登山包……以至於我一直沒有想好用它來裝什麼。直到幾年前,我發現它勉強可以裝下我的讀卡器和一些存儲卡——它一點也不實用。比它更適合放存儲卡、或是放任何東西的各種容器有千千萬,我卻總是更加用心地去保有這樣一種生活裡的不適感。我有一隻小小小小的登山包,想起來就驕傲。
Max Lee
突然間發現手邊使用超過五年的東西寥寥無幾,要說手邊陪伴我超過5年的東西,貌似只有這塊卡西歐PROTREK PRG-40登山表。PRG-40是卡西歐推出的第5款專業登山表,2000年上市,高度測量提升到了10000米。我最喜歡的是它的大畫面雙LCD顯示,以及結實耐用,雖然不常登山,但根據氣壓計可以預估天氣變化,也是蠻好玩的。這塊手錶購買於2011年我前往埃及工作前,如今已陪伴了我7年。它陪我去過很多國家,從中東到紐約,上天入地。都說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卡西歐後來也推出了功能更多、更輕薄的登山表,但我仍然喜歡PRG-40復古的造型和厚重的錶盤。記得2012為它換過一次電池,目前各項功能依然運作正常。
丹澤爾·華盛頓在電影《怒火救援》(MAN ON FIRE)中佩戴的就是這款PRG-40。
支支
五年前,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柯林頓小鎮一個叫「桑樹林」(The Mulberry Bush)的古董店淘到了這枚金色的橡果胸針,一直配戴在身上。對殼鬥科的植物,總是有種莫名的偏愛,旅行的時候,只要遇到,必定會撿些回來。在歐洲的文化中,橡果象徵著獨立和力量,希望自己亦能如此。
本期編輯:韓衝
本期題圖:Cocu(劉辰)
卷首語作者:韓衝
PR Contact: tif (+86 13601063392)
聯繫郵箱:signal2016@qq.com
新浪微博:@信號PHOTO
微博運營:Annaarella
LOFTER/圖蟲網/豆瓣:信號SIGNAL
Instagram: signal_photo
Facebook: signal photos
R E C O M M E N D E D
信號 #
辦公室戀情 | 十月的蕭邦 | 回不去的也許是家鄉| 那些只能拍一次的照片 | 世界轉角遇見貓 | 信仰 | 高濃度瞬間 | 光的另一面 | 當照片遇上一部電影 | 一人一世界 | 一張照片的重生 | 時間的尺度 | 朝向一張照片的完成 | 攝影如奇遇 | 自拍照 | 翻包特輯 | 往事 | 年 | 當你注視我 | 食物的故事 | 聚散離合 | 我從遙遠的地方來看你
信號 | 漫遊
北緯66° | 埃及 | 香港 | 耶路撒冷 | 摩洛哥 | 土耳其 | 敦刻爾克
信號 | 尤裡卡
PLAY BOY | 在路上 | 冰與雪之歌 | 當拍孩子的孩子還是孩子的時候 | 最後的工業蒸汽機車 | 清明節專輯: 我們終將在此相見 | 世界睡眠日專輯: 地球人,好眠
信號 | 手裡見
少即是多 | 一座城的四季 | 過客匆匆 | 它們解放了人類雙腿
信號 | 特別放送
獻給一個70年的傳奇
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信號Photo官方微博
看更多這裡沒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