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武俠小說,便想找回兒時讀武俠的感覺,於是準備找一部武俠電影重溫。這個念頭一起,我的腦海中便立馬閃現出一部電影——《刀劍笑》。
《刀劍笑》拍攝於1994年,導演是香港導演黃泰來,主演為劉德華、林青霞和徐錦江。這部電影豆瓣評分只有6.4分,大多數人評價這部電影剪輯粗糙,劇情混亂,算不上一部成功的電影。
然而這部武俠電影有三個特別之處:一是這是一部漫改電影,二是這是華仔最瀟灑的一部武俠電影,三是這部電影是林青霞的落幕之作,拍完這部電影後,絕代佳人「東方不敗」便息影了。
《刀劍笑》原是香港漫畫家馮志明創作,據說這部漫畫與《中華英雄》並稱香港武俠漫畫界兩大高峰,在當年可謂是巨熱IP,暢銷香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香港乃至中國漫畫史上的經典。可惜的是,1994年時電影人對於武俠漫改電影的理解還是很不成熟,結果同名電影《刀劍笑》的票房和口碑皆算不上成功,對比漫畫取得的成績,甚至算得上失敗。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失敗除了本身的製作問題以外,導演黃泰來並未理解漫改武俠電影的精髓也是原因之一。
80,90年代,香港漫畫正式崛起,並迅速攀上巔峰。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風雲》《中華英雄》《龍虎門》《神兵玄奇》等經典武俠奇幻漫畫,皆創作成型於這一黃金時代。這類港漫有一個特點,那便是人物造型與個性十分鮮明,緊繃的肌肉,誇張的表情,以及無處不在的強者語錄是我對港漫最深的印象。
基於此,武俠漫改電影首先主角的造型得儘量貼合人物,其次是武打場面一定得加特效,不製作出DuangDuangDuang的效果便算是失敗。在這兩點上,1999年劉偉強指導的《風雲雄霸天下電影》便做得很好,而《刀劍笑》很明顯還差得遠
不過,我十分慶幸這部電影人物不符合原著。因為這部電影的華仔與青霞,是我真正夢想中的瀟灑俠客。尤其是華仔飾演的笑三少,身穿白衣,眉星劍目,肩膀上搭著幾縷頭髮,被人陷害追殺依舊笑容滿面,一舉一動自有一股灑脫意味。要說帥,華仔在《決戰紫禁之巔》裡的葉孤城出場更加驚豔,但人設不行,苦大仇深的幕後黑手,比不上笑三少的浪蕩不羈,多情樂觀。
如果說笑三少是古龍筆下如蕭十一郎的江湖浪子形象,那麼由林青霞飾演的名劍更像是三少爺謝曉峰。他玉面紅唇,玉樹臨風,多年以前劍術便名動江湖,挫敗異族名花流之主燕敦王對中原的入侵,雄霸天下第一長達六年,唯一能跟他並列的整個武林只有笑三少、橫刀兩人而已。
這樣一個人物,外貌、武功、權勢、榮譽皆已到達頂峰,簡直是瑪麗蘇女主的完美攻略目標。在原著漫畫中,名劍更是瀟灑風流,可謂人生贏家。但到了《刀劍笑》這部電影中,名劍的形象卻大有改變。他陷於名劍山莊的暗流中,陷於大嫂對自己的畸形情感,導致聰明如他,依舊不能快刀斬亂麻。他和大嫂顧彩衣的感情是若即若離,是一種有緣無份的絕望的傷感的宿命。
《刀劍笑》是林青霞的落幕之作。(一說落幕之作為《東邪西毒》,但我查了資料,《東邪西毒》雖然比本部影片晚了一個月上映,但其實林青霞的鏡頭在此之前早已拍完。)我們可以在電影中看到這位絕代佳人在螢屏上最後的風採。
林青霞當年決定息影,據她本人回應,源於之前拍攝《東方不敗》的最後結局。當時她拍完戲實在太累,回到酒店後倒頭就睡,結果醒來後發現床單上沾滿了拍戲時染上的「血漿」,感到十分孤獨和悽涼。
她的性格,其實跟她早期飾演的電影人物很像,是柔弱和敏感的,瓊瑤奶奶選角一直很準。雖然後來陳小東拍出了一代經典東方不敗,但她本人卻跟電影裡的東方不敗相差甚遠。她60歲所寫的新書《雲去雲來》筆觸細膩,在一字一句之間描繪出溫柔的內心世界。正如她所寫「以前有人問我來世投胎想變成什麼,我說做一隻會唱歌的小鳥」,她只是飛累了唱乏了想歇歇。
說完《刀劍笑》的三大看點,基本上這部電影也介紹完了。電影裡的另外一位主角,由徐錦江飾演的橫刀,只能說乏善可陳,在影片中完全淪為華仔和林青霞的綠葉。這位三級片的常客,唯一給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只有相信科學的拜月教主。至於劇情,一句話便可以概況:一位大嫂對小叔子的畸形戀引發的江湖風波。
總之,看這部劇,只看華仔的瀟灑和林青霞的絕代風姿就對了。
文/葉子聽禪
圖/網絡